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導研究迎來突破性進展:超導定律與臨界常數!》
《最年輕的菲爾茲得主,發布震撼世界的凝态物理成果!》
《自然雜志公布最新研究:計算超導臨界溫度!》
《21世紀,超導最重磅成果,即将引領科學界的瘋狂!》
《從今天起展望,科技騰飛!》
《王浩的新成果: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已被預訂!》
……
……
王浩在《自然》雜志刊登的論文,引發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得到了大量機構和科學家認的認可後,很多科技媒體都做出了報道。
其他媒體也跟着做出了報道。
報道數量以指數型增長,短短不到一天時間,就占據了大量的新聞版面,引發了來自全世界的關注。
好多人看到新聞,一時間不明白發生了什麽,仔細一看才知道是超導的研究有了進展。
他們最開始還覺得沒什麽,因爲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則科技的突破被報道,内容大多數都是看不懂的。
有關超導的研究也是如此,相關的進展早已脫離了普通人的理解範疇。
比如,拓撲超導材料。
拓撲超導材料就是近十年來凝态物理領域關注的焦點。
這種材料被認爲可以廣泛用于量子計算機,而無論是拓撲超導材料還是量子計算機,似乎都和普通人的生活無關。
當新聞真正火熱起來以後,也就有很多媒體開始進行了科普。
科普内容簡單的總結就是,“這個超導的最新成果,可以大大提升人類對超導理論的認知,會引領實現超導領域技術的突破。”
再繼續總結,就是,“超導技術迎來騰飛,人類科技即将迎來第四次革命!”
媒體上有很多科普的報道,包括超導技術騰飛以後,人類科技發生什麽樣的改變。
比如,和電有關的科技,都會迎來大大的提升。
比如,磁懸浮将會成爲未來的首選交通工具。
比如,能源供給不再是問題。
等等。
《新華青年報》報道中的一句話,說明了超導技術發展會帶來的改變,“超導技術的騰飛将會改變現有的科技格局!”
超導技術實在太重要了。
在能源供給上來說,大部分電力還是就近使用,因爲電力運輸造成能源損耗非常大,距離越遠損耗就越大。
如果能研發出常溫的超導材料,國内生産的電力直接運送到O洲,都沒有任何問題。
這會直接改變能源邏輯。
另外,很多和電有關的技術都會飛速進步。
比如,最常見的電子産品。
電子産品好多技術都不需要在關注,隻關注産品性能就可以了,因爲超導的狀态不會損耗能量,也就不會帶來一系列諸如發熱、效能低等影響。
在導體處在超導狀态的情況下,就連磁力都是無法穿透的,就導緻一些技術不會再有優勢,而另一些似乎沒有‘實用價值’的技術,可能會突然間崛起。
這就是一項跨層次技術,帶來了科技邏輯的改變。
在媒體不斷的報道中,輿論也出現了大量讨論聲,“這個最新的研究簡直就是BUG,利用公式計算出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實驗都根本不用做了。”
“這還是王浩大神做出的研究,大神,不愧是大神啊,換到了物理領域,也同樣能完成諾貝爾級的成果。”
“不,超越諾貝爾級!”
“過去幾十年,有好多物理學家都依靠超導理論機制研究拿到了諾貝爾獎,而他們的研究肯定趕不上這一個!”
“這個研究再怎麽重視也不爲過,直接等于是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你們說的都太專業了,我看了很多科普報道,現在最期待的就是能開上一輛磁懸浮汽車……”
“樓上,不用期待,等真的出來了,你也買不起!”
