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德十六年四月初六,晴,今日小滿。
永安府最南端的山上,至今仍殘留着‘八風’肆虐過的痕迹——斷裂倒伏的樹、被雷擊出的坑。
但整座山依然挺拔屹立,山上依舊郁郁蔥蔥,似乎在向大海宣告:來吧,任你狂風暴雨,我自巋然不動!
半山腰的一片山坪上,翠柏叢中,一座六丈七尺高的花崗岩石碑立于其上,代表着死難的六萬七千民衆。
碑座呈正方形,分兩層,下層背面靠山,東南西三方砌築六級階梯,以便遊人登覽。
紀念碑正面镌刻着鮮紅的“抗八風暴潮烈士紀念碑”十個大字,直面大海,象征烈士們面對災難不屈不撓的精神。
背面的碑文,則記錄了“八風”登陸時造成的災害,以及百姓不顧危險、相互救助的事迹。
烈士碑頂端,是兩隻銅鑄的交握的右手,象征着危難時刻的“拉一把”。
整座紀念碑端方正直、高雅挺拔,山下數裏,舉目可望。登臨憑吊,翹首瞻仰,雄偉壯觀,莊嚴肅穆。
山坪三面砌了石牆,石牆刻滿浮雕,把風暴潮、驟雨、山洪、滑坡、遇險、救助等等場景重現出來。
此時這一切都掩在紅綢之下,連石牆上的浮雕也都被紅綢遮着。
楚清背對烈士碑,向山下看去,山腳下,是楚清的國公儀仗,十分醒目;很多百姓小心翼翼繞過儀仗隊向山上走,神情都很肅穆。
楚清回身看了看,她身後是以戚貴燃爲首的一衆官員,各縣的知縣都到齊了,今天,恐怕是永安府所有屬縣的縣丞們在當家。
呵呵,楚清心中冷笑,隻有那些百姓是自發來的,沒人通知他們,他們中有一部分建造紀念碑的工人,更多的,是知道這裏建碑,都私下打聽着什麽時候完工,他們一定要參加的。
災難造成無數活不下去的百姓背井離鄉,但他們心中也有對已故親人的思念、對家鄉的懷念,他們需要有這樣一個地方,讓他們寄托哀思。
倒是那些當官的,把這件事當做政治任務來完成,呵,我需要你們來完成什麽任務嗎?楚清想着,你們無非是來“表演”心系百姓而已。
“吉時到!”卓耀提醒。
楚清大踏步走向紀念碑,卓耀“咚咚咚”敲起大鼓。
鼓聲震蕩在整座山中,山下的百姓也都紛紛停止了腳步,向上看來。
鼓聲中,楚清親手扯下蒙蓋在紀念碑上的巨大紅綢;楚元與甘來帶人分頭将石牆上的紅綢撤掉,直到二人相聚,紅綢在他們懷中聚集成一朵巨大的紅花。
鮮紅的十個紅漆大字“抗八風暴潮烈士紀念碑”,在晨光中熠熠生輝。
不需誰做司儀,楚清舉起鐵喇叭直接開講,聲音洪亮:“慶德十五年十二月初四,‘八風’以毀天滅地的力量席卷海州府,造成無數家庭被淹沒,無數百姓被吞噬;
面對超出人力抗禦範圍的狂風怒潮,有無數英雄爲救助百姓生命、保護百姓财産,一次次撲入海潮、奮力搶救遇險的人們,直至失去寶貴的生命;
他們懷揣人定勝天的豪邁氣概,面對強風暴潮,不惜人肉築牆,悲壯的結局鑄就一段英雄史詩!
本永安公代表楚家,向這些無名英雄緻敬!
爲海州府抗八風、抵暴潮而犧牲的英雄們,永垂不朽!”
爲全大宣抗八風、抵暴潮而犧牲的英雄們,永垂不朽!
曆年來、曆次抗八風、抵暴潮過程中犧牲的英雄們永垂不朽!”
卓耀在楚清語畢後,又是一通擂鼓,激昂的鼓聲震天動地,山腳下儀仗隊的鼓手們也配合着擂鼓,如戰鼓,又如海嘯。
百姓們在鼓聲中抽泣、甚至痛哭。
雖然他們大部分都是遷徙而來的外地人,卻無不沉浸在失去親人的哀痛中。
無論他們的原籍在海邊還是内地,都是八風的受害者,如今他們遷徙至此,很可能這輩子也不會再回到故鄉,但對親人、對故土的哀思永不會消失。
鼓聲結束,楚清的聲音再次響起:“讓我們低頭靜立,悼念逝去的英雄!”
山下的百姓不能夠全都聽清楚山腰上的講話,但他們會照着前面的人做,于是也都低頭默哀。
數息之後一聲鼓響,楚清下令:“禮畢!”
之後,楚清又舉着鐵喇叭進行了第二項——動員大會:“父老鄉親、兄弟姐妹們!
不幸的日子已經過去,我們要向往美好的未來,過去的海州府,如今已變成永安府,永安,永遠平安!
鄉親們,永安府将是你我最美好的家園,我們共同建造它、維護它,我們要讓這裏要田有田、要糧有糧!
這不是空話,我楚家人,将帶着你們圍墾這塊地方、向大海要地!
我們一起填出堤壩,讓泥沙淤積成陸地、讓河口泥沙自然沉積出肥沃良田!
今天是小滿,往年的這時候,北方的麥子已經灌漿半飽,南方的稻子應該已經結束插秧;
我們寄希望于明年,在小滿的時候,在這烈士碑下,有綠油油的稻苗一片!”
楚清的話語,給百姓帶來希望,讓百姓們歡呼,就連山腳下聽不太清楚的人們,也都從前面人的口中得知内容,登時,半座山都歡呼雷動起來。
戚貴燃等一衆來“參加政治任務”的官員卻全都失語,冷汗涔涔!
“本永安公代表楚家,向這些無名英雄緻敬”,單這句話,就把烈士碑與官府隔離開了,表示這碑與府衙無關、與朝廷無關。
還有,前幾天楚清才提醒他,作爲知府,勸課農桑是他的職責,今天,楚清就說出帶領百姓向大海要要地!
這不是在譴責他們渎職嗎?
如果楚清真的帶頭去圍墾,朝廷必然會知曉,不但将暴露府衙的不作爲,還會讓永安府的百姓今後隻聽從永安公,眼裏再無官府!
那時候,他還想調離?怕是要原地發配了吧!
想到這裏,戚貴燃顧不上冒犯,直接從楚清手裏搶過喇叭,大聲宣布道:“永安公講得非常好!
這裏是永安公的封地,本官怎能讓永安公親自操心農事,本官會親自帶領農師們勘選适合圍墾的地界,本官會讓百姓們都能有地種、有糧收!”
一衆官員忙不疊地應和,一個比一個大聲,生怕永安公聽不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