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爲如果不降價,房東家十有八.九不會收我們的這塊玉佩。我們總要給他一點兒甜頭。”
葉安瀾低聲跟葉金奎解釋,“雖然我們也可以再去其他銀樓問價,但問題是,我們根本沒時間打聽其他銀樓的底細,萬一對方看我們衣着破舊來個黑吃黑,或者幹脆誣陷我們偷玉佩”
德高望重的老大夫隻給他們推薦了房家銀樓,說明在老大夫這個本地人眼裏,房家銀樓做生意是最厚道的。
如今世道不好,小老百姓一不小心就很有可能掉坑。他們無權無勢的,與其爲了二十兩銀子惹出麻煩,葉安瀾覺得還不如就把玉佩賣給房家銀樓。
她這麽一解釋,葉金奎頓時不說話了。
葉安瀾說的這些,葉金奎其實也懂,他隻是一時半會兒想不到這麽多。
“八十兩暫時也夠咱們過日子了。”葉安瀾壓低聲音,喜滋滋地跟葉金奎說着自己的初步計劃,“我跟醫館的小大夫打聽過了,知道縣城哪裏有便宜的鹽巴、糧食、鐵器、布匹和棉花。咱們可以先把這些東西給買了。”
葉金奎想到家中妻兒那副瘦骨嶙峋的模樣,買糧食的心情頓時變得比葉安瀾還要急切三分。
父女倆按照葉安瀾打聽來的消息,趕着驢車一路采買過去。
隻是很快,葉金奎就和葉安瀾在買什麽、買多少的這兩件事上産生了嚴重分歧。
葉安瀾想盡可能地多囤一點鹽,但葉金奎卻對鹽的價格望而卻步。
葉安瀾想買一些醬油和醋,但葉金奎卻覺得這兩樣東西既貴又沒啥用處。
葉安瀾想買兩壇子酒留着過年,葉金奎葉金奎聞着酒香,表示雖然他也很眼饞、很心動,但,“這種沒用的東西,買了不就等于是白白浪費銀錢?”
葉安瀾想買五十斤白面、五十斤粳米、五十斤小米,葉金奎表示,“還是全買雜糧面吧,那個最便宜。”
葉安瀾想買棉布給家裏人做裏衣,想買四十斤棉花做棉衣棉被,葉金奎激烈反對,“買粗布就行了。棉花也不用買那麽多,有個二十斤就差不多了,我和你娘可以用舊的。”
葉安瀾:拿着八十兩銀子還摳摳搜搜,讓自己活得像個乞丐,這可不是她的行事風格。
最終,葉安瀾在葉金奎的強烈不贊同下,硬是一口氣買了五斤鹽、二斤糖、三十斤白面、二十斤粳米、二十斤小米、一百斤雜糧面、三匹細棉布、六匹粗葛布、三十斤新棉花。
路過酒鋪子、鹵肉鋪子和街邊的各色小攤時,葉安瀾還順手買了兩小壇子酒、兩塊鹵豬頭肉、一包麥芽糖塊兒、四串紅彤彤的糖葫蘆、二十個剛出鍋的白面豬肉包子。
除此之外,她還買了兩本書、一把刀、一副弓箭。
刀和弓箭都很貴,加起來一共花了差不多八兩銀子,葉金奎付錢的時候心都在滴血,結果東西拿到手,葉安瀾卻頗爲遺憾的說了一句,“雖然不咋地,卻也隻能先将就着用了。”
葉金奎:
乖巧聽話了十來年的大閨女,突然成了個敗家子兒,這要不是顧忌着大閨女其實不是他大閨女,他早一巴掌呼她後腦勺兒上了。
父女倆把驢車堆得滿滿的,心思各異的趕着驢車出了縣城。
葉金奎怕這滿滿一車的東西太招人眼,特意繞了個彎兒,把驢車直接趕去了山腳下。
“你在這看着驢車,爹把東西搬到山洞。”
葉安瀾咬着糖葫蘆,含糊不清的說:“您把二郎叫下來,這樣我就可以和您一起搬了。”
葉金奎頓時感覺自己乖巧懂事的大閨女又回來了,他沖葉安瀾擺擺手,“不用你。”
雖然閨女天生神力,但爲了隐藏閨女的真實身份,葉金奎兩口子一次都沒利用過葉安瀾的這把子好力氣。
葉安瀾歎氣——有一對太爲你着想的父母,有時候還真是一件既讓人幸福,又讓人煩惱的事兒。
她坐在驢車上等了約麽兩刻鍾時間,葉金奎就帶着葉松過來了。
這對父子分工合作,一人搬重的,一人搬輕的,跑了三趟就把車上的東西都給搬到了山洞裏面。
之後,葉金奎趁着天還沒黑,帶着一小壇子酒、一塊鹵豬頭肉去老裏正家還驢車,順帶請他幫忙選一塊新的土地建宅子,葉安瀾則牽着三妹葉薇的手,回家去給弟弟妹妹們發糖葫蘆。
四串糖葫蘆,她先是給了弟弟妹妹們每人一串,然後又硬是分了四個裹着糖衣的山楂給葉金奎和李氏。
李氏拗不過她,隻好把被她用刀切下來的四個連着簽子的山楂放在碗裏,等着葉金奎回來以後一起吃。
葉金奎回來的有些晚,他還完牛車,又跟着老裏正去選了自家的宅基地。
“劃給咱們的地皮在村尾,離山腳很近。”洗完手臉,葉金奎用布巾擦着水珠,“因爲是荒地,兩畝的地皮,裏正叔隻收了咱們六兩銀子。”
李氏一邊收拾碗筷一邊問:“那咱們啥時候建屋子?”
葉金奎道:“裏正叔幫我翻了下黃曆,說是三天後就是好日子。”
李氏松了口氣,這樣的話,他們冬天的時候就不用住山洞了。
她問葉金奎,“咱還是建土坯房?建幾間?”
“三間正房、三間廂房吧,和以前一樣。”
葉金奎不想花太多錢建房子,一是因爲他們家現在純屬坐吃山空,銀子是花一點就少一點,二則是因爲他害怕自家成爲流民、匪寇甚至官兵眼裏的大肥羊。
如今這世道,如果你拳頭不夠硬,那你窮點兒比你過的富裕要更好。
李氏把包子蒸熱了端上桌,又給家裏所有人每人盛了一碗隻碗底兒飄着幾粒小米的米湯,“那我明天就去問蘇嬸子借他們家的院子做飯。”
村裏人蓋房子,除了請工匠要花錢,其他做苦力活的小工九成以上都是由村民充當,這些人屬于自願幫襯,今天你幫我家,明天我幫你家,算是“換工”,不需要額外給錢,但管飯卻是免不了的。
葉家如今在山上住着,不方便招待幫忙幹活兒的村民吃飯,李氏于是就打起了村裏其他人家的主意。
第一個想到蘇家,是因爲蘇家一來宅子就在村尾,方便葉家人給幹活兒的工匠、村民送飯,二來蘇家的那位老太太爲人爽利,蘇家的小兒媳婦又和李氏關系極好,借她家的院子,李氏起碼不用擔心有人爲了點兒小便宜就撒潑耍賴、胡攪蠻纏。
新書小幼苗,麻煩各位新朋友、老朋友,給個收藏、推薦、投資呗~麽麽哒^3^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