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院鬧賊,呂嬷嬷認定了是小楊氏在搞鬼,目的就是爲了以疏忽職守、管束不力的借口,讓嗣王李玳能把她們這些陳氏的忠仆們全都趕出隋王府,那她們就再也沒辦法阻止小楊氏奪取陳氏陪嫁的财富了。
眼下呂嬷嬷雖然及時阻止了東院被收買的侍女将陳氏的财物與私物帶走,又将人送到了窦王妃處,交給後者處置,但她腦子裏依然還繃着一根弦,生怕這件事什麽時候被傳到李玳耳中,後者會在小楊氏的讒言之下,仍舊找理由将她們趕走。到時候,小娘子李俪君在隋王府中豈不是孤立無援了?
出于這樣的考慮,呂嬷嬷心裏十分不願意這件事鬧大,隻盼着窦王妃把那些做了賊的侍女悄悄處置了事。崔嬷嬷接受了老姐妹的想法,又聽了李俪君關于小楊氏偷取陳氏私物是爲了誣蔑她清名的推測,越發不樂意讓外人知道這裏頭亂七八糟的糾葛了。就算陳氏清白無辜,也扛不住有心人的閑言碎語呀!
然而李俪君有不同的看法。
這件事既然是小楊氏搞的鬼,她又怎會如陳氏手下的嬷嬷所願,替她們保守秘密呢?眼下是因爲李妍君忽然出了事,她忙着善後救女,一時還顧不上把先前在東院挖的坑給填上,等到哪天有了空,隻需要在李玳面前說幾句閑話,後者立刻就會找崔呂二位嬷嬷的晦氣了。
既然這個地雷早晚都要爆,那還不如由李俪君自己引爆好了,好歹還能掌握主動權。
李俪君覺得這件事其實沒有崔呂兩位嬷嬷想的那麽嚴重。東院鬧賊,歸根到底是由小楊氏引起的。她們沒有實在的證據,那就上小道消息好了。隻要隋王府裏真正掌握了權力的人相信了她們的小道消息,小楊氏又能怎麽辦?
因此,李俪君示意崔嬷嬷吩咐底下的自己人,繼今日在靈堂外受他人賄賂,“洩露”了一些内部消息之後,下次再有人來打探,她們可以裝作不情願再多說的樣子,聲稱“嬷嬷們聽到了一些風聲,不許我們随便将上頭的事告訴外人知道呢”。當然,對方多問幾句,她們還是會“忍不住被說服”又或是“粗心地管不住自己的嘴”,再次洩露消息的。
這回她們說的是,四娘子李俪君剛受了傷,兩位嬷嬷就被小楊氏的心腹乳母帶着幾位陳家的郎君捆了起來,關在屋裏逼她們交出陳氏留下的财産,改記到小楊氏胞弟楊铄的名下。小楊氏的心腹乳母聲稱,她們若不從,就會将她們所有人都趕出隋王府去。是窦王妃察覺有異,派人将她們救出來的。窦王妃還把陳家那幾個郎君送了官,又将小楊氏的乳母關押起來,等候處置。
兩位嬷嬷雖然得救了,但小楊氏不肯死心,又命人去收買東院的侍女,悄悄将陳氏嫁妝中的地契、文書等物偷出來,又被呂嬷嬷撞破了。呂嬷嬷連夜将人送去給窦王妃處置,對于手底下的人管束越發嚴厲起來,因此底下人都不敢再輕易與外人接觸,以免被上頭誤會她們叛主。
這些事若有人打算去驗證,崔呂二位嬷嬷在李俪君受傷當日被困,以及窦王妃将陳家人送官,還有小楊氏乳母馬嬷嬷祖孫三人被窦王妃扣下,呂嬷嬷抓了一夜的賊,又把賊送去窦王妃處……全都是明擺着的事實,正好能證明仆婦們的話不假。
隻不過在時間先後上略有些許出入而已。
這點出入,一般人都不會太在意。可仆婦們的話落到不知内情的人眼中,小楊氏就是趁着李俪君受傷勢弱時鑽了空子,企圖奪取已故主母奁産的野心家。
陳氏的陪嫁,如今歸屬李俪君所有。李俪君年紀還小,遠遠未到出嫁的時候,所以這份财富,不管是由親生父親李玳代掌,還是由親祖父隋王代管,都是隋王府的東西,肥水不流外人田。除非李俪君死了,陳家才有可能把這份财産要回去。
小楊氏若是在李俪君已死的前提下奪取這份奁産,隋王與嗣王李玳可以當作她隻是想爲夫家保住财富。
可李俪君并沒有死。
那小楊氏所作的一切就會變成吃裏扒外,要将屬于隋王府的巨額财富硬生生搶走,肥她娘家弟弟的腰包。而李玳要是幫了她的忙,那就是色令智昏,叫便宜小舅子平白占了自家的大便宜去!
