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理由都不用思考,人家姜三夫人信手拈來。随便一條,都是他們要跟着姑爺閨女一起的。
姜三老爺瞬間就被說服了,還是他見識窄,以後他要同姑爺學,萬事都該同内眷商量才對:“那倒也是,親家不在了, 我當嶽父的若是不照看孩子一些,将來我拿什麽臉面去見周兄。”
所以人家夫妻就這麽愉快的決定了,要跟着姑爺。而且還找了這麽一個足夠說服自己的理由。
左右姜三老爺成日裏都是遊學狀态,去到哪裏都一樣的。
姜三夫人見夫君上道,還笑眯眯的暢想了一下:“到時候,你就在縣衙邊上開個書院,是不是你夢寐以求的。”
姜三老爺聽的興奮,還是夫人了解他:“大善, 大善,還是夫人懂我。”
姜三夫人主要是爲了把人拴在身邊,餘下的,隻要姜三老爺高興就好。
姜三夫人:“不能說了,我感覺怎麽還向往着出去了呢。”
姜三老爺想的更美:“最好姑爺三年到任,就換一個地方,當真是美妙,到時候咱們再編一本遊記。”
姜三夫人瞧着姜三老爺的模樣,提醒了一句:“你可莫要爲了這個,就攢對姑爺不留在京城,這都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咱們小外孫還是要長見識呢。”
姜三老爺:“夫人放心,我心裏有數,哪個重要還是明白的, 不過夫人你放心, 即便是留在京城, 三五年而已,咱們的夢想總能實現的,跟着姑爺走一半的地方, 以後跟着兒子身邊再走另一半的地方,這大好山河咱們就都走了一遍。”
越說越激動,姜三老爺都開始在屋子裏面繞圈圈了。
姜三夫人:“你還是盼着咱們姑爺,兒子點好吧。”
若當真如此,這輩子都在赴任的路上,官途還有光明嗎?
換來姜三老爺朗聲而笑。所以自己煩惱個什麽,怎麽樣都是明媚的未來。人家夫妻那是想明白了,半點煩惱都沒有的去休息了。
也就隻有先生,惱怒大弟子沒出息,受制于女眷的時候,還拿着榜單,認真的幫着自家弟子籌謀。
這前十名的新科進士,都是什麽情況,自家弟子能留在京城的可能性。人當先生的把煩惱都給扛下了。
第二日周瀾屁颠屁颠的過來先生這邊,想要說說關于以後的想法。
先生扭頭就走根本不想搭理大弟子,沒出息的東西,同媳婦商量這樣大的事情。身爲郎君的威嚴何在。
先生譏諷大弟子:“你媳婦有什麽想法, 以後是不是這樣的事情,要直接同你媳婦商量呀。”
周瀾還是能聽出來, 先生在諷刺自己的。不好意思的撓撓頭。
不過人家一點不覺得惱羞,特别傲嬌的說道:“也不是不可以,不過常喜更加尊重我這個夫君的想法。”
先生抽抽嘴角,諷刺的看向周瀾:“你倒是知道給你臉上抹粉。”
周瀾:“先生,您誤會弟子不要緊,您不能誤會了常喜,常喜向來謙遜,溫和,我們夫妻互相體諒。”
先生掃一眼大弟子,究竟如何,你心裏沒數嗎。你當你說了,别人就信不成?
周瀾:“這些年,弟子讀書,科考,常喜爲弟子處處遷就,如今弟子要盤算以後,自然要先尊重常喜的想法。”
先生突然就覺得,這似乎也無關男尊女卑,無關禮法,還是有點道理的。竟然是自己見識有點窄。
掃一眼自家大弟子,也沒有那麽不順眼了。
先生哼了一聲:“結果呢,你們互相體諒,商量出來的結果如何。”
周瀾就傲嬌了:“常喜處處體諒弟子,讓弟子很是愧疚。常喜說了,萬事以弟子的心意爲主。”
說的這個好聽勁兒的,誰還能不知道了,能留在京城最好,不能留在京城,外放那也是可以的,她一個女娘,還能如何?
這事那是你們說了算的嗎。不過是給大弟子臉面,一個好瞧而已。哼。這點套路先生還是看的明白的。
然後先生就悟了,自家男弟子心思夠深沉的,這就是最好的路了,去不去問女弟子都是如此,可人家昨天那般表态之後,姜三老爺這個老丈人就激動了。
然後内宅女弟子那邊,怕是也被感動了。這套路玩的不淺呀。
女弟子呢,未見得不明白,所以人家溫柔謙遜的處處理解。
兩人都是套路呀,這當真是讓先生這個沒有女眷的鳏夫,長見識了。
自己這個先生竟然是白白操心一回。先生心下冷哼,娶媳婦做什麽?就爲了套路嗎?
周瀾被先生看的發毛了:“您怎麽如此看弟子?”
先生:“就是發現你竟然已經出師了,先生我不敵弟子呀。”
周瀾吓的:“弟子不敢,先生您莫要信口開河。”
先生:“不,不,是先生我想的窄了呢,你這一圈下來一舉數得。”
周瀾被先生這個态度給整不會了,趕緊說道:“先生您想多了,弟子赤城的很,從來沒想過許多。”
他不是心思深沉之輩,更不會用這樣心思去套路女眷的。先生如何能這樣想他呢?誤會,都是誤會?
哈,就這句話就透漏你那深沉的心思。當真沒想過,怎麽會知道這許多。可惜弟子嘴硬,說什麽都不承認的。
最後師徒二人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這事揭過去了,不好再提。
不過先生顯然認定了自家大弟子心思深沉。
然後有了定向,就開始籌謀留在京城的可能性。
先生分析:“按照正常的配置,你無論如何都沒有可能留在京城的,不過我看過你們新科榜單。狀元,榜眼的年歲都不小了,未見得願意留在京城清貧度日。”
周瀾年歲還淺,不明白這裏面的許多事情:“請先生指點。”
十年寒窗苦度,不是誰都有徐郎君那樣的家世供其讀書,也不是誰都有你這樣一個善于經營的媳婦,日子過得逍遙自在。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若是留在京城,做個清貧的翰林,熬夠了資曆,在外放一圈回來,才能往四品以上走。
年紀大的狀元郎,怕是折騰不起這麽一圈,難道還要讓辛苦了這些年的家人跟着繼續如此嗎。
而且等到他資曆熬出來,外放回來,已經過了提拔的年紀了。
所以狀元郎同榜眼未見得願意留在京城。而這就是周瀾想要留在京城的機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