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想到這,吳凡就暗罵了自己一句“混蛋”。崔莺莺寫信給自己,備述離别相思之苦,自己反倒思想上開小差,去想那個和自己毫不相幹的女人會是什麽身家背景。唉,真是混蛋透頂啊。
這麽想過,吳凡連忙收回心神,正好自己現在無事可做,便提起筆來寫了一封回信。
信内容備述自己現在一切都好,好得不得了,受傷的情況當然不能和崔莺莺提起半字,以免崔莺莺跟着擔心。再有就是囑咐崔莺莺對這個新姐妹不要過于信從,畢竟對她還不了解,當然更不要慢怠人家,以免顯得我們待客有失。信的末尾,吳凡免不得要挑逗一下自己的這個新嬌妻,聲言自己常常回想二人那一夜的纏綿,曆曆在目,讓崔莺莺做好準備,回去後爲夫定要與你大戰三百合,不至天明決不罷休!
信寫完了,交給軍特定的信使,接下來用不了幾日,崔莺莺就會收到自己的去信。
至于這個信使,絕對是個特殊人物,在送信的過程絕不會生出什麽變故以緻書信無法送達。隻要接到書信,數日後肯定會送到指定人的手上,比帶有高額保價的ems還要精确準時。
這就是遊戲世界的魅力了。
押下吳凡靜待養傷不表,再說洛陽城的情況。
先不得不提一下孟津港,這隻是一個帶有港口的偏僻縣城,一如王匡事前了解的那樣,城牆破敗,年久失修。将其拿下後,就可以成爲進逼洛陽的絕佳戰略據點。
于是,王匡統率十餘萬聯盟軍抵達孟津港後,立即開始實施強攻。
不過,讓王匡始料未及的是,他們這一路人馬的行軍路線早就被董卓帳下軍師李儒所掌握,董卓聽從李儒建議,派呂布部将張遼引三萬人馬趕來孟津堅守。
雙方兵力雖然差距懸殊,然而,張遼卻是勇武兼備,智略過人,不愧爲三國名将的翹楚,僅以部下三萬人馬,就将王匡十餘萬人死死地擋在孟津港外。
強攻數日,王匡在亂軍被箭矢射成重傷,部下穆順在城牆上被張遼所斬。直到虎牢關被聯盟軍攻克,董卓急令張遼撤兵洛陽,王匡這路兵馬才算好不容易占領了孟津港。
而後的事态展與曆史再一次産生分岐。董卓在袁紹這一路兵馬尚未對洛陽形成合圍,孟津港的王匡軍還沒來得及趕來洛陽之際,就命華雄,遼張,高順三人爲突擊先鋒,趁着夜色率領手下近十五萬兵馬突圍沖出洛陽,跑到長安去了,以長安東面的潼關爲屏障繼續死守。
臨逃之際,董卓并沒有火燒洛陽,不是他不想,而是實在沒有時間搞這麽大的工程。
至于先前圍攻長安的劉焉,馬騰和張魯三路兵馬,由于蜀黃巾殘黨趁劉焉出兵之際四處作亂,劉焉便率兵回去平叛。剩下馬騰和張魯兩路兵馬不過三萬餘人,對深溝堅牆的長安根本構不成威脅,于是在董卓逃回長安之前,這二人就已經先後撤回各自領地。
至于各路諸候最爲關心的獻帝,他的處境更是與曆史背道而馳。董卓在逃離洛陽之前,曾經派兵進宮四處搜尋獻帝下落,獻帝一時情急,竟然藏一個奴婢的衣裙下面。奴婢雖然吓得戰戰兢兢,面如土色,怎奈那些士兵來去匆忙,竟是沒人現她身下的異樣。
獻帝因此得以留在了洛陽,并在董卓逃出洛陽第二日,齊整衣冠,在金銮殿上正襟危坐,接受以袁紹爲的各路諸候參拜。盧植,荀攸,王允,皇甫嵩,朱儁等一班朝臣自是仍然留在獻帝身邊。
這麽一來,洛陽就成了名符其實的天子之都。獨立于所有勢力,又淩駕于所有勢力。有了引董卓進京,爲亂京城這個前車之鑒,獻帝在荀攸的建議下,命皇甫嵩和朱儁兩位武官開始征募兵馬,勤加訓練,以免洛陽再陷兵亂之苦。
當然,這些就是後話了。
在金銮殿上接受了以袁紹爲的各路諸候參拜後,獻帝論功行賞,對這次反董聯盟的各路諸候都有封賜。其袁紹由于身爲總盟主,統領諸候聯軍反董有功,被獻帝加封爲羽林郎将;曹操由于檄聯合諸候功勞最大,不僅加封爲五官郎将(和羽林郎将同級,但排在羽林郎将前面),還被免除陳留一地三年賦稅。
其它諸候或是加封爲州刺史,州牧,或是免除幾年領地賦稅,總之都有封賞。
封賞完畢,各路諸候紛紛叩謝恩。随後,曹操不知是出于感激吳凡的救命之恩,還是欣賞吳凡的武勇,向獻帝具奏由于吳凡在虎牢關前打傷呂布,因而聯盟軍得以攻下虎牢關,并迅揮師洛陽,在聯盟軍對抗董卓軍的整個行動,實屬功不可沒!
曹操的這種類似行爲并非是吳凡穿越後引起的蝴蝶效應而催生。曆史上,關羽的漢壽亭候就是曹操給争取來的。
獻帝聽曹操說完後,也覺得這個素未謀面的吳凡頗有些本事。但在具體加封什麽官爵上卻是傷了一番腦筋。原因就是吳凡現在籍籍無名,出身平民,又是在袁紹這麽一個地方諸候手下聽命,封得官爵太高了反而與身份不符。與王允和荀攸二人商議一番後,最終決定,給吳凡一個稱号。呂布号稱飛将軍,但那并不是官方批準的正式封号,是民間的習慣性稱謂,而吳凡從現在開始就有了一個官方批準的正式封号:天策将軍。意爲天子策封之将軍。
随着這道策封下達,立即就有令史持诏書趕往虎牢關,對正在休息養傷的吳凡進行通報。
卻說曹操,回到洛陽城外軍營後,也沒有像曆史上那樣以一己之兵去追讨董卓。而是顧自回到自己的軍帳,坐卧不甯,長籲短歎。
曹操這次的随軍謀臣程昱進到帳後,見曹操這副樣子,就問曹操是爲何故,曹操歎道:
“實爲孟玄不得我用而難安也。”
程昱道:
“大人對吳凡将軍如此厚待,想那吳凡将軍必非不知感恩之人。我觀吳凡将軍由于力大,兵器沉重,屢換戰馬仍不得承載。大人如果肯再舍愛騎爪黃飛電,程昱願憑此三寸不爛之舌,說得吳凡誠心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