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公子憐惜。”
小玉終是得償所願,沒有辜負李管事對她的期望。
她這般投懷送抱,都不知道朱英姓甚名誰,又是何方神聖。
更重要的是,如若是對方吃幹抹淨,也沒有其他意思,小玉亦是沒有任何辦法。
她在賭,也隻能賭。
像她這樣的女子,除了賭一把,又能有什麽其他的出路呢。
哪怕是這個機會,還不知道多少人在搶,這還是她得了李叔的照顧。
對于朱英來說,這次是真的很刺激。
他還是第一次在園子裏,就這般實爲。
酒池肉林,誠不欺我。
難怪古往今來,曆朝曆代,會有如此之多的昏君出現。
在最初的時候,誰還不是想當個勤政爲民的好皇帝呢,都怪這美色太過于讓人沉沒。
食色性也。
這是朱英第一次做如此荒唐的事情。
其實在很多文人雅士看來,這可并不荒唐,且頗爲風雅。
隻是朱英心裏自己作祟,還有點不習慣。
有道是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你叫什麽名字。”
朱英摸了摸小玉的臉頰,開口問道。
這時的小玉,正在服侍朱英穿衣,顧不得自身。
即便是有些疼痛,也是強自忍耐。
“回禀公子,妾身姓左,左小玉。”
聞言,小玉的眼神中閃過一道驚喜,既然這位公子願意問自己的名字,那就是個好的開頭。
朱英微微側頭,看到了地上的那一抹嫣紅,心中了然。
“以後就跟着我吧。”
朱英随口說道。
也虧是有一鐵腎,否則哪能如此風流。
這梨園的女子怎麽過的朱英不知道,不過想來也不是什麽好地方,也虧得小玉守身如玉。
“謝公子救小玉脫身苦海,大恩大德無以爲報,以後小玉當爲公子作牛作馬。”
小玉喜極而泣,眼淚如同是開了閘般。
朱英瞧着,也不知怎麽安慰。
誰不知道他是個直男。
“别哭,哭花了臉,就不好看了。”略微遲疑,朱英說了句自以爲很幽默的話。
可惜這幽默,小玉完全感受不到。
她生怕是因爲不好看,就被抛棄掉了。
當即止住了哭泣。
“把衣服穿好,還沒吃飯呢,正好待會一起。”朱英說着,便将身上的袍子披在了小玉身上,遮擋住洩露的春光。
畢竟這已經是他的女人了,哪怕是宦官看見了,朱英心裏都有些許不爽。
緊緊披着這位不知名公子的袍子,小玉卻生生的點頭。
“來人。”朱英見小玉披好後,便朗聲道。
門外的郭忠立即進來,餘光打量了下披着太孫袍子的女子,心中知曉太孫後宮中又多了一妃子:“公子請吩咐。”
“上菜吧,有些餓了,多添一副碗筷。”
“是,公子。”
早就準備好的菜肴一一搬過來。
朱英随口開始吃了起來,畢竟方才消耗不小。
旁邊的小玉有些緊張,小口小口吃着。
朱英吃飯一般沒那麽多講究,幾口下去飽腹即可。
看着朱英吃完,小玉也連忙停了筷子。
“今日有些晚了,或是你還有些事情交代,明日我派人來接你。”
此刻已然天黑,朱英打算回宮了。
小玉連忙道:“是,公子。”
朱英沒有說什麽我是誰,從自己的口中說出來,哪怕他貴爲當今太孫,那也很掉份的。
小玉看着朱英離去的背影,緊了緊身上的袍子,心中還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身子還有些發軟,畢竟是初經人事,略微歇息過後,小玉這才回去換了身衣裳。
路上倒是有些奇怪,平日裏人來人往的,現在一個也看不到。
不過小玉也沒多想,心思還在方才之事上,腦海中不由想起方才一些羞澀的畫面,臉上多了幾許潮紅。
她知道,自己已經是這位公子的人了,至于這位公子到底是誰,目前還不得而知。
就在小玉一個人在房間裏迷茫的時候。
門外傳來了敲門聲。
“小玉,在嗎。”
敲門聲将出神的小玉喚了回來,聽到熟悉的聲音,小玉回道:“李叔,我在呢,你進來吧。”
門外的李管家卻沒有進來,隻是站在門口說道:“不便,還是小玉出來說吧。”
小玉有幾分詫異,起身走過去打開了門。
門外不僅是李叔,遠處還有數人,黃班主赫然在列,不過都是遠遠看着,沒有過來的意思。
“小玉,不知那位公子,可是有什麽吩咐下來。”李管事的聲音帶着幾分緊張。
小玉猶豫了下回道:“那位公子說,明日派人來接我。”
李管事聞言大喜,不由感歎道:“文鼎兄,苦盡甘來啊,這回可是真的有救了。”
小玉有些莫名,文鼎是父親的名字,怎得李叔突然說起父親來了。
她心裏隐約有些猜測。
“小玉啊,這次你可真是飛上枝頭當鳳凰了。”李管事喜不自禁。
小玉帶着幾分期待的問道:“那位公子是?”
