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宴的過程中,又有人帶着随從匆匆忙忙的趕到了中軍大帳。
是侯君集。
他不僅人來了,還帶來了禮物。
隻不過他的禮物李元吉不怎麽喜歡,李世民倒稀罕的緊。
因爲他帶來的禮物是幾個身形高挑、模樣标志,并且帶着濃郁的異域風情的突厥少女。
一個個都被他收拾的很幹淨,身上不僅沒有突厥人常有的腥膻味,還帶着淡淡的奶香味,不僅好看,還很好聞。
李元吉對這些少女隻有欣賞,沒有亵玩之意,他對低于十四歲的少女,真的提不起半點興趣,靈魂深處也時時警醒着他可以堕落,但必須堕落的有底線,不能過火。
所以這些少女最後都便宜了李世民和李世勣兩個老色鬼。
李世民左摟右抱不過瘾,還讓一個看着怯怯的少女躺在自己的懷裏。
李世勣更過分,也不避諱人,手就一個勁的往人家領口裏塞。
大唐的皇族和勳貴們都這德性,曆史上還特麽稱霸了整個東亞,簡直是沒有天理。
曆史上那些經常告誡皇帝戒之以色才能成爲明君的文武大臣明顯都是騙子。
事實證明,能不能成爲明君,跟好不好色半點關系都沒有。
那些個文武大臣估計是怕皇帝動用特權搶走了他們的資源,所以才編出這種瞎話騙皇帝的。
“殿下,這是臣獻給您的禮物。”
在獻美人沒達成期望的目的以後,侯君集又獻上了新的禮物,獨屬于李元吉的禮物。
是一枚骰子一樣的印玺,有二十六面,刻着足足十四個官職。
有大司馬印字樣,有大都督印字樣,有刺史之印字樣等等等等。
黑底紅字,看着十分耀眼。
曆史上這麽嚣張,并且有這麽多官職的隻有一個人。
那就是北周名将,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又名獨孤如願。
這還不是最厲害的。
最厲害的是他還生了三個相當厲害的閨女,一個是北周明敬皇後,一個是大唐元貞皇後,一個是前隋文獻皇後。
其中明敬皇後名聲不顯,所以沒必要多說。
元貞皇後是李淵的親娘,文獻皇後是前隋的獨孤皇後,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獨孤伽羅。
在官職上,曆史上能跟他一較高下的幾乎沒有,在生兒育女上,能跟他一較高下的隻有五代十國末期、北宋初期的符氏。
侯君集先是獻上了美人,轉又獻上了獨孤信的印玺,明顯是做了兩手準備。
一手不成,立馬上另一手。
李元吉甚至懷疑他還有第三手。
他求上進的心思是個人都能感受出來。
說起來,獨孤信還是李元吉名義上的曾外祖父,所以拿着獨孤信的印玺,李元吉心裏有種别樣的滋味。
李元吉一邊把玩着獨孤信的印玺,一邊好奇的問,“哪裏來的?”
侯君集聽到這話,頓時明白自己的禮物送到爲了,所以笑容燦爛的道:“征讨阿史德部的時候,從大酋脖子上撸下來的。”
阿史德部和阿史那部僅有一字之差,但在突厥的實力卻天差地别。
雖然都是王族,可阿史那部統治着整個突厥,而阿史德部卻隻占據着幾片還算優厚的草場。
不過,别看阿史德部現在不怎麽樣就小瞧它,在曆史上這個部族中可是出過大人物的,還是那種在中原名聲比颉利、突利、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爾,甚至契力何苾都有名的大人物。
這個大人物就是安祿山。
阿史德部就是安祿山母親所出身的部族。
不過,現在扯安祿山明顯有些早了,而且侯君集這個殺人不眨眼的家夥已經将阿史德部給禍禍了,以後還有沒有安祿山都是個未知數。
所以安祿山不值得關注,甚至阿史德部都不值得關注。
值得關注的是獨孤信的印玺是怎麽淪落到阿史德部大酋手裏的。
按理來說,獨孤信有三個做皇後的閨女,其影響力到現在還存在,他的閨女們是不可能眼睜睜的看着她們父親的東西外流的,所以這個東西是怎麽流到突厥的,是一個十分值得關注的問題。
北周、前隋,乃至現在的大唐,是不可能讓這東西外流出去的。
所以這東西是怎麽出現在突厥的?
“你有沒有問過阿史德部大酋,這東西他是怎麽得到的?”
侯君集趕忙點頭道:“臣問過了,說是從一個叫李負的人手裏得到的。”
“李負?”
李元吉一臉茫然,誰啊?曆史上似乎沒有這麽個名人。
侯君集趕忙又道:“阿史德部大酋說,其中父乃是北周時期的李安!”
