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豐收趁着姬佟嶽家舉家往姬佟家裏赴宴,帶着人先是給留守的仆從下藥,然後大搖大擺趕着馬車捎帶走了對方家裏的所有細軟。
葉安瀾易容成白老夫人,帶着因爲太重、太占地方而被白老夫人他們丢在侯府的兩隻大花瓶,“全家”出動去給姬佟拜壽。
姬佟府上負責收禮的二管家看到這兩隻除了好看沒有其他優點的大花瓶,臉上的表情差點兒沒有控制住,他呆滞片刻才努力扯出一抹笑,把威平侯府送來的這份壽禮登記到了禮單上。
“白老夫人”葉安瀾帶着家裏人走出去還不到十步,身後就傳來了姬佟府上仆從陰陽怪氣的嘲諷聲。
他盯着葉安瀾等人的背影,故意提高了音量對二管家道:“叔,這花瓶要是拿出去賣,換回的銀子能抵掉他們一家五口的飯菜茶水錢嗎?”
二管家嘴上說着,“瞎說什麽呢你!送禮講究的就是個心意,貴不貴的不重要。”眼神和表情中流露出來的鄙夷和不屑卻顯露出了他的真實想法。
排在葉安瀾他們身後進門的賓客聽到這話,臉上的表情頓時變得十分微妙。
說來也巧,跟在白家的馬車後面進府的,正是葉安瀾他們曾經有過一面之緣的韓家兄妹。
韓家兄妹是跟着自己父母過來的,他們和姬佟一家其實沒啥來往,之所以主動過來給姬佟賀壽,是因爲韓家相中的金龜婿平康王世子姬愉也是宗室子弟。
平康王一脈雖然因爲想要避嫌,所以多數時候都老老實實待在王府,努力降低自己這一支的存在感,但他們身爲宗室子弟,該出席的場合卻也還是得出席。
本來姬佟這個爵位不高、輩分不高、血緣不近,同時還沒有實權的宗室子弟過壽,平康王府根本就沒打算大張旗鼓派個世子過來,但姬佟一家卻先是下帖子,後是親自上門邀約,一副非要對方上門的架勢。
平康王妃很反感他們的這種做法,同時她也從對方的态度裏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陰謀氣息。
她生怕姬佟這是得了宮裏的密令,在想方設法幫着太後一黨對付他們,所以就把這事兒原原本本告訴了自己的丈夫和兒女。
平康王父子先是讓人打探消息,然後又湊到一起秘密商議,如此這般折騰一番,平康王排除了是宮中想要對他們一家下手的這種可能。
但讓他們一家比較郁悶的是,他們派出去的人,居然沒能調查出姬佟一家葫蘆裏到底賣的是個什麽藥。
敵情不明,平康王夫妻哪裏舍得讓自己兒子主動送上門,他們原想給平康王世子編個病了的借口,讓他老老實實在家窩着。
然而平康王世子卻有不同意見,他提醒自己父王和母妃,“我若不去,二妹就得代表王府出席,她一個女孩子,父王和母妃難道放心她自己過去?”
平康王妃咬咬牙,“那我陪你妹妹一起去。”
平康王卻否決了自己妻子的這個提議,“哪有你一個長輩去給小輩賀壽的道理。”
是的,從輩分上論,年方三十六、依然還是個大美人的平康王妃,其實是已經五十出頭的姬佟的嬸嬸。
沒辦法,嬸嬸輩的王妃隻好放棄了自己之前的那個方案,被迫接受了由兒子“深入虎穴”一探究竟的備選方案。
受人之托的姬佟繼室得到這個消息之後,立刻就讓心腹婆子給韓家人送了口信。
而對他們這一應謀算渾然不知的平康王世子姬愉,他踩着點兒來到姬佟府上,身邊帶的除了六個小厮,居然還有十個闆着臉、人高馬大、身手高強的王府侍衛。
姬佟并不知道自己妻子與韓家的暗裏交易,他還以爲他那位繼室厚着臉皮再三登門,真的隻是爲了請動平康王世子,給他這個壽星壯面子。
看到排場大到不像話的平康王世子進門,姬佟愣了一下才壓下心頭陡然冒出的那股子怪異感。
他看見姬愉的第一個念頭是,這人出門赴宴怎麽還把這麽多侍衛都給一起帶進來了?正常操作難道不應該是隻帶一兩個或者幹脆不帶嗎?
這時候的姬佟還不知道,已經跟“白老夫人”一家碰上面的他的那位繼室夫人,此時比他還要三觀炸裂。
爲什麽呢?
因爲假扮白老夫人的葉安瀾,她帶了一百多個家仆、兩百多個護衛來赴宴不說,而且還把家仆當中的所有女子全都帶到了女客那邊。
八十多個丫鬟仆婦一字排開,擠得姬佟府上的丫鬟仆婦連上菜都找不着進出的路_(:з」∠)_
姬佟的繼室夫人深呼吸了好幾次,手心都被她用力過度掐住了好幾個紅痕,她努力壓住怒火,盡可能讓自己顯得和顔悅色,“老夫人,您這是?”
葉安瀾腰闆挺直,本色出演白老夫人将門虎女的飒爽英姿,“奉太後娘娘口谕,老婆子攜白家所有人來貴府道賀。這不,出門的人一多,需要的下人就也跟着變多了,還請夫人莫要見怪。”
她話音未落,之前還随随便便站着的八十多人,立刻嘩啦啦分作五堆,各自站到了假的白老夫人、白夫人、白大姑娘、白二姑娘、白小公子身邊。
這麽一分派,“白家人”等于是每人身後跟了十六七個下人,這數量毫不誇張的說,已經是其他來赴宴的客人所帶下人的五六倍了。
姬佟的繼室夫人很生氣,她認爲白老夫人這就是在故意砸場子,就是在借着這樣一個看似幼稚的舉動,發洩對太後這道口谕的不滿。
可問題是,去别人家赴宴,随身隻帶三兩個下人伺候的“慣例”畢竟隻是個慣例,并不是有人明文規定的規矩,“白老夫人”此舉雖然給主家造成了麻煩,但姬佟的繼室夫人還真不能因此就對着白家人發難。
尤其白家的那位小公子,此時正一臉病容被人抱在懷裏,他年紀小,又“病了”,在場不知有多少女眷暗暗對他心生憐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