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局完成了登月計劃,也公布了下一個階段的目标。
他們并不隻是去設定一個目标,也開始了相關的前期工作,要利用新科技方向的技術成果,自然就要和相應的機構進行合作。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就是最重要的合作機構,因爲最貼近航天領域的就是反重力技術。
航天局内部召開的會議,确定第一步要對于反重力技術、橫向反重力技術,以及超導電池等技術有個詳細的了解。
他們馬上就聯系了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以合作的方式派出團隊來到了西海大學,也提前邀請反重力中心參觀航天局。
航天局方面是希望得到專業的指導。
他們希望反重力中心能派出專業技術組來航天局,就能讓他們對于新技術有更多的了解。
當然,有求于人的情況下,第一步當然是派出團隊來西海大學。
陳佳禾是航天局參觀團領隊,他是系統科技司的副司長,四十三歲的年紀還能歸在‘年輕’上。
這也是他能作爲領隊的原因。
航天局有意培養陳佳禾下一步計劃的負責人,因爲下一步計劃需要用到很多新的科技,研究登月的‘老人們’有好多年紀大了,已經很難接受新科技了。
陳佳禾一行人來到西海有兩個目的地,一個就是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另一個就是超導材料研究中心。
一個反重力,一個超導。
兩者加在一起,代表了前沿科技發展的新方向。
王浩正關注着新實驗設備的制造情況,工作相對還是比較清閑的,他就去接待了陳佳禾一行人。
陳佳禾見到王浩也非常高興。
他們來的路上就讨論過是否能見到王浩,答案是不确定的,他們可沒有資格要求王浩親自接待。
在見到王浩以後,陳佳禾一起走着就直接說道,“王院士,我們來的目的,你們應該清楚吧?我們想引入反重力技術,尤其是橫向反重力技術,就像是空艦飛碟那樣。”
“這種技術使用在航天領域,前景光明啊!”
“另外,我們還申請了超導電池技術,這項技術也非常重要,我們會對于這些新的技術進行一個全面的評估,看适合哪一一個方向領域……”
“火箭推動、登陸飛船,當然也少不了載貨飛船,我們下一個階段性的目标就是制造一艘大型的載貨飛船,争取能擁有一次性把幾百上千噸的設備材料運送到太空或是月球的能力。”
陳佳禾說的非常認真。
他們覺得這個目标是非常偉大的,幾百上千噸以上的設備材料想要運送到太空實在太困難了。
其中最關鍵的是‘一次性’。
國際運載量最大的巨型火箭,運力也隻剛超過一百噸,就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數字了。
在航天領域來說,載重越高難度就越高。
登月計劃曾經就卡在了火箭推力問題上,他們爲此展開了超過十年的研發,投入了無數的人力物力才解決了問題。
現在已經有了最前沿的科技,橫向湮滅力場技術,但想要把技術應用在航天領域也有很多困難。
航天局内部做過很多的讨論。
橫向湮滅力場技術最适合的就是火箭技術,也就是制造出能夠産生場地的火箭來,大大減小運載所需的動力,但必須要考慮一點--
成本。
成本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現在絕大部分火箭用一次就廢棄掉了,所謂火箭回收技術遠遠稱不上成熟,大型火箭幾乎都沒有辦法回收。
橫向反重力技術要求很高,以此技術制造出來的火箭精度會變得更高,即便是使用火箭回收技術,從高空落到地面必定會損壞。
換句話說……
橫向反重力技術是很好,但用在火箭推動上成本實在太高了,根本是消耗不起的。
陳佳禾和王浩閑談中說起了問題,“這項技術用在火箭上,确實能夠大大提升載重量,但問題在于,不可回收性導緻了高昂的成本,一次性運載一千噸,可能還比不上分十次運載。”
“你說得對。”
王浩表現出一副耐心聽的樣子,實際上,他就感覺陳佳禾是在‘烏拉烏拉’,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爲完全不感興趣。
大型運載火箭?
載貨飛船?
這些有什麽技術難度嗎?
