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戈壁灘是維拉特耕種面積不足的主要原因,附近能夠居住的地方都是牧民而非農民。
雖然氈房都不緊挨着,但也算是比較近了,當地人說,這是因爲冬季寒冷,住得近些,方便相互幫助。
有錢人楚清,在她們借宿的牧民居住區附近,搭建起三間巨大的、相連的氈房,基本上把人家牧民存貯的毛氈都用上了。
“這裏,就是中轉倉庫了!”楚清說道。
光靠種那點兒豆芽和蒜苗,一個月也隻能改善兩三頓飯食,不是長久之計。
楚清讓人回去通知寶清盛,讓沒成家的小子們往這邊跑一趟,運送生活物資,也别急着回去,要過年了嘛,咱一起過,年後再回。
大宣與沃斯的人口差距甚大,楚清擔心沃斯王會在人數上進行限制,所以趁着兩個國家的國書往來緩慢、雙方沒有最終定下交易細則的階段,楚清是能弄來多少大宣人就盡量弄來多少。
就算蘿蔔還沒種,至少先挖個坑占位。
沒成想,寶清盛派來的竟有半數是成了家的小子——
“老大!我們來了!”
“老大,好久不見!”
“老大,總算能跟你一起出任務了,次次都輪不到我!”
楚家的小子們都盼着能跟楚清一起“出任務”,簡直是個傳統了,沒跟過的,都覺得自己不配做楚家人。
這次機會難得,撇下媳婦兒和熱炕頭就跑來了。
最可惡的是陸川竟然也來了。
如今的陸川,那可是成功商人一個,身材都有些發福了,小山羊胡也留上了,白淨的面皮在寒風中皺巴巴的,大鼻涕在鼻孔處亮晶晶,嘴唇幹得起皮,卻咧嘴看着楚清傻笑,這一笑,嘴唇裂開血口子。
“孩子呢?你來幹嘛?!”楚清瞪眼,兇他。
陸川還傻笑:“扔給他娘了,不用我管!”
楚清就想揍他,他們兩口子可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個個都不管孩子,能推就推。
楚清告假去崇魚府的時候,陸川媳婦非要跟着,鬧得路人直罵楚清勾引有夫之婦,這次,陸川自己又跑來,把媳婦孩子扔家不管,這可是要過年了,該阖家團圓的時候!
瞪眼沒用,陸川可不管這個。
聽說老大需要人運東西,家裏小子們搶破頭地報名,已婚的被未婚的鄙視得不行,最後掰腕子定名額,陸川連掰赢十個小子才争取到這趟來的機會。
“哎喲!可折騰死我這老腰了!”黃忠像孕婦一樣,以手撐腰從後方車隊中走來,呂師傅像盡心照顧媳婦兒似的在旁邊扶着他,對着楚清笑眯眯打招呼:“清丫頭!”
呂師傅孤家寡人一個,楚清養他的老,但是他總想能幫上一些就多幫一些。
黃忠則不同,他京都有家人,年底了竟也不回去,路途遙遙、寒風刺骨的也跟着來了。
這份關懷……
楚清眼眶子熱了,鼻音重重:“你們……這幫不要命的!”
