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按禦史與楚清相見之後,反正鹽場也大體了解過了,便也再未提出參觀工坊的要求,而是說道:“臨洋侯,皇上有口谕給您。”
楚清趕緊立正恭聽,隻聽巡按禦史說道:“皇上說:‘楚清多年爲公事殚精竭慮,如今總算輕省些,也該好好照顧孩子;
畢竟不管于公于私,她總是爲人母,應多操心孩子學業,朕記得,那孩子六歲便取得秀才功名,如此天賦,豈可浪費?
朕看,今年鄉試,那孩子也該下場一試才好,不管成績如何,總是能檢驗學問做的踏不踏實。’”
皇帝這是打得什麽鬼主意?
雖然不明所以,但皇帝口谕也是聖旨,楚清隻好領命:“臣遵旨!”
待打發走巡按禦史,楚清便開始琢磨這件事來。
按說,楚清雖已辭去其他官職,但終是被封爲侯爵,皇帝應該更希望她的兒子不成氣候才對啊。
就算将來皇帝想通,對楚清完全放心了,想任用小寶,小寶也不必參與科舉取得資格,完全可以“恩蔭入仕”。
那皇帝這是起的什麽勁?難道那雞賊皇帝真的良心發現,覺得小寶是個好苗子?
“我咋就那麽不信呢?”楚清嘀咕。
楚清鋪好紙張,得給小寶寫封信,把這件事情告訴他。
如今已經六月中,鄉試在八月,小寶還在島上沒回來,算算日子,沒幾天複習時間。
甭管考不考得上,有皇帝口谕在先,總是要走這一次過場。
想到這裏,楚清又開始琢磨,那小寶要不要盡力考呢?
據楚清所知,小寶已經很久沒有認真看書了,應是不在那種狀态裏,就算全力以赴,怕也考不出好結果吧?
可萬一呢?
短短幾年間,官場經曆第二次大換血,或許皇帝有意選拔新人填補空缺也說不定,那以小寶對時政的見解,不是一般學子可比,沒準兒反而能考上?
那還要不要認真作答?
還有,以孩子不服輸的性格,他能做到不全力以赴?
于是,還沒等寫出一個完整的字,紙上已經被楚清洇出一大團墨迹,想得太久,毛筆上的墨汁全被宣紙吸收了。
“咚咚!”門外楚壯敲門:“主子,婁知縣夫人求見!”
淦州府海邊,楚清如今所在的縣城,叫懷恩縣,除了開辦鹽場時與婁知縣見了一面之外,楚清與他再無交集。
如此不相熟,他夫人找上門來幹啥?
“臨洋侯,”婁夫人一進門就招呼道:“早就想來拜訪您了,就怕耽誤您正事兒,您這會兒不忙吧?”
楚清想說“不,我很忙”,但沒說,總得了解她的意圖才是,畢竟鹽場在他丈夫管轄的地盤上。
“婁夫人請坐,本侯剛好有空。”楚清說道,然後吩咐楚壯:“上茶,告訴外面一聲,就說本侯待會兒再出發。”
楚壯應聲“可……”然後再“是”,便轉身出去——配合主子演戲,她們已駕輕就熟。
楚清并沒有出門的計劃,是因爲婁夫人到訪才這麽說的。
不然,地方官員的妻子跑來拜訪,先不說會不會給楚清再次造成勾結或收買地方官員的輿論,單說此人不預約就冒昧前來,誰知道會有什麽事?
若是再磨磨唧唧拐彎抹角死乞白賴,不是耽誤楚清功夫、影響楚清心情?
不如就讓對方感覺楚清沒時間與她磨牙,有話趕緊直說爲好。
婁夫人一看,臨洋侯明顯正要出門,這是給了她面子才留下片刻功夫讓她說事情,便推翻原先想好的說辭,盡量長話短說。
婁夫人:“哎喲,還是耽誤臨洋侯了,那我便直說吧……唉,是這樣的,我呀,自打知道有您這麽個人物……
啊,就是我自從知道您以女子之身爲官之後,就佩服得不行,總是向人打聽有關您的消息;
我就羨慕您這樣的女子,巾帼不讓須眉,紅顔更勝兒郎,一直想與您結識,隻是不得其法;
這次得知您來我們縣,便想着能認識您,能與您義結金蘭……”
楚清:“……”
婁夫人:“可是我們家老爺說,我們這個歲數,都是快做祖母的人,又不是小孩子,不合适;
我便想着,我們年歲大了不合适,但是我們的子女正當年,合适啊!
隻是,我們家别的孩子都小,隻長女,今年十四歲,年底及笄,與世子年齡正合适……
不過嘛,世子又不是女孩子,不能結金蘭,那不如咱倆家做個親家,您看如何?也算全了咱們這些大人義結金蘭的心思。”
楚清:“!!!”
我去!這臉多大啊!
我不認識你,更沒打算與你結什麽金蘭,誰有跟你全結金蘭的心思?還讓我跟你做親家,我跟你很熟嗎?熟到能搭上我兒子的地步?
楚清不解地問道:“婁夫人怎麽會有這種想法?”
這真是讓人納悶的事情,楚清覺得,在大宣還沒碰到如此不拿自己當外人的官宦家眷。
婁夫人心說,我這不是沒招嗎,誰讓你趕着要出門呢?你一出去就一個多月不露面,我想見你也見不着啊!
原本我打算今天跟你多聊聊,所以準備了一車的話來套路你,可誰讓你沒工夫,我不得不壓縮一下内容嘛!
婁夫人:“噢,楚大人你莫怪,這不是聽說世子爺今年準備下場考試嘛;
要是等世子爺金榜題名,那時候咱再結親家,好說也不好聽不是?好像我們家要攀附侯府似的……
我們真沒有攀附的意思,隻是我就想與你交好而已,世子爺能不能高中無所謂呢!”
楚清徹底無語了。
她聽明白了,人家雖然尊稱她臨洋侯,也稱小寶爲世子爺,可心裏卻并沒有真正瞧得起她們,否則也不會一口一個“我”。
要知道,知縣也才七品小官,他的妻子連個诰命都沒有。
這隻是其一。
其二,人家就是攀附臨洋侯,但就是不承認。
這兩條都不重要,楚清就想知道的是:她怎麽知道小寶要下場考試的呢?難道一直盯着巡按禦史的動靜?
如果是,那就說明,之前他們并沒有與臨洋侯結親家的打算,但是在得知皇帝口谕内容後有了。
也就是說,他們或許之前并不看好臨洋侯,但是發現皇帝竟然關心臨洋侯兒子科舉的問題,便猜測皇帝對臨洋侯還是很看重的,那麽臨洋侯的前景還是很好的,至少,世子的前景應該很好。
這樣,他們也就動了攀附的心思,現在攀上關系,給人“始于微末”的印象,既占侯府便宜,又不影響知縣老爺的官聲。
娘希匹!本侯就那麽不值錢嗎?本侯的兒子就那麽不值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