隋王怎麽可能忍受這種事?!
隋王府雖然貴爲親王府,擁有大筆産業與财物,可隋王父子倆開銷都不小——前者禮佛,每年都要花大筆錢去辦法會,印佛經,齋僧以及給佛像塑金身等等;後者則是在享受奢侈生活的同時,還要給自己打點實權高官之位——若不是有陳氏的大筆嫁妝支撐,隋王府的财産哪裏經得起這父子倆的消耗?少了陳氏嫁妝的貼補,他們定會變得“拮據”起來。
隋王總覺得兒子打點官職是白費功夫,興許不會在意兒子缺錢使。可如果輪到他自己禮佛的愛好缺少資金的支持,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他是要爲自己做大功德的!好不容易積了幾十年的功德,如今人老了,怎能半途而廢?!
到時候,不需要李俪君再做什麽,隋王就會擋在她前面,替她懲罰小楊氏,訓斥李玳了。而隋王這個真正的當家人發了話,李玳心中再舍不得小楊氏,也隻能認栽。
因爲他這個嗣王之位,在外人看來是穩如泰山,在他本人心目中,卻是危如累卵。他總覺得繼母窦王妃與三弟李琅一定時時想着要搶走他的嗣王之位。老爹一日未死,他都一日不能安心!
李俪君把自己的想法仔細分析給崔嬷嬷聽。崔嬷嬷終于被她給說服了:“小娘子說得有理……如此九真一假的說法,确實可以把鬧賊的責任推到小楊氏頭上。若是嗣王依然還要聽小楊氏的讒言,把我們趕出王府,王爺就會覺得是他糊塗了,會開口留下我們的。”因爲她們等于是在爲隋王看守财産呢!
李俪君這個計劃還有另一個好處。東院那些被收買的侍女,來頭各異,有的是陳氏從娘家帶來的客女,有的是隋王府中大小管事的女兒或親戚,也有隋王府一般奴婢的後代。陳氏在世時,是手中有财又掌握中饋大權的嗣王妃,自有人主動投奔讨好。這些姑娘犯了大錯被罰,要是罪名沒有公開,他們的父母親人不知真相,會不會記恨崔呂兩位嬷嬷呢?
目前她們在隋王府的處境已經夠艱難的了,要是再與大批王府仆從結怨,這日子還怎麽過?
索性把真相公布一部分出去,叫王府仆從知道真正要搞事的是誰!自家女兒背主,自然怨不得主人懲罰了。到時候他們記恨的,就是無故生事的小楊氏了。
小楊氏不是仗着亡父在隋王府中的人脈作威作福嗎?不知道楊家的屬官人脈與王府的仆從相比,哪一方會占據上風呢?
隻要有人鬧出點事來,主持中饋的窦王妃想撤換幾個眼中釘,安排上自己的人,還不是小菜一碟嗎?
這算是李俪君對窦王妃善意的回報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