……
在大量媒體做出報道的同時,全世界很多的專業機構,也在對于王浩的最新成果進行研究。
每一個機構都非常感興趣。
就像是輿論方面的讨論一樣,王浩的研究開創了一個超導機制研究的新方向,甚至可以說會成爲主要方向。
他的研究把理論和應用直接聯系在了一起。
之前的超導理論機制研究,似乎和應用沒有任何關系,仿佛就是兩個領域的内容。
他的成果是颠覆性的。
很多機構也希望能從王浩的研究找到新的方向,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去了解王浩研究的核心是什麽。
王浩公開的成果論文中,對于自己的研究進行了說明,是以微觀形态,數學上來理解就是‘新型幾何’爲核心的。
在一些科技媒體的報道中,新型幾何已經被命名爲‘王氏幾何’。
所以能輕易得出的結論是,王氏幾何的塑造就是研究核心,王浩在數學家大會上的工作報告也佐證了這一點。
但是,塑造過程是什麽呢?
有些人認爲王浩是以電磁場力的研究爲突破口,佐證就是在數學家大會上,王浩直接說起以王氏幾何來解釋電磁力。
那麽王氏幾何怎麽去解釋電磁力呢?
一些媒體記者采訪到了專業的物理學家,但他們都無法給出一個确定的答案。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查爾斯-凱恩成爲了焦點,一是因爲他是論文的評審人,最重要的是,他的‘粒子特殊形态’研究成果和王浩的研究中所提到的微觀形态幾乎是一緻的。
查爾斯-凱恩得到了很多的關注,他也公開的接受了媒體采訪。
“王浩的研究中,微觀形态就是粒子特殊形态。”
“但是,他的研究要更深入的多,他塑造出了新型幾何,解釋了粒子特殊形态,并且有了實際成果。”
其實查爾斯-凱恩希望能強調自己的成果,但他的研究到最後也隻是說,可能存在一種粒子特殊形态,并沒有針對其作出更詳細的解釋,甚至連表述都有些不确定。
不管怎麽說,他的研究成果最貼近于王浩的研究。
查爾斯-凱恩繼續說明了自己的看法,“我認爲他是完成了一種全新的理論,或者是一種新方向的理論作爲假設前提。”
“比如,我知道他的湮滅理論。”
“在這個理論的研究上,他隻是公開了一些想法,但我認爲是有關聯的。”
“也許他會繼續深入研究?總之,肯定會有一種新的理論,以理論爲前提才是有方向的。”
“現在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把現有的超導理論、凝态物理的研究,和王浩的最近成果聯系在一起,這樣才能在超導的機制理論上繼續進行完善。”
“把相關理論結合在一起,再進行針對性的實驗驗證。”
“這就是未來的主要方向。”
查爾斯-凱恩的表述也代表了很多物理學家的想法。
王浩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傳統的超導機制研究關聯性不大,但卻直接聯系到了應用,可過去的一些理論進展,也是得到實驗驗證的。
如果能夠把兩者結合在一起,肯定會對于超導理論機制的完善,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因爲對一些信息不了解,查爾斯-凱恩的想法還是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
阿邁瑞肯,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
菲利普-羅雷爾是一名很重要的凝态物理專家,他一直在爲國家實驗室工作,并從事一些保密性的研究。
十五年前,他參與了交流重力的研究,研究一直持續了七年,因爲相關研究再也沒有進展,實驗數據就被封存起來。
現在他得到了最新的消息,王浩的研究很可能和交流重力實驗有關。
阿邁瑞肯的官方得到這個消息并不困難,甚至說是非常容易的,因爲物理實驗室最開始複刻交流重力實驗,并沒有對外界保密。
後來複刻實驗成功以後,交流重力方向的研究才歸爲保密,但也隻是相關的數據和技術保密,而不是研究信息對外完全保密。
事實上,也隻有那些非常重大的研究,才會連研究信息都對外保密。
比如,無法被外界接受的人-體實驗。
比如,軍事最新科技的研究,還有一些被禁止的核研究。
等等。
交流重力相關的研究,還遠遠夠不上這個檔次,甚至都趕不上一些諸如‘電磁炮’之類的研究。
原因很簡單--不實用!
