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在世人眼中已經是“嫁不出去老姑娘”的葉安瀾,迎來了她和李璟的盛大婚禮。
她的英國公府裏,葉金奎、李氏帶着他們的另外幾個孩子,忙忙碌碌的在安排瑣事、招待賓客。
李璟的安國公府裏,李璟的祖母、母親、族人同樣忙的腳不沾地。
兩人一個賽着一個的位高權重,一個賽着一個的得謝淵器重和信任,李璟娶妻、葉安瀾出嫁,謝淵給李璟送了賀禮,也給葉安瀾賜了添妝。
礙于謝淵,那些與他們同朝爲官的人,就算私底下看不上李璟傾家蕩産娶媳婦,看不上葉安瀾以女子之身受封國公、跻身朝堂,明面上卻也不能把自己的這份看不上明目張膽的表現出來。
和皇後,還有那些看謝淵眼色行事的妃嫔一樣,他們也在謝淵之後紛紛給葉安瀾和李璟送了添妝、賀禮。
兩人因此賺了個盆滿缽滿,但他們兩家需要宴請的客人人數卻也因此達到了一個相當恐怖的數目。
府裏的廚子、仆從不夠用,兩家隻能去跟交好的人家臨時挪借。
葉安瀾挪借的是葉金奎、楊小桃、文六娘、鄭豐收府上的廚子、仆從,李璟挪借的則是李氏嫡支、長安、花良府上的廚子、仆從。
和着急忙慌想要插足朝堂、恨不能一秒就把家中子弟全都弄成官身的絕大多數世家不同,培養出李璟的這個李氏,在大齊立國之後居然隻是安排了寥寥數人出仕。
而且被李氏長輩指定去參加朝廷遴選的那些李氏子弟,他們無一例外地,全部都隻謀了四品以及四品以下那些不大起眼的官職。
他們當中的三個人,入吏部、工部和大理寺做了不起眼的芝麻小官,另外的兩個人,一個遠赴西南做了一州知州,一個則是就在他們老家附近的鹽城做同知。
以李氏的族人數量而言,這個出仕的人數實在是少的離譜,再加上他們五人又都隻是不起眼的外官、小官,相比其他家族,李氏一系在大齊官場的影響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可這并不代表李氏就好欺負,就已經日落西山。
恰恰相反,李氏正是因爲一直都能看清形勢,所以才會隻讓五名族人入仕,且還隻讓他們做外官、小官。
李氏的族長、族老們并不像某些眼皮子淺的家族掌權者那樣,既容不得旁支比嫡支出息,又受不了自己所屬的家族比其他家族弱勢。
他們清楚謝淵對世家大族的忌憚,知道謝淵想要擺脫世家大族對皇權的分割與鉗制,同時他們也心知肚明,李璟才是李氏一族未來數十年内,最能獲得謝淵信任、倚重的那一個。
而李氏的其他人,他們在謝淵這裏是絕不可能越過李璟的。
如果李氏一族的人争先恐後出仕,那麽等着他們的結果就隻會是他們和李璟一起被謝淵忌憚。
一旦謝淵對他們和李璟生出忌憚之心,他們李氏就隻能要麽拖着李璟一起不受重用,要麽被動與李璟分道揚镳,從此各成一支。
這兩種情況都不是如今的李氏族長、族老們想要看到的,與其那樣,他們更願意讓李璟成爲李氏未來數十年裏的領頭羊。
他們相信,隻要有李璟在朝堂大放異彩,他們李氏就絕不會真的式微、真的沒落。
事實證明他們的想法确實非常正确,李璟姑且不提,起碼謝淵對他們這般識趣兒十分滿意。
爲了防止李氏一族拖李璟後腿,在李家人自己作出抉擇之前,謝淵其實有想過讓李璟與李氏一族分宗。
分宗之後,李家人再做什麽,李璟就可以完全不受影響了,而他就也可以放心大膽的對李璟委以重任了。
然而還沒等他提醒李璟,李氏如今的掌權者就已經自發開始約束族中子弟了,謝淵得到消息,索性就也不去做這個惡人了。
李家因此得以繼續以李璟族親的身份立足,甚至因爲李璟感激他們爲自己做出的退步,平時對他們也多有照拂,他們在老家的那一畝三分地,地位反而比之從前還要優越超然。
這次李璟成親,李璟的祖母也專門提早寫了信函回去,一是爲了鄭重邀請族人們進京參加李璟的婚禮,二也是爲了跟嫡支的族人挪借廚子以及仆從。
倒不是說李璟在京城借不到足夠的、合适的廚子和仆從,李璟祖母此舉,其實是在表達自己一家不拿李氏嫡支當外人的意思。
她用這樣一件小事向李氏嫡支傳達,她認可自家與李氏嫡支乃是一家一族。既是一家一族,有事兒的時候自然要彼此幫扶。這次是對方幫他們,下次對方有事兒,他們自然也會反過來再幫回去。
李氏嫡支顯然也是很懂這個套路的,對于李璟祖母的請托,他們不僅沒有覺得麻煩什麽的,反而還個個都打了雞血似的,拼命想把自家的下人給帶上。
那可是京城的國公府,招待的可是包括皇親在内的所有達官顯貴,他們家的下人要是能在這種場合派上用場,他們這些做主子的也會跟着臉上有光。
最終,因爲各家都在争,現任李氏族長和他的夫人,隻能斟酌着每家都選了一批相對拔尖兒的仆從。
至于廚子,現任李氏族長就沒有按照“均攤”的方式進行挑選了。
他把自己家裏最好的幾個廚娘,以及幾位李氏族老家裏手藝極好的廚娘全都點名抽調到了上京的隊伍裏。
其他手藝不夠人情來湊的,李氏族長全給鐵面無私的擋回去了。
開玩笑,端茶倒水、引路傳菜的丫鬟婆子、小厮長随水平稍差一點兒還能給他們安排不太重要的位置,廚子這種生物,那可是必須得手底下見真章的,帶手藝一般的過去,丢臉的難道不是李璟和他們李氏?
既要給李璟壯面子,又要維護李氏大族形象的族長大人表示,有資格去京城露一手的,非得是族裏最出類拔萃的廚娘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