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曉阿玉非池中魚,遲早是要嶄露頭角的,又怕這世間規矩太多,束縛了她的手腳。
阿玉成長太快,王家人若跟不上,便無法做好她的後盾。
反之,還成了她的拖累。
于公來講,阿玉是個感恩的孩子,她若走得穩當,站得高了,王家日後也後益無窮。
于私,王老太太認爲阿玉是最最像自己的人,而且比自己還多了不少勇氣,自然希望她好。
有了崖鷹報信,山高水遠的江塞也能快快傳回阿玉的消息,得知阿玉在江塞做建設,跟着逍遙王一起肅整當地秩序,王老太太便想着給她些許助力。
如今的王家,雖不說在萬甯城完全站穩了腳跟,但該借的力,王老太太是一點兒沒落下。
除了安國公府,還有太後,以及秦懷身後的勇國公府,該用上的人脈,該拉攏的人心,王老太太心中十分有數。
所以,當王傳貴在長安郡立了大功後,王老太太就借着這股風,給老王家撈了個恩典,其中有一個就和阿玉有關。
“小主人,老太太這回沒送信,是直接送了一撥人來,那些人大多都是秦懷少年的同窗,都是有功名在身的。”湯圓喘了口氣,長話短說,“按照聖上旨意,他們如今要去江塞曆練兩年,全等着聽你的差遣呢!”
阿玉把小羊身上的包裹取下來,放在一旁的凳子上,又掏出帕子,給湯圓擦了擦汗,遞給她一杯專門熬制的去火茶水。
這才道:“湯圓姐姐,我知道了,那些人是不是跟你們一道來了?”
“是呢!”湯圓狠狠灌了一口水,又指了指外面,“他們大多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有好些個人還傲氣得很。言語間,好似不太服氣要聽您的指派,小主人,若你不喜歡,奴婢想辦法去對付他們。”
這些個有功名的文人,心氣是很高的,看不慣官場上的老油條,也看不慣碌碌無爲的中庸官,更看不慣目不識丁的百姓,最看不慣便是指手畫腳的婦人。
可以說是,看不慣一切了。
來的人共有八人,其中有四個同秦懷還算交好,對阿玉倒是好奇居多。
另外四個,心氣高,原本秦懷是不準他們來的,想着另外送幾個不讓阿玉操心的人,被王老太太勸住。
隻當是給阿玉的曆練。
王老太太求的恩典,便是想給王家找個西席,主要是當阿玉同一衆王家子孫的西席,還指明了不要老學究,隻要年輕人。
然後這裏運作,那裏運作,最後就變成了先送一撥人曆練曆練,從中挑出最優秀的送去王家。
外面的人聽說這事後,還有些傻眼:“這王家是什麽來路,竟能這般挑挑揀揀?那些可是過了二甲,有功名的大人呢!”
别說是外人,就是這八個人,到這會兒還迷糊着呢。
他們原本想着,王家日後怕是要得秦懷這個孫女婿,玉鄉君還是個司令主,王家其他兒郎瞧着也沒有壞的,日後出息指日可待。
現在他們家二房的王大人已經從知州升任爲郡守。
在大昌,某些地方知州和郡守擁有差不多的權利,但郡守到底是比知州好上更多,也能直達天聽。
總而言之,王家在步步高升,這個時候和他們拉好關系,沒壞處。
那八人到底是讀了聖賢書,得知這方地動,倒是沒有推辭過來幫忙。
隻是如今,站在還有斷壁殘垣的悅城裏,還是有些懵。
他們能做什麽?
阿玉同湯圓說完話,很快就出來了,來到幾人面前,互相簡單問候了幾句,就開始吩咐起來。
“悅城本地難民有一萬餘人無家可歸,外地流民三千餘人等待妥帖安置,勞煩諸位今日就想個章程出來,是如何安排這些人。”阿玉從懷裏掏出一張圖來,遞給最開頭的人,“這是我抽空繪制的輿圖,涵蓋悅城到百裏谷的地界,你們看着安排。我還有其他事要處理,明早你們告訴我結果吧!”
衆人接過圖來,打開,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
人也麻了。
他們,好像不是很看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