研究聽起來似乎很厲害,但想從理論走向應用實在是太難了。
國家科工局内部對于研究的評估是,“未來兩百年,根本不可能用到。”
一個,是因爲技術難度太高。
第二就是成本太高。
哪怕實現了百分百的反重力,想要投入到應用還差距很大,一次超導的實驗就能耗費幾百萬經費。
可想而知,反重力研究到應用的成本有多高。
類似的研究想要投入應用,前提是先實現了超導的大規模應用。
即便超導技術實現大規模應用,反重力想應用也非常困難,交流重力場是存在區域的,而實現反重力的設備本身就非常重。
想想其中有多少的技術難關,‘兩百年内用不到’并不是空話。
菲利普-羅雷爾得到了消息,知道王浩最新的研究可能和交流重力實驗有關,他還是感覺非常震驚的,因爲他也參與過交流重力實驗,可就隻是提升了交流重力場強度而已。
十五年前,他們有一個專門的團隊研究交流重力,研究一直持續了七年時間,最終還是放棄保密封存了。
他們希望能在交流重力實驗中,研究出真正的反重力技術。
在耗費掉三十億美元的經費以後,他們給出的成果隻是提升了交流重力場的強度,至于原理是沒有任何進展的。
“這主要是因爲超導機制的研究沒有太大的進展。”
菲利普-羅雷爾是這樣總結的。
實驗數據被封存以後,研究也就停滞下來,甚至已經快要被遺忘了。
菲利普-羅雷爾重新看到了相關消息,才知道他們的研究是走錯了路,“原來交流重力實驗,是能夠輔助研究超導機制的。”
“我們一直都錯了,反重力太遙遠了,一切還是以超導的研究爲基礎。”
現在菲利普-羅雷爾隻感覺很尴尬,面對來研究調查員質疑的目光,他隻能解釋說道,“項目最初提供的方向就是提升反重力強度,而我們在強度的提升上也很有成果。”
這是實話。
投入幾十億美元的研究,自然是有很大成果的。
他們把交流重力場強提升到了34%,然後得出了一個結論,“百分之四十,接近了反重力的極值,不可能再有提升。”
他給研究調查員建議是,“這個研究沒有必要再進行保密,單獨依靠我們自己,即便再有突破也沒意義。”
“現在,這項實驗被證實和超導機制研究有關,我認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公開,也可以和中國的團隊進行技術交換,或者是合作進行研究。”
“如果能在超導技術上有突破,不管是對于我們,還是對于他們,都是很有價值的。”
……
西海大學。
在國際輿論的熱潮下,王浩自然受到了巨大的關注。
大量的媒體記者都希望能采訪到他,大學對此已經有經驗了,他們再次禁止了采訪,記者要進行采訪必須要做申請。
上級部門也很關心研究成果。
物理實驗室已經給上級做了詳細的彙報,國家科工局聯合科技處的領導和專家,組成了一個團隊到了西海大學。
領頭人就是科工局副局長周敏華。
周敏華帶領團隊來到西海大學以後,馬上找王浩詢問研究有關的内容,他們主要關心的是兩個方向。
一個是超導機制的理論研究。
這是被國際關注的研究,意義非常的重大,超導技術的發展,被認爲能夠引領人類的第四次科技革命。
王浩說道,“我的研究能夠計算元素超導臨界溫度,但是微觀形态依舊很不完善,下一步的方向,我還沒有确定的思路。”
這是實話。
外界都認爲,他的研究是超導理論和應用關聯從0到1的突破,會引領超導技術實現快速騰飛。
但實際上,一項全新的研究會出現很多難關。
現在他的研究限制于單質元素,從單質走向化合物,都會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他希望能夠看到實驗中出現‘特殊’現象。
實驗中并沒有出現,就導緻後續研究還沒有找到方向。
周敏華了然的點頭。
外界很多新聞報道中,說的好像超導技術即将大規模應用,但他們很清楚距離還很遙遠,隻是剛實現了理論和應用的關聯。
這個關聯已經走到了‘1’,但‘大規模應用’,估計要走到‘100’才有可能。
之後王浩又說起了交流重力場強度的研究,“我們實現了二十個點以上的場強,後續再加以改進,我認爲突破四十個點沒有問題。”
“雖然場強是不能夠疊加的,但是,從理論上來說,在一個實驗應用兩種不同的超導材料,可能會實現更高的場強。”
等王浩做完了說明以後,團隊的其他人就去參觀物理實驗室,也對實驗研究進行更進一步的了解。
周敏華撇開其他人,單獨和王浩在辦公室裏,開口問道,“王教授,你覺得我們自己進行研究,未來是否能實現可以反重力技術?”