李管事啞然失笑,原來小玉還不知曉那位公子是誰,當下回道:“如此排場,還能是誰,自當是我大明當今太孫殿下。”
說到太孫殿下的時候,李管事還對着皇宮的方向遙遙作揖,以示尊敬。
啊!!!
小玉小嘴微張,下意識的用手擋住。
她猜到了那位公子來頭很大,卻沒想到竟然會是當今太孫殿下。
一時間,巨大的驚喜湧進心間。
她想到方才李叔說的那句,父親有救了。
父親雖被流放,無人可搭救,但在太孫那裏,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太孫說的明日派人來接,那就是接到宮裏去啊。
幸福來得太突然,以至于讓小玉有些如同做夢一般。
“天色已晚,我也就先走了,待會讓小雨過來,按照宮裏的規矩,你是可以帶一個婢女同去的。”
“小雨跟你了這般久,就帶着她一起吧。”
李管事的聲音中,已然不自覺的帶着幾分恭敬,他已經不适宜在小玉門口久待,要避嫌。
其實在方才,李管事對此事已經有所猜測了。
因爲數十名錦衣衛,直接清空了整個後院,牢牢封鎖。
在錦衣衛的面前,誰還敢有一句怨言,當然是乖乖聽話。
這也是小玉回來的路上,一個人都沒看到的緣故。
“好。”
小玉現在還有些迷,不知道說什麽,隻能簡單回了一句。
李管事後退幾步,對着小玉躬身作揖後,這才後退離開。
這一幕,被遠處的黃班主等人看到,心中驚駭。
李大管事不僅是梨園的大管事,還是教坊司的官身,即便是品級有些低了,僅是九品,但那也是官爺。
如此鄭重對着小玉一戲子行禮,其中含義不由是讓人浮想聯翩。
承天門口。
朱英正在回宮的路上。
郭忠小心的問道:“殿下,這位不知如何安排。”
不是每個睡過的,都能冊封妃子,這要看殿下的意思。
否則要是皇帝去逛一趟青樓,豈不是要帶一堆的妃子回來。
儲君的後宮跟皇帝有所不同。
嫔妃的三六九等,一般隻有皇帝才有。
不管是太子還是太孫,包括其他皇子皇孫,隻有正妃跟側妃的區别。
正常情況下,太子太孫作爲儲君,一般不會有很多側妃。
除開正妃外,頂多就兩三人。
過多就會被言官彈劾沉迷美色。
像是朱英這樣冊封了一大堆他國公主爲妃子的,别說是大明,曆朝曆代都沒見過。
隻不過現在的言官早就被治得服服帖帖了,陛下還想開枝散葉,也沒法管。
“封個側妃吧。”朱英也沒多想,直接說道。
其實這種舞女,即便是收入宮中,很多情況下都是先封個女官服侍着,很少一步到位。
“老奴遵令。”
在太孫之事上,郭忠可不敢多嘴。
就在此時,遠方傳來大喝之聲。
“八百裏加急,擋路者死!!!”
朱英聽得清楚,微微有些恍惚。
上一次聽到這個聲音的時候,還是在北平,那是太子朱标薨逝的事情。
“殿下。”
“讓路。”
朱英吩咐道。
郭忠當即大喊:“太孫令,讓路!”
