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崇義的“嫡子”感受到了來自嫡母的友善和真誠,對她感情一日比一日深厚,而且因爲長期的耳濡目染,這孩子甚至越長大越跟伍氏相像。
不是容貌上的像,是一舉手一投足之間自然流露的良好教養,以及思想上、觀念上、能力上的那種像。
伍氏是個真正的精明人,秦崇義能有個像她的繼承人其實也挺好,可問題是,秦崇義對伍氏隻是表面敬重,内心其實極其厭惡這個比他還要有能力、有手腕的女人。
他不敢對伍氏如何,但他自己的兒子他卻可以想罵就罵、想冷落就冷落,根本不用掩飾什麽。
若隻是如此也就罷了,可他偏偏還背着伍氏養了一位外室。
他那位外室也是個聰明、有手段的,但她和伍氏不同,伍氏爲了輔佐丈夫沒少表露自己的精明能幹,秦崇義的那位外室卻慣會裝乖賣傻,表現自己的純真、柔弱、無害。
在秦崇義眼中,他的這位外室不僅容貌生的楚楚動人,而且就連性情也仿佛是爲他量身打造的,說的每一句話都能正好說進他心坎兒,都能滿足他身爲男人、身爲強者的自尊心。
不像伍氏,每次和她說話,秦崇義都能感覺到自己智商被碾壓,這讓秦崇義心情非常不愉快。
之前沒有合适的契機,秦崇義不想忍也得忍,可來自大周朝廷的招安文書卻讓秦崇義看到了擺脫伍氏陰影的天賜良機。
尤其他那位解語花一樣的外室,八年間已經給秦崇義接連生了倆兒子。
這倆兒子也和他們的娘一樣,時時刻刻都把秦崇義當成蓋世英雄吹着捧着。
有他們作對比,秦崇義一天比一天覺得伍氏和她名下的那個所謂嫡子面目可憎。
爲了讓溫柔小意的外室不再擔驚受怕的過日子,爲了讓自己的兩個兒子能夠光明正大的喊他一聲父親,能夠名正言順的繼承他的家業,秦崇義決心借助大周朝廷的力量,把和他同床異夢的原配伍氏徹底壓制住。
他的原計劃是,他帶着自己麾下将士接受招安,大周朝廷則在他接受招安時給他下一道旨意,把他的外室賜予他做平妻。
秦崇義心裏很清楚,他如果這麽做,被他擺了一道的伍氏肯定會非常的生氣,但她生氣歸生氣,以她那永遠顧全大局的性子,她就算是把自己給氣炸了,她也不會在那個節骨眼上選擇抗旨。
如此一來,他的外室、庶子就能順理成章的走進秦府,并且還能一躍成爲他的平妻、嫡子。
平妻所出嫡子在繼承權上雖然不如原配發妻所出的嫡子占優勢,但問題伍氏她這不是沒生孩子嘛!
她悉心教養出來的那個所謂嫡子,實際上不過就是個妾生子。
而且還是個丫鬟生的,和伍氏謎之相似的可惡妾生子!
這種以庶充嫡的所謂嫡子,在繼承權的排位戰上當然競争不過他解語花平妻所出的兩個孩子!
秦崇義内心的小算盤打得噼裏啪啦想,卻不料他在籌謀接受招安的這開頭第一步時,就被他的發妻伍氏以及大半下屬給激烈反對了。
這群人不知道秦崇義私下打的小算盤,秦崇義給出的明面上的理由又不足以說服他們,他們可不是就要苦口婆心的勸說秦崇義三思麽。
站在秦崇義那邊的人也不少,這些人裏,有一部分人是和秦崇義的那個外室一樣,早就已經爲了自己的私利被朝廷收買了的,剩下的那部分人則是秦崇義這些年苦心扶植的所謂“自己人”,這些人能力雖然不咋地,做秦崇義的應聲蟲倒是做的格外積極。
他們說服不了那些真正爲了秦氏這支隊伍着想的人,卻又跟被人下了降頭似的,一門心思的非要接受招安。
這就導緻了,持同意和反對這兩種意見的兩派,很快就從心平氣和的一起讨論,漸漸發展到了你掀桌子我砸茶盞的暴躁争吵。
伍氏敏銳察覺到了秦崇義的不對勁,她沒有加入到這場亂局裏,而是;私下派人開始調查她的枕邊人。
調查的結果很快被人送到伍氏案頭,伍氏看完内容,氣得沒忍住也砸了幾個放在手邊的小擺件。
她倒不是氣秦崇義養外室,畢竟這些年秦崇義妾室一個接一個的收,她也早就冷了心腸了。
伍氏氣的是秦崇義豬油蒙了心,被個女人給糊弄住了。
可她發脾氣歸發脾氣,爲了秦氏這支隊伍着想,伍氏果然如秦崇義所料,選擇了在這種時候顧全大局。
她找到秦崇義,開誠布公的跟他說,她可以讓那母子三人入府。
又一次被看穿,又一次被先發制人,覺得自己一張臉被伍氏直接丢在地上踩的秦崇義徹底惱羞成怒。
他恨伍氏的聰明,更恨她毫不掩飾自己的聰明,可這一次,他不想屈服于伍氏的聰明。
伍氏覺得自己抓住了他的把柄,就可以像以前一樣讓他服軟了?
覺得她搶先一步表現出自己的賢惠大度,同意讓那母子三人入府,他這個做家主、做丈夫的就沒辦法再跟她提平妻的事情了?
他偏不!
逆反心理一上來,沖動堪比中二少年的秦崇義,首次與伍氏公開撕破臉皮。
他指着伍氏的鼻子破口大罵,對她用盡了自己能夠想到的一切惡毒詞彙,中心思想則是指責伍氏惡毒善妒,害他後院的妾室根本生不出子嗣。
用他的話說,他養外室完全是伍氏逼的,如果不是伍氏對他後院的妾室下毒手,他也不用爲了開枝散葉去養外室,害得他好好的兩個兒子都不能光明正大的喊他一聲父親。
伍氏并沒有因爲秦崇義對她的破口大罵生氣或者憤怒,她從自己父親過世之後,就已經漸漸看清了這個男人的真正嘴臉,這麽多年過去,她早就已經不再對秦崇義抱有任何期待了。
可伍氏也不是什麽軟柿子,秦崇義這麽對她,她當然也要以牙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