現在已經有了空艦飛碟做樣本,飛碟下方加上個‘火箭助推器’,或者進行其他什麽設計,制造出超大載重的火箭或飛船,并不存在無法跨越的技術難關。
航天局所謂的‘下一個目标’,隻不過是‘技術應用’而已,更重要的是,載貨飛船……
聽起來一點也不‘酷’!
陳佳禾似乎是看出了王浩的心不在焉,頓時也非常的郁悶,就讓氣氛顯得有些尴尬了。
王浩還是帶着他們去了反重力中心,招待着參觀了兩台不同的反重力設備。
何毅是活躍氣氛的一把好手,他打趣說道,“你們誰有興趣上去試試?這台設備能随時打開,強度是可以控制的,最高能達到百分之85。”
“現在好多大型的遊樂園,不都開始宣傳反重力體驗館了嗎?”
“那些設備強度最多隻有30個點,我們這裏可以制造出85個點的場力區域……”
何毅這麽一說,好幾個人都躍躍欲試。
現在前沿技術已經越來越普及了,一些大型遊樂公司掌握了基礎的反重力基礎,他們建造了反重力體驗館,還找了一大堆專家,聲稱‘科學表明,反重力場對人體無害’之類,甚至還宣傳說‘反重力場有益于健康,偶爾進入體驗能治療各種疾病’。
有人直接問了起來。
何毅回答說,“現在宇航員訓練也用這種場力,應該沒什麽大問題。我們有人上去過,就是呆長了不舒服而已。”
“等出來以後,可能會有點暈。”
其實何毅就是打趣一下,他們的設備空間制造的場力強度高,但周圍都被設備占滿了,場力覆蓋的空間很小。
上去體驗,還是有一定危險的。
王浩則是和陳佳禾一起坐在了旁邊休息,他忽然開口問道,“陳主任,伱們有沒有考慮過研制航天飛機?”
陳佳禾聽罷一愣,“航天飛機?”
“航天飛機已經被淘汰了,使用成本太高,而且危險系數大增,制造出來也沒多大意義。”
他發現王浩對航天飛機感興趣,就仔細介紹了起來。
航天飛機的使用成本很高,危險系數也高,載重卻十分有限,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就是成本高。
同樣的載重,一次性火箭推動的成本更低。
相比常規火箭推動來說,航天飛機的唯一優勢就是靈活性,但它的靈活性也被能源動力限制。
在普通人的想象中,航天飛機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航行,可實際上并非如此,因爲受到能源的限制,航天飛機還是按照既定軌道行駛,宇航員也不能随意的調整軌道路線。
這就和火箭沒有什麽區别了。
王浩沉默了一下,問道,“如果航天飛機有能一直維持的充足能源,能保證靈活性的同時,使用成本是不是就可以降下來?”
陳佳禾疑惑道,“不考慮能源成本嗎?”
“不考慮。”
陳佳禾道,“如果能源能夠一直維持,内部系統一直運作,那麽每一次返回地面隻需要對于表層進行處理,成本當然會大大降低。”
“當然,是不考慮能源成本的情況下,但是怎麽可能呢?而且載重也是一個問題。”
“我說了,充足的能源。”
王浩強調了一下。
陳佳禾滿臉都寫着不理解,“能源充足到如此程度嗎?那都可以造宇宙飛船了,航天飛機自然不是問題。”
他最後一句話有些打趣的意思。
王浩則是認真點頭,“也對,解決能源問題,就解決了90%以上的問題。”
“是啊。”
陳佳禾跟着點頭。
王浩接下來的一句話,讓陳佳禾驚的目瞪口呆,“我覺得你們可以考慮一下研究航天飛機。”
“新的航天飛機要應用反重力技術,可以制造成飛碟的形狀,制造的越大型就就越好。”
“你可以理解爲‘航天版’的大型空艦飛行器。”
陳佳禾聽的有點懵,“這個……王院士,你不是在開玩笑吧?”
“技術方向問題上,我從來不開玩笑。”王浩道,“你想想現在已經有了核聚變技術,如果技術成熟,是不是可以用在這種大型飛碟上?”
