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大家的都在準備中,還有5章存稿,但不太滿意,直接發出來感覺有點糊弄。會盡快改好發出。尤其過了今晚,我認真想了想,決定把後面劇情再動一動,有些意氣在胸,不宣洩出來憋的很難受。
我跟朋友在網咖看了一晚的直播,有些遺憾,同樣期盼之後會有些威懾動作,卻也明白現實不是以前那個現實了,時代在變,關系在變,和平發展是主線……
我跟朋友一再說,一再說,我們要平靜,但看到那些站在酒店門口抗議的少數人群,都是須發皆白的耆耉老人家,而年輕人默不關注。有位青年女學生面對記者采訪,大肆放言:“阿嬷阿公發神經,快回家休息啦!”,甚至更有大量的青年群體在組織呐喊“Wee to tw”,還有台樓上打出來的标語,外網的一些新聞,看着這一切,多少會不可避免的感到悲哀和憤怒……
我們看完直播後,刷刷微博新聞,沒有去喝酒,車外夜風兮兮,深夜的風是涼的,空氣是燥熱的,我們都明白,明天上班的還得上班,打工人繼續打工,生活還在繼續。
但我們也常說,人不可忘本,更不能忘種。
擡頭看我們黨旗上,那一鐮刀,一錘子,砸下去,砸下去,砸下去,那是我們的信仰!
版圖上那一隻金雞和南邊的“擡腳”,組起來的,才應該是紅彤彤鮮豔豔的一個中國啊!
當年。
教員說,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教員還說,一萬年太久,隻争朝夕。
自四九後,自九六後,中國人期盼那一天太久了,而這樣的機會也太少,太少……
小時候我們學餘光中的《鄉愁》——“鄉愁啊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當最後一個老人慢慢去世。
這種鄉愁,還會有嗎?
我不知道。
五零年,中朝與美作戰總計三年又零三十三天,蘇聯一直并沒有真正打進戰場,也隻是中後期提供了空軍武器上的支持。
因爲無論是美,還是蘇,以當時他們的體量,真大動幹戈就是三戰,不動隻能稱局部戰争。現在的中國也是如此,大國博弈永遠不會隻是拍一桌子,匹夫一怒的腦袋一熱之決定。
哪怕當年,偉人也是從六月起,慎重考慮了半年,會議無數,不斷與莫斯科磋商,結合當時的時代嚴峻背景,不得不做出的決定。前期入朝的三十萬人民子弟兵還必須隐姓埋名作戰。
時間刻度拉到今天。
或許某一天後,許多年後,後人再看我們這個年代,會覺得是如此的跌宕起伏,當然也可能是留下一些遺憾。
但我仍然相信,曆史總在隐秘的角落進行着,凡大事,動一發,而牽全身,勝利永遠不是隻看表面,戰争也不是目的,矛盾要抓主要、次要,與美那是三戰,沒人賭得起,與海那是關起門來自家事,我們最終的目标隻有這一個罷了。
我相信此時此刻,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們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在各種我們想象不到的領域,爲這樣的一件事在默默的努力着。
無論是哪一方面。
我們隻是匹夫,我們關心柴米油鹽,也關心着十四萬萬的這個她。但不應過度以主觀論國事。
古人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我們且看,且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