聽到這個名字,李元吉若有所悟。
侯君集口中的李安,自然不是後世拍電影的那個李安,而是北周時期的一個廚子。
因爲飯做的好,得到了有刺客之王之稱的宇文護的寵愛,被引爲了心腹,在宇文護權勢滔天的時候,還成爲了北周的重臣。
他被宇文護引爲心腹的時候,剛好是獨孤信死了以後。
他輾轉從宇文護手裏弄到了獨孤信的印玺,并且悄摸的傳給兒子當傳家寶也說得過去。
畢竟,獨孤信的印玺,在别人眼裏可能是個寶,在宇文護眼裏根本就不算個啥。
别說是什麽大司馬、大都督了,就是皇帝,宇文護都弄死了三兒,皇帝的印玺宇文護都随便珍藏,随便把玩,獨孤信的印玺被他當成尋常物件,賞賜給李安把玩,也不算個事。
所以獨孤信的三個皇後閨女沒找到她們父親的印玺,加以珍藏,反倒使其流落到突厥,也就解釋的通了。
畢竟,李安在獨孤氏還沒有重新崛起之前就被宇文護牽連死了,他兒子在他死了以後在北周也待不下去,隐姓埋名的逃到突厥去也在情理之中。
獨孤信的閨女們身份地位就算再高,能動用的力量再大,也不可能爲了一個印玺,調動數十萬兵馬去跟突厥對壘,在突厥大海撈針。
所以一切都能解釋的通了。
“你有心了!”
弄清楚了獨孤信印玺的來曆,李元吉就沒什麽需要問的了,當即笑着誇贊了侯君集一句。
雖然沒說給侯君集升官,也沒說給侯君集晉爵,可侯君集依然開心不已。
“殿下喜歡就好!”
侯君集由衷的笑道。
李元吉點頭笑道:“确實喜歡……”
說着,邀請侯君集喝起了酒。
侯君集嘴上說是來迎接李靖凱旋的,實際上就是來送禮拍馬屁的。
他如今雖說歸李靖統管,可他隻要完成了自己的軍事任務,來不來迎李靖都一樣。
李靖不可能因爲他沒有來迎接他而給他臉色看,也不會因爲他來迎接他了,就給他什麽好處。
所以他是特地來送禮的。
而他送的禮物李元吉又收了,自然得陪着他多喝兩杯,不然都對不起他送的禮物。
推杯把盞間,一夜悄然而過。
跟昨夜一樣,中軍大營内的将校們都喝的爛醉如泥,并且群魔亂舞了一晚上。
侯君集也喝高了,在席間悄聲的說了一大堆阿谀奉承的話。
李元吉原本以爲,大家還會像昨日一樣,睡飽了、酒意散了才會醒。
可當遠處傳來号角聲的時候,原本癱坐在席間,睡的橫七豎八的将校們,齊齊醒了,一個個都像是沒事的人一樣,快速的出了帳篷。
等到李元吉和李世民出帳篷的時候,他們已經穿戴好了甲胄,點齊了麾下的所有人馬,在轅門口組織起了陣型。
李世勣手底下的部曲騎着馬在隊伍中瘋狂的穿梭着。
在他們的指揮下,營地裏的人馬分成了三個隊伍。
其中兩個隊伍分别排成了兩個長蛇陣,守在了轅門的兩側。
剩下的一個由将校們等一衆有官身的人組成的隊伍,齊齊簇擁在轅門中間。
各個字号的旌旗都被樹立起來了。
其中最耀眼的是一面朔方道行軍總管李字大旗。
那是獨屬于李世勣的大旗。
而上書的朔方道行軍總管,也僅僅是個臨時職務。
之所以不書征北副帥什麽的,是因爲大唐有大帥、副帥這種稱呼,但沒相應的令旗,也不會制作相應的令旗。
絕大多數大唐将帥出征的時候,挂的都是某某道行軍總管的旗幟。
像是李靖,挂的就是定襄道行軍總管的旗幟。
僅有極少數出征的将帥才可以挂其他旗幟。
比如李世民出征的時候,挂的就是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李的大旗。
前提是你身份地位得夠,并且遠超某道行軍總管。
而在武德朝,身份地位夠的,又遠超某道行軍總管的,就四個人。
李神通、李孝恭都不在此列,更别提李靖和李世勣了。
在李世勣的大旗邊上,還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小旗,除了侯君集的旗幟外,剩下人的旗幟比李世勣的大旗小了足足一大圈。
當然了,當趙成雍帶着雍王衛撐起大旗的時候,即便是李世勣那鶴立雞群的大旗,也顯得黯然失色。
李世民看不慣趙成雍和一衆雍王衛的得瑟勁,忍不住譏諷道:“剛才隻是斥候吹響的号角,是在告訴營内的人即将臨近此地的是自己人,不是敵人,讓我們不用抱有敵意,并且準許我們派遣斥候過去核實。
李靖距離此處恐怕還有十多裏地呢,你現在就把其亮出來,不覺得會刺眼嗎?”
感謝‘軒轅火舞’兩千書币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