蘇若棠垂眸,看向自家爹娘哥哥嫂嫂滿是感激的樣子,出門在外碼頭的勞力一天才五六十文,要是在縣城其他地方打工,普通的一個月也就六七百文,好點的一月一千文左右。
他們一天就幹兩個時辰,保底就能有二十文,隻要售賣得多,還能多得到錢,他們怎能不開心呢!
隻是,蘇小英看向自家婆婆,他們賺的錢還要上繳嗎?
許氏也看到了自家大兒媳的眼神,開口道:“你們各自賺的錢,一半上繳,甜甜和葉臻住在他們自己家裏,不用在咱們家吃喝,所以不用上繳,咱們和葉家是兩家。”特意提醒了下。
“娘,我們都知道的,”蘇小英笑着應聲,能留下一半銀錢,她就很開心了,她又不是傻子,小姑子嫁給葉臻,隻是爲了如今徭役一事,他們一大家子隻需要出一個人就行,要分了家就每家服役一人,多虧啊!
奶奶一直告訴她,人知足才能常樂,不屬于自己的千萬不能惦記,一旦有了心思,就很難不邁出那掉入懸崖的腳。
也不能一直爲别人着想忽略家人,什麽都沒有夫君和孩子重要,以後要以夫君和孩子爲先,在保證自己的前提下。
蘇小英從許氏那裏得到了承諾,可以留下一半的銀錢作爲私房,她很滿足,一半銀錢,日積月累,等到他們夫妻倆有孩子,前些年也不需要他們花錢,都是從家裏出,等到孩子大了,她和自家夫君存的錢加上奶奶留給她的那些假裝,足夠自己孩子去讀書了。
所以她不會貪圖不屬于自己的東西,這輩子就想和自家小雨哥平平淡淡的生活,将未來的孩子養大成人,能夠考上秀才,她就滿足了。
許氏和蘇大郎相視一眼,該敲打還是敲打,還放手得放手,一放一緊才能更好将一家人的心抓在手中,避免太多小心思。
葉臻和蘇若棠相視一眼,自家爹娘也不是傻白甜啊,若不是她經曆太多事,恐怕心完全聽從爹娘安排沒有自己主見了。
翌日一早,将東西都放到驢車上,畢竟葉臻家的牛要耕地的,這次蘇若棠帶爹娘前去碼頭賣煎餅果子,今天準備的大概能有五十份的量,粥大約二十小份,三十大份的量,若是都要小份至少得八十份。
蘇若棠和許氏坐在牛車内對坐着,蘇大郎駕駛着牛車,蘇家村的位置距離大梨縣大概半個時辰的距離,太陽升起時候,已經到了大梨縣碼頭了。
最靠近碼頭的好位置都被占領了,蘇若棠和自家爹娘一直往裏走,在靠近一個拐彎的地方找到了一個合适位置,後面不遠處正好是河岸,将牛拴在這裏也方便。
“爹娘,就在這裏吧,這還有石墩子,咱們在旁邊支攤,有些東西放在這石墩子上正好,”蘇若棠看着差不多高一米多長兩米寬一米的石墩子,簡直太方便了。
“這石墩子真好啊,”蘇大郎忍不住摸了一把,要是扛回家,在院子裏弄個竈台,哎呦,真合适!
簡直太合适了!
許氏對着蘇大郎的胳膊來了一巴掌,笑罵道:“你個财迷,這可是公家的東西,快将東西搬下來。”
一旁不遠處有個胖大娘,其實也不胖,就是腿很細肚子和腰那一塊有點稍胖,畢竟古代婦女大多數都是這個樣子,她售賣的是自家做的醬菜鹹菜一類。
另一邊是拐角沒人擺攤了,這個位置很偏,一般做吃食的都往前面去了,這裏稀稀拉拉就幾家,對面是一個老頭賣的青菜或者果子制作的幹,這些都容易儲存,往來的船隻買些曬幹的菜或者果子在船上吃,醬菜鹹菜也是如此,平常售賣的少,一般隻有商船停靠時候會售賣得多。
在大爺旁邊不遠處有年輕夫妻倆賣海菜湯外加蛤蜊粥的,炊餅面什麽的都擠到靠近碼頭的好位置去了,在這裏的都比較佛性,那大娘和大爺就等着商船來後他們就賺錢,這年輕夫妻的粥是事先調配好的,還菜湯中的海帶是煮熟曬幹的,蛤蜊粥也是如此,粥裏面的大米都是熟了後烤幹的,隻要按照他們打包的一份放在碗裏,加入開水等過了一炷香,也就是好了,也是主要賣給來往的商船。
如此一來,見了來了個賣新鮮吃食的,也是驚訝無比。
旁邊大娘直接過來幫忙了,“哎喲,你們咋來這裏賣?這裏基本很少來人的,都在前面吃去了啊。”
那大爺和年輕的夫妻倆也來幫忙,“李嬸子說的對,這邊來往人少,我們都是售賣給商船的,你這些是每天新鮮吃食啊。”大爺幫着擡鹵味桶,“這味道這麽香。”
年輕夫妻是姓韓,丈夫叫韓山,娘子王氏,韓山和蘇大郎将制作煎餅果子的制作的鐵爐子,上面是圓形煎餅大小,中間是火爐造型,放置炭火,這還是他們偷偷從大清那邊制作的,怕來到大明還得經過各種手續。
放在了石墩子一旁,其他各種小料放在石墩子上,随後蘇若棠用拿來的六根粗大棍子将一塊編織的薄的涼席支撐起來,遮擋太陽,那邊許氏和這三家聊起來。
蘇大郎時不時插句話,“那邊我們也擠不進去,那邊正好也可以放牛和闆車。”
“你們這幫忙了,正好一人嘗一個我們家基礎款的煎餅果子,我家孩她爹可是吃不夠,”許氏說道。
等到蘇大郎點起炭火,用竹子做的鑷子夾起豬油擦了一下爐面,熱了後,舀起一勺子面糊到了上去,就用竹片攤開,微微一等,翻了個随後放上青菜上面蓋上薄脆,快速卷起來,一個就好了。
許氏接了過去遞給大娘,“嫂子先嘗嘗,别客氣,等會大家都有,若是口味不好,可要跟我們說說,我們也好改。”、
李大娘也就不推辭了,拿起樹葉包裹的煎餅果子咬了一口,“呼呼……燙,好吃,太好了,裏面這是啥,好脆,還掉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