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芳兒姑娘的表妹,還真是個有急智的姑娘,她一早就看出表姐對那個“梁公子”有好感了。
而且自己還對那個有小胡子的公子一見傾心,雖然他不解風情,可是,機會是要創造的呀,于是她說道:“我……我沒病,就是餓的,我一餓臉就紅,是吧,表姐?你知道的。”
芳兒看了看表妹,秒懂:“對對,我表妹不能餓!”
正巧,也到飯點兒了,甘來也覺得餓,而且一餓就心慌,說道:“老大,我也餓了!”
表達謝意和歉意的時候對方說餓了,自己人也跟着餓,楚清還能說什麽?
楚清:“二位姑娘如果不介意的話,可否一起吃頓飯,也讓我聊表謝意?”
芳兒姑娘:“好呀!”
芳兒的表妹:“不介意”。
兩個小腦袋一個點頭如雞啄米,一個搖頭如撥浪鼓。
楚清一衆人:“……”
倆姑娘挺大方的呀!
跟随她們的丫鬟各自直拽主子的袖子,壓低聲音:“小姐,這樣不可……”
豈料她們的小姐異口同聲:“不是有你們在嗎,這麽多人呢,有什麽不可!”
一同去酒樓的路上,相互告知了姓名,芳兒姑娘名叫劉宇芳,從京都來,爲了給外祖母過壽。
表妹叫沈聽瀾,其父是芳兒的舅舅。
兩姐妹也得知了“梁公子”叫梁達,一字胡的公子是他“堂弟”,叫梁田,其他幾個都是表兄弟。
原來他們叫的不是“老大”,而是梁大呀。
“良田?真是好名字!”沈聽瀾說道。
“你們是兄弟,他是梁大,你就是梁二喽?”劉宇芳說道。
楚清深深地汗了一個。
幸好被小寶改姓“梁”,要是被姓了“熊”,豈不就是……
甘來對聲音的控制很好,她的男聲學得很像,可她不太愛說話;楚清也能控制好嗓音,但是生怕出差錯,因此也盡量少言。
這兩個人話少,小寶爲了不冷場就多說說話,反正他是小孩子,而卓耀則壞心眼兒地想看老大出糗,就使勁兒挑話題,楚元則是幹瞪眼沒轍。
因爲有男有女,所以包房的門就大敞四開。
霍銘甫一行七人被店夥計引着也踏上二樓走向包房的時候,就又看到這群人。
霍銘甫用餘光瞥了眼兩位姑娘,嗯,長得都不錯,不知父母要探口風的沈家姑娘相貌如何,要是能有這二位的姿容,倒也可以接受。
同樣是看年輕小姑娘,心态、閱曆不同,每個人的感受就不同。
在霍銘甫一衆人的眼中,這兩位姑娘真是“态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回身舉步,恰似柳搖花笑潤初妍”、“指若削蔥根,口若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這也是爲什麽她們一出現在楚清身邊就讓這些公子哥兒更加針對楚清的原因。
好白菜上趕着讓豬拱嗎?!
可是,在卓耀這個大叔看來,小蔥雖嫩,卻無辣味,尚不成菜(才)。
而在楚元看來,見過甘來的素顔後,那就“除卻巫山不是雲”了。
而小寶還太小,眼中隻有整潔和不整潔的區别,整潔的都好看,要是跟她娘一樣能寫會算還能揍人,那就是真美女。
甘來對美無感,小時候見過父王身邊全是美人,所以美不美對她來說,隻有喘氣兒的和不喘氣兒的區别。
倒是楚清,她那個世界人口多,媒體多,視野寬廣,各人種的美幾乎都欣賞個遍,到最後,隻有人造和天生的區别。
所以兩個女孩子鮮活、嬌俏、原生态以及被家庭保護得相對單純的性格,倒是讓她覺得賞心悅目,不免多看了看。
劉宇芳可能是在京都呆久了,自有一股見過大世面的從容,也就少了一絲忸怩;沈聽瀾估計平時沒少看話本,幻想多些,有那麽一絲現代初中小女生早戀的勁兒。
因爲最早認識的是劉宇芳,而這姑娘也總挑話題跟楚清說話,楚清自然就一直看着她。
而沈聽瀾以爲自己是偷眼瞧甘來,可是頻率太高,甘來想不注意到都不成,結果甘來幹脆就直勾勾回看她,琢磨是不是自己吃的太快,讓小姑娘沒吃飽。
哎喲喲,這下子,兩個女孩子更是臉紅心跳,雙眼桃花朵朵,那忽閃忽閃的睫毛怎麽擋也擋不住。
她們的丫鬟在邊上旁觀了半天,也覺得這幾個人還不錯。
聽到那個最小的孩子竟是府城中傳得沸沸揚揚的“寶清技師學院”的東家,而他的“梁大哥”是他家鄉吉州府學的高年級學生,是出來遊學的。
因認作是讀書人,那一行人的扮相雖說有些不倫不類,也就被她們忽略了,隻當是出門在外,胡亂穿穿而已,畢竟,那位梁公子說話還是很守禮的。
而楚清和甘來的少言在她們看來更是君子的體現,咋咋呼呼滔滔不絕絕非是她們小姐欣賞的類型。
因爲有了這樣的揣度,兩位丫鬟借着伺候茶水的功夫,替自家小姐打聽打聽:“梁大公子不參加今年的鄉試嗎?”
楚清:“不,學問不精,還需努力。”
丫鬟又問:“那梁二公子呢?”
甘來努力把口中食物咽下,才反應過來是問自己,趕緊回答:“我哥都不行,我更不行。”
丫鬟就有些錯愕:男子不是都不喜歡說“不行”的嗎?雖然她也不知道男子爲什麽忌諱這個詞。
沈聽瀾忙打圓場:“梁二公子謙虛了。”
甘來:“我不謙虛,不行就是不行。”
沈聽瀾覺得梁二真是直爽,她很喜歡,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做人實實在在的,多好!
她自己也不喜歡讀那些死闆的書,于是就說:“天将降大任于四人也,一人苦其心志,一人勞其筋骨,一人餓其體膚,一人空乏其身,有他們四人足夠了,咱們行不行能怎地,爲所欲爲就好!”
楚清沒想到看似怯怯的小姑娘,說起話竟是如此幽默,不由得笑起來,卓耀他們也都大笑。
這一節孟子的《告子章句》,是當初謝先生在楚清的《生活常用字》的基礎上,給添加的幾篇關于思想教育的文章中的一篇,大家都學過,因此小姑娘如此“魔化”的理解方式,逗得大家都樂個不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