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和秋生轉了半天眼珠子,才從對那名二甲進士的惋惜中回過神:這是讓他們早些休息的意思!
兩個小家夥總算去睡了,楚清也算沒白費口舌。
第二天小寶放學回來,給楚清帶了一封信。
沈先生夾在小寶作業裏的一封信。
這封信比較長,足足寫了五頁紙。
大意是說,小寶在學習的進度上超前了,内舍丁班不足以滿足小寶。小寶至少有能夠進入内舍乙班的資格。
學習上,小寶已經懂得藏拙,沈先生在小寶的要求下已經不再把小寶的作業當做範文來讨論。
校園生活上,由于前幾次與同學發生的沖突,小寶無形中被孤立。不是排擠,而是因爲懼怕小寶的家長而形成的孤立。
另外,大宣整體由于沒有戰亂,生活恢複平靜,今年估計入學的孩子将會增多,沈先生可能被分去帶新生,不能再照顧小寶。
“這是個負責任的老師啊!”楚清看罷信感慨了一句。
“聽說沈先生要被調去别的班了,他是跟你說這事兒嗎?”小寶還沒有看過信。
楚清把信遞給他,等小寶看完,問他怎麽想。
“娘親,我想參加童試。”小寶說,眼神堅定。
“到五月份你才足六歲,是不是太早了?”楚清問道。
“娘親,我現在是旁聽生,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也沒法挑選班級,我若通過考試,再憑成績分班,那才是真本事。”
“你有把握?”
“有!裴慶他們把當初他們參考的題目都出給我,我全答對了!”
楚清反應了下才想明白,裴慶是小寶身邊的那個溫潤如玉的少年,覺得他不該叫“裴慶”,改叫“陪讀”。
比自己這個當娘的都盡心哪!
“你剛才說沈先生要調班是怎麽回事?”楚清問。
“沈先生沒門路呗。今年的童試開始報名了,人數比往年多不少。到時候府學的新生肯定多,聽說光是吉州各大家族就有不少子弟報名。
沈先生在官場上沒什麽關系,有可能被調整到外舍,那樣束脩也少了。”小寶說這些的時候有些替沈先生惋惜。
“你覺得沈先生教得怎樣?”楚清問小寶。
“沈先生學問很好,他對我作業的點評每次都讓我受益匪淺。”小寶功課上的長進确實不小。
“行,你想考就考吧,但是注意最近多休息。聽說考試很辛苦的。”楚清囑咐。
大宣的考試制度分爲五級,童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童試,也叫縣試,就是地方上組織的考試,錄取者成爲童生,表明已具備基本的文化知識和寫作能力。
童試之後是院試,在府、州的“學院”舉行,從上一輪的童生裏選拔,錄取後成爲秀才。
鄉試三年一次,也在地方舉行,但錄取的名額由中央規定下達,各州、人口多少分别爲數十名到一百數十名不等。錄取者成爲舉人,第一名稱爲解元。
會試。在京師禮部舉行,每科會試錄取進士約二三百人。分正副榜,正榜錄取的成爲進士。錄入副榜的舉人雖不算進士,但可以授予較低級官職,或吸收入國子監爲監生,獲得一定的俸祿。
最後是殿試。由内閣大臣出題,皇帝選定。狀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列爲一甲,算是進士及第;授予官職,優者亦進入翰林院。
小寶要是考試,就得回到興湯縣參加,主考官是知縣徐光澤。
因爲有特許權,小寶不夠十歲也能參加童試。所以楚清看他堅持也就不阻攔。
楚清第二天就去給小寶和秋生報名去了。報完名回來又去找了宋廷山,大緻說了下沈先生的情況。
楚清有些私心。她希望沈先生能繼續教小寶。即便不能也要留在内舍,小寶有什麽學業上的問題,能找他尋求幫助。
因爲楚清的教育方式不适合這個時代的考試,對小寶幫助不大,要是能有沈先生這樣的人随時可以請教,那對小寶來說是一大助力。
但是這些話不能對宋廷山直說,隻是請教了下州學對老師安排的規則。
宋廷山豈能聽不出楚清的話外之意。這人跑來沒别的事兒,專門來請教老師的安排問題?
“州學的新生入學,要在童試後進行,根據人數重新安排。另外,今年本州的州學和縣學課程也有所變動,到時候本官親自參與。你且安心。”宋廷山發了話。
楚清滿意的走了。
離考試還有大半個月,楚清事忙,沒法陪小寶考試,留下卓耀照顧小寶就走了。
小寶有自己的十二個小夥伴,不會孤單。
秋生今年虛歲十七了,要是按照鄉下的慣例,都該成親有小孩了。他娘張二妮這兩年受楚清影響,沒有給他說親,反而是支持他認真讀書考功名。
有楚清幫忙照應,難得的機會,應該好好把握的。
再說了,張銘宇今年論虛歲都二十九了,還單着呢,有這麽個大齡單身青年在前邊杵着,真是不替秋生着急。
楚清走後的日子,秋生和小寶進入了“倒計時”狀态。
他們把自認爲不熟悉的文章段落,或者小夥伴們幫忙押的題目,都摘出能夠提示的詞語或者短句,貼在院子裏那些健身器上。
每天鍛煉的時候,就看上面的提示,一邊哇啦哇啦地背一邊叮咣叮咣地健身。
娘親說了:睡得晚長得不好,考上二甲都得待業。但是學習時間小寶可不想減少,所以就想出這種方式來。
小寶腿上的鐵塊又增加了,每條腿上還是四個格,但是每格變成兩塊薄鐵闆。
這種自律讓小夥伴們也敬佩不已。
誰說富家子弟都不學無術?看看小寶!
轉眼二十多天就過去,小寶和秋生在試院大門外排隊,等候進場。
試院坐北朝南,呈中軸對稱布局:中軸線上由南向北,分别爲大門、儀門、大堂、二堂、挑試所;左右軸線上對稱地建有文場、公祠等。
大門上方匾額上是“興湯縣試院”幾個大字,左側是土地祠,考生都要來此拜一拜,希望自己考試順利。
儀門上高懸“明經取士”。儀門右側第二進分左右兩廊爲考屋,入口俗稱“龍門”。
“龍門”之内共設有“天”、“地”、“玄”、“黃”四個試場,六十九間考屋。每間設考桌四張,凳子四條,稱号舍。
大堂上方牽挂“爲國求賢”的匾額,表明這試院是爲國家挑選人才的地方。
二堂,又叫衡鑒堂,“衡鑒”就是分辨是非,公正無私。
考卷專人運送,放進紅箱子裏,在這裏貼封條加鎖。
考試結束後,主考官會在這裏評閱試卷、面試考生、公布榜名以及接待上級官員。
再後面是挑試所,是考官的工作室。
考卷收來後,要把考生的姓名、籍貫糊起來;爲防止閱卷官從字迹上辨認考生,還要由專人将考卷用紅筆抄一遍,叫“紅卷”,原來的考卷叫“墨卷”。
當然這是針對院試以上的考試說的,童試不需要分“紅卷”和“墨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