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犯每人五十大闆,從犯每人隻打十闆,年紀在五歲以下、并沒有參與進來的那些孩子則依然免于受罰。
如此一來,死攥着銀錢不肯撒手,心懷僥幸坐等京兆府尹主動爲那些孩子減免刑罰的三對無良父母就倒黴了。
雖然認真說起來,真正的主犯就隻有帶頭鬧事的那兩男一女,可另外的那三人,他們一個是青年男子的妻子,兩個是中年男子和中年男子的兒子兒媳,他們可不敢跳出來請求京兆府尹把分給他們的闆子,再轉移一部分到自己丈夫/父母的身上。
在衆目睽睽之下挨完闆子,這六人拖着染血的身軀,三個被送去牢裏,三個被衙役擡着丢出了京兆府衙門。
這群人裏僅剩的唯一一個成年男子,咬着牙出錢雇了轎子,讓轎夫把他們一家送去離此最近的醫館。
他不知道的是,那些衙役在打“從犯”,也就是那些孩子的時候全都留了點手,那些孩子雖然也受了些苦,但卻不至于傷筋動骨,反倒是作爲成年人的他們這三對無良父母,被衙役打的着實有那麽一些些慘。
在圍觀人群的異樣眼神和議論紛紛裏,這群自稱葉安瀾親戚的人灰溜溜離開衙門去了醫館。
身體上的傷痛、來自别人的譏諷都讓他們十分不适,但更讓他們郁悶的卻還是,他們想要壞葉安瀾名聲、污蔑葉金奎和李氏全都失敗了,接他們來京城的那些家夥肯定是不會再支付尾款給他們了。
收入沒了,偏偏他們又沒能順利進入英國公府,以緻于現在他們吃飯、住店、出行、治傷都隻能自己出錢。
原本他們想要大賺一筆,結果現在他們不僅沒賺到,反而還把自己原本的積蓄賠進去了一小部份。
再加上身上攜帶着他們一家絕大多數錢财的三個人,全部都被關進了京兆府大牢候審,他們遭了牢獄之災,受罪還在其次,後面要想日子好過一些,肯定就少不了要花錢打點牢裏的小鬼。
這麽一算,他們帶進京城的這些銀錢,怕不是直接就要打了水漂。
固然他們也可以選擇保錢舍人,可問題是,光他們“選擇”沒用啊,錢不在他們手裏。
帶着滿肚子的愁雲慘霧,這群人治好傷,匆匆忙忙住進了離醫館最近的那家客棧。
受了驚吓又挨了打,孩子們很快就睡了過去,但隊伍裏的三個成年人卻誰也沒辦法像孩子們似的,用睡眠來撫平傷痛和不安。
他們受的傷可比孩子們嚴重多了,隐隐作痛的傷口讓他們根本就無法進入睡眠狀态。
再加上他們也很擔心京兆府對他們家那三位的後續審問,萬一他們家的那三位罪名真的落到實處,那他們一家怕是都要跟着那三位一起倒黴。
他們這邊愁雲慘霧、忐忑不安,另外一邊的葉安瀾卻是仿佛啥事兒也沒有發生過。
她把早就準備好的卷宗、口供讓人給姚慶送去之後,就又立刻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了。
開恩科選拔人才的事情不是她在負責,她隻在大朝會時提了個建議,建議謝淵出題時重視實務,不要選出一群隻會寫錦繡文章、民生經濟卻一竅不通的所謂“人才”。
修渠築堤眼下季節不對,隻能擱置。修訂律法有最能領悟謝淵用意的李璟主持,百姓的溫飽問題有包括裴懷玉在内的一群良臣全力施爲,葉安瀾基本不用操心。
她現在需要操心的,一是改良種子和農具,讓更多百姓能夠吃飽飯,二是發展教育,推廣拼音、醫術、自然科學等來自現代社會的先人智慧,三是提高工匠地位,發展手工業、制造業,四是鋪路、修橋、建碼頭、造海船、組駝隊,與周邊國家互通有無,順帶發展商業帶活經濟。
第一和第二件事兒她早在歸入謝氏之前就已經着手在做了,隻不過當初受限于人力和财力,她能做的相對來說就比較有限。
農具的改良她隻需要出圖紙,甚至隻需要描述一番她小時候曾經見過的,不需要電力或者柴油、汽油就能使用的好用農具。這是她要做的所有事情裏最簡單的那一件。
種子的改良她交給了有經驗的老農,她本人則是隻負責提供思路以及資金。
雖然因爲時間和人力的限制,那些老農暫時還沒有取得什麽太過讓人震驚的成果,但種子的發芽率、同樣條件下的畝産斤數、抗病抗旱抗寒抗澇能力......卻也确實比之從前有了很大改善。
現在這塊的事情,葉安瀾已經連人員帶成果一起轉給了大齊的司農寺。有了一整個國家做後盾,無論是人才還是土地、經費都将不再是問題,出成果的速度想來也會更快一些。
至于發展教育。當初她創辦的學堂就隻有女子學堂,學堂裏教授的也大多都是幾年之内就能讓學生看到收益的各種技藝。
諸如漢語拼音、自然科學這樣的新事物,考慮到它們可能對這個世界造成的巨大沖擊,葉安瀾并沒有第一時間就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内推廣出去。
不過也幸虧她當初沒有像個散财童子似的,把那些先進的東西全都随手抛撒出去,不然她現在去哪兒再弄一堆現成兒的可以賺錢的東西?
沒有那些東西,她想要做的第三、第四件事兒,可就不知道要拖到哪年哪月去了。
把創建綜合性書院,大力推廣漢語拼音和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的計劃寫完,葉安瀾祭出了她的前兩個摟錢工具——造紙術和印刷術。
她找上謝淵,讓他拿出私房錢和自己合夥做生意。
謝淵:......
謝淵揉着眉心放下朱筆,“你就不能不給你師兄挖坑嗎?”
葉安瀾娘心似鐵,“不能!”
據她這些年的不斷了解,如今她身處的這個時代,人們慣用的造紙工藝乃是澆漿法,而她恰好曾經深入了解過蔡倫大神發明的抄漿法。
把前人的智慧拿過來,讓招攬到的造紙匠人結合經驗去嘗試,嘗試一段時間之後,葉安瀾就收獲了一批既便宜又好用的紙。
至于印刷術,這方面葉安瀾幾乎一無所知,唯二能夠照搬的也就隻有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了。
但這就已經足夠了,有了便宜又好用的紙,再加上現成兒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葉安瀾就能改變這個時代讀書人少、讀書成本高的不美好現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