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說怎麽這個地名這麽耳熟,這不就是她之前恰巧路過,又恰巧救了一位難産孕婦的那個小縣嘛!
合着這一家子要找的神醫竟然就是她自己?這
葉安瀾不好跳出來自己認領神醫名号,而且說真的,她覺得自己還真算不上啥神醫。
之前那個被她救過來的孕婦,其實也不是别人就都救不了,她隻是占了女子身份的便宜,能做很多男大夫做不到的事——比如給正在生産的孕婦紮針、推宮啥的。
一套陣法紮完,她有了力氣繼續生孩子,葉安瀾再把自帶的參片給她含着吊命,親手幫她推宮順産。
等到孩子生下來,葉安瀾再給她開張方子調養身體,這婦人的命就也徹底保住了。
她歎口氣,在心裏感慨一句,這古代的醫療水平真是太落後了,她能享受現代社會的先進醫療技術,完全是托了無數代前輩醫者的福。
和種地一樣,葉安瀾覺得醫術也不該是一項被人當成秘密藏着掖着的技術。
她對姬恬道:“我雖不是神醫,但醫術也還算可以。若是你們不嫌棄,我等下也可以給令弟開個方子。”
至于對方拿了方子到底用不用,那就不是她能決定的事情了。
她盡了自己爲數不多的醫者仁心,家屬願不願意相信她,她表示自己實在無法強求。
給乖乖巧巧的小孩兒把過脈,葉安瀾斟酌着給他開了張藥方。
姬愉第一時間拿了藥方去看,發現葉安瀾用的藥,确實都是對症之物,心下對葉安瀾頓時多了兩分信任。
葉安瀾把他的動作看在眼裏,但卻沒有因此心生不快。
将心比心,如果是她自己,在路上遇到一個陌生人自稱大夫,要給她重視的人看病,她就算再怎麽病急亂投醫,在用對方的藥方之前,肯定也會自己先看兩眼。
看不看得懂還在其次,重點是看了多少能換幾分安心。
這麽想着,葉安瀾又提筆寫了幾張方子。
她把晾幹的紙張遞給姬恬,“這是食補方子,比起吃藥,我覺得令弟更适合用食補慢慢調理。”
姬悅屬于那種身體虛弱但卻不能大補的類型,徐徐圖之的食補比三不五時喝苦藥湯子更适合他。
而且從姬家兄妹之前的表現來看,這孩子明顯是藥喝多了,吃東西反而因此吃的少了。
如果把藥和食材相結合,那這孩子不怎麽吃飯的毛病想來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再加上她還懂得很多哄小孩子吃飯的新花樣,隻要她把這些傳授給姬家的廚娘,這孩子以後應該也能對食物多幾分想吃的心。
這麽想着,葉安瀾利用現有食材,先是給這孩子熬了色彩斑斓的一鍋蔬菜肉末粥,然後又給這孩子做了幾個簡易兔頭造型、隻有他巴掌那麽大的小巧紅糖餅。
簡簡單單的兩種食物,比起這孩子以往吃的那些,簡直可以說上一句“過分粗糙”了,可這孩子卻被食物散發的誘人香氣和展現出來的斑斓色彩、可愛造型給吸引了。
他在自己姐姐的親手投喂下,一臉滿足的吃了一小碗粥、兩塊糖餅。
在葉安瀾看來他吃的還是非常的少,但在姬家兄妹看來,這卻已經是他們家幼弟難得的好胃口。
兩人對着葉安瀾謝了又謝,葉安瀾趁機又給他們提了個建議,讓他們在改變小孩兒飲食、用藥習慣的同時,也别忘了讓他适當的鍛煉一下身體。
她把李璟拉過來做榜樣,告訴他們習武确實可以強身。
當然,她也沒有忘記提醒這對兄妹注意循序漸進。
姬恬有些遲疑,“可悅兒他受風出汗都會生病.”
姬愉卻道:“那就讓他在屋子裏練,練完了就立刻沐浴更衣。”
葉安瀾寫方子、做飯的時候姬愉也沒閑着,他和李璟一直在閑談,說的還正是他弟弟的弱症。
李璟自己受過身體不好的苦,所以對這個孩子還是十分同情的,他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了姬愉。
正是因爲聽了李璟的真實經曆,姬愉才會下定決心幫着弟弟鍛煉身體。
他們家在外人眼裏清閑又富貴,但在他們自己眼裏,他們其實一直都行走在懸崖旁邊,不知何時就會失足跌下去,從此地覆天翻,榮華不再。
姬愉也不求别的,他隻希望弟弟能在災難來臨之前活得輕松愉悅、健康安泰。
他認真記錄下了李璟分享的經驗,然後又讓自家妹妹親自執筆,認真記錄葉安瀾提到的小孩兒可能愛吃的小熊饅頭、玫瑰花卷、錦鯉蒸餃、彩虹面條.
兄妹倆一直在葉安瀾他們這裏打擾了約麽一個半時辰,姬愉這才依依不舍的和李璟告别。
沒一會兒,兄妹倆就又帶着他們精心準備的禮物找了過來。
禮物隻是聊表心意,姬家兄妹給葉安瀾和李璟的真正謝禮,是一筆能讓他們賺保底兩萬兩的大生意。
如此手筆,讓葉安瀾愈發肯定了她之前的那個猜測。
但爲了不暴露自己一行人的真實身份,她卻不能順應本心,吃下别人給出的這條大魚。
她心裏的小人兒咬着手絹哭唧唧,面上她和李璟卻非常默契地一起選擇了搖頭拒絕。
李璟笑着對姬愉拱手,“兩位給的謝禮已經非常貴重了,實在不必再另行答謝。”
他态度堅決,一看就不是在爲了禮節或者面子故意推讓,葉安瀾則是不想多說廢話,隻笑着搖頭拒絕。
姬愉兄妹接連勸說無果,生意到底還是沒能如願送出去。
可因爲他們的這個态度,兩人反而對他們愈發欣賞。
姬家兄妹起了與葉安瀾他們結交的心思,姬愉主動提出要和葉安瀾他們一同入京,“.不瞞兩位,我們姬家在京中多少還算有些地位,若是兩位不嫌棄,不如就由我們引薦兩位入京。”
葉安瀾心說,你們家怎麽能說“多少還算有些地位”,你們已經是京城排名前十的權貴之家了好不好?
不過遺憾的是,她不能和這些人一起趕路、一起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