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他剿起匪來那個興奮勁呦,這一個月都沒來蹭過一次飯,餐風露宿地捉匪呢!
平時林婉婉就覺得蕭翀腹黑得很,在小溪鎮聽了他的各種剿匪八卦後,林婉婉更明确了,這家夥甚至比奸商還奸、比曹操還黑!
每次在市井間流傳的留言都會經曆數次反轉,反轉再反轉。
蕭翀嘴裏的話就沒一句可以聽的,全是計謀,碟中諜!别說山匪了,就是吃瓜群衆都被蕭翀搞得暈頭轉向。
鄮縣的山匪落他手裏也算是逍遙日子到頭了,沒啥好說的。
這一波曆時一個月的剿匪,在整個大唐的剿匪曆史上是不值一提的,但在蕭翀的履曆上卻是厚厚的一筆。
朝中有人好做官,雖然蕭翀的祖父蕭瑀今年七月被第三次罷相,但是整個蕭家在大唐王朝根深蒂固,江湖地位仍在。
蕭氏嫡系做出了成績,當然能夠順利直達天聽。
隻是這些嘉獎對于蕭翀來說,成就感還不如把山匪收編成它山堰和日湖兩個工程隊的民工來得足。
在人員方面一直捉襟見肘的兩大水利工程,有了這一波的山匪從良充血,瞬間就飽和了。
不僅工程的現場負責人喜大普奔,全鄮縣有勞役任務的良民都喜大普奔。
這意味着今年的勞役不用去那麽辛苦的地兒上工了!如果隻是修修路、修修海塘和河堤,那活就輕松多了啊!
活輕松了,幹糧就可以少吃點,自己少吃一口,家裏爺娘妻小能多吃一口,一時鄮縣人人稱快。
從十一月中到十二月底,恍若一瞬,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棉花工坊裏剩餘的棉花量也就隻夠娘子們再忙碌大半個月,對于林氏娘子們來說,忙完工坊正好過春節,皆大歡喜!
今年族裏用棉花被的人家是沒有,畢竟一貫錢一條六斤棉花被呢,哪舍得自己蓋啊,有床普通被就不錯了!
棉花被在林家莊是沒市場,但是做棉衣的人家卻不少,林婉婉是率先做的人家。
漂亮的絲綢衣裳裏夾上棉花,又軟又暖,簡直是過冬利器!
跟族裏孩子們混成一片的小青玉,自然很快就把此消息傳遍了衆小孩。
孩子們也沒有羨慕太久,新一年的冬季校服又開始發了。
這一次,林婉婉沒有給成衣,而是直接從自家庫房取了棉布,再從工坊裏買了棉花,算好尺寸,把棉布和棉花教給了依附她成衣坊的那群織女,制成統一的漢式窄袖夾棉服,當做是冬季校服。
當第一批夾棉的棉袍發到孩子們的手裏,不僅孩子們高興,家長們更高興,今冬孩子們的新衣又可以省下來了。
婉娘對學堂裏的孩子們是真舍得啊。
摸過孩子們的棉袍,有幾戶人家就心動了。
棉布他們是享用不起,可是能用葛布麻布替代啊,棉花從自己族裏的工坊買,隻需要給當初統一收購的成本價。
族裏第一個動心且付出行動的是林孟禮家。
林孟禮自己和老婆倒是無所謂,孩子也有校服穿,就是家裏的老娘過冬艱難,很需要一件夾棉袍。
寒衣實在是又硬又不保暖,不太好。
一直在小溪鎮紅顔笑替林婉婉看着場子盯着賬的林孟禮,每日接觸的都是貴族娘子,眼界也開拓了不少,一直以來都是族裏最不怕花錢的人。
所以他就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等他們家老娘的棉袍做好,老太太到處拿着炫耀,一邊埋怨着林孟禮亂花錢,一邊又滿臉開花。
旁人:“你飯吃了沒?”
林孟禮之母申氏:“啊,你怎麽知道我家孟禮亂花錢,給我扯了塊麻布做夾棉花的襖子了?”
因爲有着申氏的宣傳,很快,族裏好幾戶有老人的人家都開始做了起來,孝敬老人也是有一股攀比風在裏面的。
今年林家莊的人日子比往年好過太多了,粉絲、番薯和寒瓜都不去說,光是棉花工坊裏分來的錢,都能讓他們舒舒服服地過一個冬天。
他們今年在棉花工坊三個月的分紅,都抵得上往年一整年的收入了。
何況族裏今年還有兩撥人遇到了拆遷,賠到了青磚瓦房,小日子是蒸蒸日上。
有些家裏人口少,又發過寒瓜橫财的人家,飯桌上都可以見到純白的白米飯了。
外面的人都在傳說,林家莊的人背靠樂安鄉君,富起來是遲早的事。
對于族裏的變化,林婉婉很是欣慰,這就是她設想的桃花源雛形了。
一月一号的大潮,林婉婉沒有去趕海。她昨天得了虞氏的信,說給她弄到了虞世南的字貼!
這她還不得馬上趕到小溪鎮,落袋爲安啊!
昨日得到虞氏的信,林婉婉立刻就回了一封,言明今日拜訪。
爲表謝意,林婉婉特意給虞氏帶上了一斤櫻桃。
大唐冬天的櫻桃可是稀罕物,鄮縣因爲靠海有海商的緣故,市場上也是有一點的,但又貴又少。
而林婉婉拿出來的櫻桃是美洲櫻桃,俗稱車厘子,又甜個又大,送人絕對頂呱呱!
虞氏見林婉婉送來的櫻桃,果然面有異色,她見林婉婉心急,也是很爽快地就取出剛到手的字帖,交到林婉婉手裏。
這幅字帖已經裝裱過,上面寫的是一首虞世南流傳後世的詩作《結客少年場行》。
韓魏多奇節,倜傥遺聲利。……輕生殉知己,非是爲身謀。
詩好,字更好!
林婉婉看得兩眼放光,喜不自勝。
更重要的是,此副字帖上,虞世南還真題簽了!這就是身份證明啊!
林婉婉小心翼翼地收起畫,又感謝了虞氏半天。
國寶啊國寶,一個多月的時間虞氏就幫她弄到了虞世南的字帖,她真是激動。
這朋友能處,辦事情是真實在,不虛以委蛇!
嘴上說的都是虛的,林婉婉的感激也很實在,直接帶着虞氏去紅顔笑享受了一波全套美容沐浴服務。
她還自掏腰包送了虞氏一張紅顔笑的高級會員卡,引得虞氏連道不好意思,卻也舍不得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