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徐家的時候,她握着馮翠琴的手說:“翠琴姐,你和衛國哥福氣真好!有這麽個好女兒!”
馮翠琴送人離開,回屋時眉開眼笑。
正在給一個“松竹祝壽圖”長頸花瓶收口的徐衛國,随意擡頭,看到自個老婆帶笑的臉,打趣她:“這麽高興?撿到錢啦?”
馮翠琴嗔笑着瞪他一眼:“比撿到錢還高興!你就編你的吧!下個月咱再比比誰掙的工資多!”
徐衛國:“……”
嘿呀!這個婆娘不得了!赢了自己一次,就以爲月月都能赢了?
“爹!我得放開手腳編了,不等你了!”
徐衛國說完埋頭趕起速度。
徐爺爺:“……”
說得好像之前你在特意等我一樣。
老爺子手指翻飛編着竹器,悠悠道:“比不過就比不過嘛!輸給自己婆娘又不是甚麽丢臉的事!想當年你娘還在世的時候,我哪次跟她比,不是故意輸給她的?男人就該大方點!”
徐衛國:“……”
爹,你确定你是故意輸的?而不是因爲娘厲害?
……
徐茵挂到網店裏的竹門簾,很快就被陸悠那個家裏開茶室的小姐妹拍下了。
并且還給她留言,問能不能定做。
她還需要幾副尺寸大一點的雙幅門簾,用于半開放式的雅間隔斷。
徐茵就問她圖案有沒有要求,還是隻要無圖案的素雅款。
[雙幅門簾就我剛剛拍下的這款就可以了,到時候我找個書法好點的寫上“茶禅”兩字。單幅的,能否定做一套分别是梅、蘭、竹、菊圖案的卷簾?四個小包廂正好湊一個主題。]
當然沒問題了!
徐茵回複她:
[就是時間上可能需要等幾天,因爲沒有存貨。]
[好的好的,時間不趕哈!]
徐茵抄下她發過來的定做尺寸,就去找徐媽了。
“媽,美芳阿姨家的門簾已經有人要了,賣了360。”
“啊?這麽快啊?”馮翠琴意外道,“那你還要幫她寄出去,運費、包裝什麽的扣除了嗎?可不能讓你吃虧。”
“扣掉了,你給她送去吧。”徐茵把錢裝在信封裏,交給徐媽,“順便問問有一筆雙幅門簾的訂單,她家要不要接。就跟之前那副一樣的編法就行,質量要保證哦。”
“好好好,我這就告訴她這個好消息去!她肯定接!不接不成傻子了麽。”
馮翠琴風風火火地出門了了。
這邊,徐茵把梅蘭竹菊四君子的門簾要求告訴了徐爺爺。
“爺爺,沒問題吧?”
她知道徐爺爺最近學了好幾種花卉的編法,興緻正高着呢。
果然,聽他說道:“這有什麽問題!爺爺一準給你編套最精緻漂亮的四君子出來!”
徐衛國幽怨地瞥女兒一眼:“你爺爺有訂單,你爸我呢?”
“爸,不急哈!您先把手頭這隻花瓶編完了,我給您安排個活。”
“啥活?”
“八駿圖竹編畫。”
徐衛國一聽,老爺子是四君子,自己是八駿圖,嗯,這一局自己赢了!
直到幾天後,他把編好的竹花瓶交給老婆上漆,然後邀功似地找女兒要八駿圖的圖紙。
圖紙到手,他懵圈了:八駿圖八駿圖,合着就是一幅畫上八匹馬啊?而不是他以爲的八幅?盡管編法相當複雜,可也就一幅啊!哪有老頭子的四幅多?
“爸,這幅畫要是編好了,别說四幅門簾,四十幅門簾的錢,都能幫您掙回來。”徐茵給她爸畫了張大餅。
徐衛國眼睛亮了:“真的?”
“我什麽時候騙過您?”
“嘿嘿……那倒是沒有。”
徐衛國捧着圖紙,樂颠颠地回到座椅上開始編,一邊不忘跟老爺子嘚瑟:
“茵茵說了,我這幅畫勝過你這個月、下個月、下下個月……好多個月加起來的總量。”
“你就吹牛吧!”老爺子不信。
“嘿!不信是吧?那咱倆打個賭?”
“賭什麽賭!沒聽過十賭九輸?”
“爹,你這是怕了吧?”
“……”
爺倆編着竹篾鬥着嘴,氣氛不要太愉悅。
再說李美芳家,收到第一筆門簾的360元,喜得笑不攏嘴。
這筆收入,大大超出了她的預期。
原以爲就算能賣出去,賺個百八十塊就不錯了,沒想到直接翻了兩番。
還接到了一副雙幅門簾的訂單。
單幅都能掙360,雙幅不得漲一倍啊?
一想到這個月才月初,她家就有千把塊穩到手,這讓她最近出門都帶着笑。
于是其他村婦就跟她打聽了:“你怎麽也跟翠琴一樣,滿面春風。”
“嗨,不就是跟着翠琴家賺了點小錢嘛!”
李美芳倒也沒藏着掖着。
她聽翠琴女兒說了,網店是面向全國開的,市場打開以後,需求量大得很,光她們兩家是供不過來的。
爲了穩住這麽好的一個售貨渠道,她不遺餘力地鼓吹起青竹村其他會編竹篾的人家。
“你們誰感興趣,趕緊把家裏有的竹器拿去給茵茵看看,她說行,就能挂她家網店裏賣了。我上回編的那個門簾,你們都見過的,猜猜賣了多少?”
“已經賣掉啦?這麽快?”
“對啊!我也很意外,拿去不到兩天就賣掉了,賣了360呢!”
“哇!”
“就你男人給家裏編的那張卷門簾?賣了360?”
“對!”
一時間,大家都顧不上聊天了,紛紛跑回家,把家裏現有的竹編找出來,挑了個最精緻的,拿去徐家,找徐茵看。
徐茵見他們拿來的雖然沒有花紋更沒有圖案,但編得還算細緻,就都收下了。
不過,她把話說在前頭:“籃子、笸籮這些,價格可能定不高。”
“沒事沒事,我們拿去城裏賣,頂多賣個十幾二十。你這裏要是20塊能賣掉,那也是你這裏方便,省的我們挑出去賣了。”
“對對對!我家這組笸籮,小的5塊、大的30,我就心滿意足了。實在賣不掉,大的25也給賣。”
徐茵笑着一一應道:“行,我有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