“啊?”
王浩都聽的愣住了,他有些驚訝的問道,“周局長,您說的是實現,是……應用?”
“比如,制造出軍-事用途反重力飛行器?或者是把反重力技術應用在航天領域?”周敏華舉了兩個例子做說明。
王浩搖頭道,“如果隻是靠我們自己,幾十、上百年内,都不可能吧?”
“其他人也是這麽看的,但我還想聽聽伱的意見。”周敏華感興趣的說道。
王浩仔細想了想,道,“其中牽扯兩個問題,一個是技術,反重力的應用,前提是超導技術能夠實現低成本的大規模應用。”
“超導技術是前提,低成本,可以這樣去理解,比如,反重力飛行器,如果是軍事用途,可以參照現在的飛機。”
“民用的飛機,幾百萬就能制造出來,但是軍事用途的飛機,可能要幾億、十幾億,造價會高出百倍以上。”
“所以技術上來說,必須要實現超導技術低成本的大規模應用。”
王浩繼續說道,“第二就是科研經費和精力。”
“就隻是在基礎的研究上,因爲一切都靠我們自己,所有的技術難關都要自己去攻克,尤其是理論上的研究。”
“我的研究中提到了一個‘臨界常數’,隻是這一個常數想要變得精準,就需要無數次的實驗,可能總計耗費的經費,最少也要幾百億,甚至幾千億。”
“後續的研究也一樣,有很多類似的問題,都需要大量重複性的實驗。”
“這就不是一個團隊,兩個團隊能完成的,可能需要上千、上萬的科研人員,也需要極爲海量的時間和經費。”
“所以說單靠我們自己,想要實現反重力技術的應用……”
王浩說着搖了搖頭。
他對于反重力的研究非常感興趣,也非常想要實現反重力技術應用,但任何一項新領域的研究,都不是一、兩個團隊能完成的。
這是必須要面對的現實。
即便隻是完善底層理論,都是一個極爲複雜的過程,再到實現應用技術,要攻克的難關太多了。
周敏華聽罷點點頭,說道,“阿邁瑞肯方面找到我們,想交換交流重力實驗相關的技術數據,還說可以進行合作研究。你怎麽看?”
王浩頓時感到很意外。
這個消息實在是太突然了,突然到有些讓人措手不及。
他思考了一下,說道,“那就要看他們能提供什麽技術和實驗數據了。”
“我們的實驗最核心的是節點布控,後續可能牽扯到多種材料混合進行實驗的技術,實驗基礎理論可以交換,關鍵技術上絕對不行。”
“他們想要在這兩個方向進行突破,需要很多精力和時間。”
“在反重力的研究上,擴大規模以後,要做到絕對保密是不可能的,但是,新的領域,我們必須要掌握技術上的絕對優勢!”
周敏華點頭道,“王教授,這方面你是專家。如果最後有了決定,不管是和他們合作,還是交換信息,還是要你來把握内容。”
“這個沒有問題。”王浩很認真的點點頭。
關于更新,再次說一聲抱歉,連着吃了一天藥,今天晚上感覺牙口舒服多了,疼痛期終于艱難過去了……明天恢複正常萬字更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