原本在承天門的隊伍,立即給驿卒讓出一條道路來。
其實朱英作爲太孫,是完全可以攔截的,讓其直接彙報自己也行。
但這樣做沒必要,驿卒的路線是固定的。
當然,即便是八百裏加急,也不可能說送到皇帝的手上,連入宮都不可以,而是進了承天門後,轉入直屬負責的兵部,再由兵部大臣緊急入宮面聖。
“立即回宮。”
“遵令。”
朱英回到宮中的時候,朱元璋已經讓宦官過來傳召了。
這次是在乾清宮正殿議事。
朱英來的時候,其他幾部大臣也都到位了。
他們自然不是等着兵部通知,當八百裏加急的驿卒進入到南京城時,已經有仆從立即通知了各級官員,大家都知道了這個消息。
幾個尚書自然早早趕過來等候。
朱元璋看到趕來的大孫微微點頭,對兵部尚書茹瑺吩咐道:“将事情再仔細講述一遍。”
茹瑺點點頭,躬身作揖道:“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同發八百裏加急,于六月中下旬,天降暴雨連忙十數日而不絕,已然引發各地大水,目前黃河已有決堤之征兆。”
“各地大水遍布,現至于河南境内開封,河南,歸德,汝甯,南陽,懷慶六府,其下所受大水之患餘百縣之多,因大水喪生之民衆不計其數。”
“房屋坍塌,山坡洪流,各府,縣自顧而不暇,恐災後糧食短缺,懇請朝廷盡早安排諸項事宜。”
加急文書的話并不多,顯然也不可能寫上一大段。
這足以說明事态非常的緊急了。
在這等天災面前,人力顯得極爲弱小。
河南全境總共府城有九,而現在已經有六,這等于說大半個河南都受到了洪水的影響。
八百裏加急,消息傳過來也就數日的功夫。
對于在受災的百姓,每一刻都是那麽的重要。
朱元璋也不廢話,直接道:“大孫,你先說。”
朱英點點頭,開口道:
“兵部連夜八百裏加急傳令河南全境,責令各地官府,衛所,立即對所有受災百姓展開救援行動。”
“河南境内所有糧倉,均可開放救治百姓,凡遇到囤貨居奇,發天災之财黑心商人,各地官府,衛所,皆可直接處置,沒收其所有錢糧。”
“對于還未受到洪水影響的地區,各地官府,衛所,應當立即做好防訊準備,務必要盡可能保障百姓安危。”
“保障受災百姓基本生活,爲此次天災之中首重之事,各地官府,衛所,各級官員可事急從權,以救援,保障爲前提,從急從重處理有關于大水之中相關事宜。”
“傳令河南周邊所有各地官府,衛所,立即組織救援隊伍出發河南,同時準備各類救災物品,糧食年,立即對河南所有受災地區進行運輸。”
“大水之後,恐有大疫,則令各地醫師堂,當即準備對河南境内進行救援,與瘟疫有關的藥物,在此等緊急關頭,要嚴格進行把控,防止任何人利欲熏心,暗中哄擡藥價。”
“朝廷立即成立河南大水緊急處理小組,全權負責調動,監察,管控有關于涉及災情的一切事宜,務必要做到以最快的速度,拯救最多的百姓,将損失減到最小的程度。”
“另要立即進行有關于災後重建的工作準備,在最短的時間内,對有坍塌隐患的房屋,山坡進行排查,杜絕一切可能引發二次受災的安全事故。”
“傳令農學堂,立即組織人手前往河南,當地官府,衛所當全力配合,抓緊修複災毀農田,農業設施,極力挽回受災作物,組織百姓積極補種,做好農業防災減災工作,最大程度減少農業損失。”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傳令未受災各地官府,衛所,但凡發現任何不積極參與救援工作,懈怠,拖延救援事宜的官員,朝廷将進行嚴厲查處,絕不姑息!”
朱英語速極快,話語條理清晰,快速将心中想到的有關救援災情準備,一口氣全部給說了出來。
說完後,朱元璋和各部大臣都有些微微發愣。
大明自建國以來,天災四處都有,不過都不算大,唯獨此次大水,以至于黃河恐要決堤,影響河南全境。
而朱英說的這些緊急處理策略,是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
但隻是聽到就清楚,有關于大水的諸多安排,在太孫殿下這裏,已然是做到極緻了。
即便是再怎麽讨論,也不可能有這般的詳細。
這一段話,對于幾位長期居于官場的尚書來說,真當是震耳發聾。
吏部尚書詹徽最先反應過來,上前一步對朱英納頭就拜。
“有太孫之此安排,當爲我大明之福,天下萬民之福,河南境内所有受災百姓之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