陳佳禾用力咽了下口水,想象着感歎一句,“那肯定是非常龐大的宇宙飛船……”
“或許還會有其他的能源技術,總之,你們的研發要超前。不能說,隻研發那些有成熟技術的方向,現在科技更新換代速度這麽快,如果你們隻把眼光放在載貨飛船上,等研發制造出來,豈不是又落後了?”
“……”
陳佳禾不知道該說什麽了,他覺得王浩的想法實在是過于先進,讓他個人根本無法接受。
如果把這些話拿到航天局的會議去說,他可能會被一大堆的航天老人們噴到吐血。
話題,就到這裏。
陳佳禾帶着複雜的心情和其他人一起離開了,他思考着王浩所說的‘大型航天飛碟’,依舊不能理解如何制造出來。
核聚變技術,作爲動力?
“看來,我的思維還是太局限了。”
“完全理解不了王院士的想法啊,大型載貨飛船?也怪不得王院士沒有興趣,他或許根本沒看在眼裏吧。”
“也對~~~”
“王院士親自帶隊研發了空艦飛碟,應用橫向反重力以及超導電池兩項技術,載貨飛船技術難度再高,最多也就和空艦相當吧?”
“空艦飛碟,研發了多久?半年?一年?”
“反正很短。”
“我們定的目标就隻是載貨飛船,換做是王院士,可能很短的時間就能完成研究了,所以他直接就說起了‘大型航天飛碟’……”
“差距太大了!”
……
一周後。
王浩就無法再繼續保持悠閑了,他帶着丁志強、保羅菲爾-瓊斯等人一起去了新的實驗基地。
實驗基地已經忙成了一團。
每個人都在爲新設備的組裝忙碌着,工人正在進行基礎設施建造,工程師們一起讨論着安全設施,等等。
卡車來來回回運送着設備、材料以及物資。
實驗基地的後方,則進行着幾項小型檢測研究,比如,核物理研究所的團隊,正在對三種規格的鈾棒進行檢測,他們還在讨論和鈾棒連接處和‘中子通道’連接口的密封問題。
幾個物理專家則是讨論着磁場設計調整方案。
湮滅力場實驗組的團隊也在忙碌着,他們正在對基礎強湮滅力場設備進行調試。
這台設備是新制造出來的,使用的是CWF-041普通超導體,底層構架相對比較簡單,冷卻裝置則是單獨運轉的。
等王浩到了基地以後,馬上就有材料組的人找了過來,他們介紹起了航空材料院提供的一種‘一階合金鋼材’CNX-34。
“這種鋼材專門用來做安全防護。”
“CNX-34擁有極高的韌性和強度,防爆性能比特種鋼材要高出三倍左右,同時,剛才的表層塗抹了全新的塗層。”
“這種塗層是最新研究的成果,連包含棕金以及化合塗層混合材料,對輻射波吸收達到95%以上。”
CNX-34的性能确實讓人眼前一亮。
王浩對于材料的性能也很滿意,他剛聽完材料組的報告,就被核物理所團隊拉了過去。
趙金華道,“我們準備了三種不同規格的鈾棒。”
“原料最高豐度達到了百分之8,最低隻有百分之2。核反應堆是單獨運行,連接的隻有中子通道,我們不知道這個強度是不是夠?”
“如果對于核反應的強度要求更高,我們還準備了20%豐度的鈾棒,很快就能運送過來……”
王浩對于趙金華的工作也很滿意。
之後是高能所的周永祥、計算機組的于大偉,都紛紛找過來說起了實驗準備問題。
每個人都表現的非常積極。
他們對實驗都非常的期待,也希望實驗能夠取得成功,他們牢記了王浩說的那句話——
載入史冊!
想到這一點,他們對于工作就變得無比認真。
即便沒有王浩的交代,各個小組對待工作都是,“不允許出現任何偏差,一切都要符合設計要求。”
“有什麽問題,馬上上報。”
“所有準備工作要做好,有什麽需求要提前準備……”
這種衆志成城、積極向上的氛圍,讓實驗準備工作快速而穩步推進,又過了半個月時間後,設備的三個重要部分完成對接。
很快。
其他部分安裝完畢。
實驗已經進入倒計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