寶清盛商隊的到來,收到牧民們的隆重歡迎。
這裏比較荒涼,大宣的商隊從未深入過此地,他們隻聽說過大宣的物資,卻極難得到。
他們稱黃忠和呂師傅是“巴圖爾”,因爲這兩位的年齡在當地是很難達到的,卻又不遠千裏、不辭勞苦而來,在這樣寒冷的時節,真的足以稱爲勇士。
在戈壁灘居住的當地人,多是被驅逐的人,驅逐的原因多種多樣,有放牧場時丢了牲口的、有因爲孩子不小心引起小型火災而導緻全家被驅逐的、有偷了别人東西的,等等,不一而足。
驅逐使他們遠離人口密集的區域,但對強者的崇拜和對富足的希望是他們刻在骨子中的習慣,因此當晚,糧食艱難的牧民們還是端上兩盤抓飯款待呂師傅和黃忠這兩位老人。
玉京山上的雪水灌溉、産量珍稀的稻米,和鮮嫩肥美小羊羔的後腿肉,以及他們當地特有的黃蘿蔔和皮牙子,經過炝、炒、煮、燒、焖等制作工序,他們需要用大半天的時間才能完成這盤抓飯,可見,這兩盤抓飯真算是彌足珍貴了。
牧區的孩子眼巴巴看着兩位老人盤中的抓飯吞咽幹巴巴的馕餅,仿佛隻要眼睛看到了,就能騙着嘴巴把馕餅當做抓飯咽下去。
楚清最見不得小孩兒這副想吃不敢說的模樣,起身去了竈台。
小寶暗自歎氣,也跟着出來:“娘親,咱們是來賺錢的,不是來濟世安民的,兩盤米飯,你還要搭上二百斤大米不成?”
楚清明白小寶的意思,用糧食換住處可以,要基本等價才行,不能付出太多,免得“升米恩,鬥米仇”,讓他們得寸進尺。
小寶又道:“《漢書》裏說,‘夷狄之人,貪而好利,人而獸心’,娘親,不可不防!”
“可是……那些孩子……我總能想起你小時候。”楚清雖然站在竈邊沒動,免得小寶說她“手太松”,可眼睛卻在四下掃量食材。
小寶不屑:“哼!我從來不盯着别人的飯碗看!”
這倒是真的,剛到五棵樹村的時候,有一次村裏傳來飯菜香,楚清明明看到小寶偷偷背身吞口水,可這孩子卻堅決不去看、不去聞,而是轉身就走,遠離那些誘惑。
好在那樣的時候很少,楚清在穿戴上不講究,但是從沒虧過小寶的嘴,就算是沒有肉吃,逮麻雀、捉林蛙也要給小寶解饞。
“就這一回,隻做給那幾個孩子,行嗎?”楚清懇求。
“行吧,五歲以上的沒份兒,隻給五歲以下的孩子!”小寶退讓一步。
楚清反抗:“五歲以下?那不就一個?你黃爺爺和呂爺爺一人扒拉一筷子給他就夠了!”繼而讨價還價:“十歲,十歲以下好不好?你也十歲呢。”
小寶認真想了想,同意了。
十歲以下的孩子也才五個,加小寶六個。
别看不會做他們的抓飯,可作爲被山寨貨充斥前半生的楚清來說,盜版出一個炒飯不在話下。
管它雞蛋、黃油還是羊肉、皮牙子,一股腦扔進鍋,再把陸川他們路上剩下的米飯回鍋扒拉扒拉,香噴噴的山寨抓飯就熱氣騰騰端到孩子們面前。
陸川他們也是夠會過日子的,一路全靠糙面餅子充饑,幾天才煮一次米飯,米飯剩了就裝在布袋子裏,連鍋巴都不浪費,一并戗下來存着,添水下點兒腌雪菜熬成粥,就是第二天的早餐。
草原的天氣,用布袋子裝剩飯,除了稍微幹了點,存放幾天都不變質。
經過羊肉汁水洗禮和羊油浸潤的米粒,被微黃的油脂包裹,既有炒飯的粒粒分明,又重返焖飯的水潤,孩子們埋頭苦吃,顧不上抹一把鼻涕。
小寶盡管不喜楚清到處泛濫母愛,卻也把自己那份炒飯分出些給了小一點的孩子。
能在氈房裏吃飯的,隻有楚清和小寶以及黃忠、呂師傅,作陪的是兩位同樣上了歲數的牧民,還有幾個十歲以下的孩子。
其餘的人在卓耀和陸川他們的帶領下,就在中轉倉庫周圍升起篝火,牧民婦女們幫忙提供些水或者餐具,天作幕、地爲席,就着北風吃燒烤。
*注:皮牙子:圓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