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五年初,周瑜被諸葛亮伏兵擊潰,怒心沖激,箭瘡複發,隻得退回柴桑,上書南徐,請興兵血恨。孫權不勝忿怒,欲拜程普爲都督,起兵攻打荊州。張昭、顧雍勸谏此非攻荊州之時,不如使人去許都表奏劉備爲荊州牧,結好劉備以安曹操,然後再使心腹,用反間計令曹、劉相攻,再乘隙而圖之。孫權從之,派華歆出使許都,并令張昭代他前往柴桑探望都督病情。
周瑜在病中撫琴,妻子小喬扶侍于旁,張昭将孫權的意圖告知都督。
銅雀台建成,曹操與文武群臣于邺郡歡慶落成大典。曹氏、夏侯氏一族和異姓武将各展神奇箭術與武功,争奪曹操所賜紅袍。最後徐晃和許褚爲争紅袍真打了起來。曹操傳衆将上台,每人各賜蜀錦一匹。
文武群臣歡宴,樂聲陣陣,舞姿翩翩,一時盛況空前,曹操借衆文士之賦,大展自己的豪邁胸襟。此時傳來華歆前來上表之事。曹操聞言大驚失色,謀士程昱看破曹操心事,勸他表奏周瑜爲南郡太守,程普爲江夏太守。此兩地均在劉備手中,兩家一旦開戰,曹操便可坐收漁利。
周瑜被加封之後覺得讨伐劉備師出有名,便與魯肅商議,魯肅說此爲曹操之計,并又一次自薦再去索讨荊州。
劉備聞知,求教于孔明,孔明讓劉備一見魯肅提到荊州事便放聲大哭,到時孔明自會出來。劉備照辦,魯肅又一次被劉備、孔明真情所感,不便讨要,再次空手而回。
周瑜見狀,授計魯肅再到荊州,假說幫助劉備取西川換回荊州,屆時接應錢糧勞軍;自己實則借機襲取荊州。孔明早已識破周瑜真意,仍讓劉備答應下來。周瑜率軍來到夏口,果見糜竺來接應,告知周瑜:劉備與孔明正在荊州城門外等候,準備與都督親自把盞。周瑜甚爲得意,以爲這次終于瞞住了諸葛亮。可當他率軍行至荊州城門外時卻不見一個兵士。丁奉高聲喊叫,隻見趙雲威風凜凜地出現在城頭,點破周瑜的真意。周瑜大怒,正欲下令攻城,突然探馬來報:關羽、張飛、黃忠、魏延四路軍馬不計其數,喊聲震天地殺來,皆言要活捉周瑜!
周瑜聞言怒氣填胸,臉色劇變,在馬上大叫一聲,金瘡迸裂,墜于馬下。吳軍隻好護送昏睡中的周瑜緩緩而退。突然一曲《長河吟》傳入周瑜耳中,他甚爲詫異,舉目望去,隻見高岩上端坐孔明,身前擺着一架古琴。兩位英才四目相對,在樂曲中進行了一次心靈的碰撞,他們心裏全都明白,這是一對各事其主、勢不兩立的知音。
周瑜回到巴丘,病情日益見重,他囑托完妻子兒女之後,便讓小喬代筆,虛弱地口述奏章與孫權。
江邊,衛士們護着周瑜的床榻,沐浴在落日光輝的異常燦爛之中。這一代英才,面對一琴一筝,拉着愛妻小喬的手,沖着寬闊的江面,凝望着夕陽下血紅般的江水,才最後道出他對孔明的真情實想,連叫數聲“既生瑜,何生亮?”而亡。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春,東吳大都督周瑜病故巴丘。噩耗傳來,江東上下一片震驚,吳主孫權悲恸中采納了周瑜臨終建議,任命一貫主張聯劉抗曹的魯肅繼任大都督之職,并将周瑜靈柩移柴桑停靈七日,然後舉行大典殡葬。
諸葛亮得知此訊,也怆然涕下,趙雲不解,孔明道出對周瑜的高度評價,并從聯吳抗曹大計出發,決意冒險過江祭奠公瑾。趙雲願爲軍師護衛。
柴桑周瑜靈堂,孫權告知魯肅:曹操知周郎去世,聽從程昱之計,正要親率大軍三十萬南下報赤壁之仇。魯肅說周瑜之死使東吳衆将都轉恨于劉備、諸葛亮,紛紛都欲征讨,若此時孫劉反目,曹操必會乘虛而至。孫權内心十分矛盾,一時拿不定主意,此時侍衛禀報,諸葛亮率趙雲及五百軍士過江吊孝來了,二人大驚。
魯肅請諸葛瑾星夜迎截孔明,務必勸其回去,以免大禍。孔明執意不聽其兄勸阻,仍奔柴桑而來。
副都督程普、甘甯等東吳衆将認爲是孔明氣死周郎,對其恨入骨髓,聽得此訊,紛紛調兵遣将,準備見到孔明,一刀殺死,再奏孫權。
祭奠開始,靈堂内外一片哭聲,隆重的葬儀極其悲壯。衆将得知孔明要來的消息都在悄悄議論,程普、甘甯走上台階兩側,臉呈嚴峻,孫權、魯肅此時也不知該如何辦。人們的神情頓時緊張起來。突然,身着白衣的諸葛亮跌跌撞撞地沖進大門,悲切地高聲呼喊:公瑾,亮來祭你了!
程普一聲吼,甘甯猛然抽出寶劍刺向孔明,衆将也眼露殺機,趙雲搶步上前奪下甘甯的劍,衆将正欲再戰,被魯肅止住。諸葛亮奔至靈前,撲通跪倒,哭訴祭文,其聲之哀,其情之真,深深打動了文武百官和小喬子女。小喬夫人按公瑾遺囑将其佩劍贈與魯肅,又轉身望着孔明說:公瑾臨終表奏魯肅替代其職,意在孫劉交好以抗曹操。諸葛亮聞之激動不已,大聲疾呼:公瑾——真知我諸葛亮者也!
諸葛亮在歸去時路遇龐統,邀其過江共扶劉備以成大業。龐統從之。孔明手書一封,讓其去荊州将信交與劉備,必當重用。龐統來見劉備,并不拿出書信,劉備也如孫權一樣,見龐統貌陋,不甚看重,隻委他去耒陽作一縣令。龐統受了冷落,到任之後整日喝酒,拒不理事,耒陽百姓忙告到劉備處,劉備大怒,令張飛、孫乾同去查辦。龐統有心顯露才幹,在張飛面前升堂審案,隻見他目審狀紙,耳聽陳述,手批判決,不到半日将百日積案盡皆斷完,無一差錯。張飛驚其大才,告知劉備。劉備深責自己屈才之過,重用龐統,拜其爲副軍師、中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