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裏祝家規矩大,和長輩們同席時,三姑娘她們斷然不會如此活潑。但今日有族親在,要招待族裏的堂姊妹,正院裏二位姑娘落落大方,自然就是給嫡母體面。
果然,她們沒走多遠,族裏的妯娌媳婦們,就紛紛對楊氏誇贊,說三姑娘四姑娘出落得好,都是大夫人撫養教導的功勞。
隻見一旁三夫人金氏,用手支着臉頰,慵懶地哼笑着:“教得好,老太太才大老遠請個十幾歲的小丫頭來當先生。”
楊氏置若罔聞,依然與族親女眷們說笑,可這話戳中了二夫人姜氏的痛處。
正院和西苑都是後來把孩子送去,言扶意來京城,原是特地要教韻之。雖說韻之從小養在祖母跟前,好不好和她這個母親說不上,到底是自己的親閨女,隻怕說着說着,又要提起元宵節鬧的笑話。
然而姜氏忍耐下了,她若先挑起話來,金氏原本沖着老大家的火氣,她沒意思去惹上身。
三夫人見兩位嫂嫂都不搭理她,族親女眷們也不待見她,心裏的火氣蹭蹭往上竄。要說去年和大房兩位姨娘打起來,如今一年過去了,她心裏的火還是一樣的。
在她看來,自家男人和老大祝承乾一個娘胎裏爬出來,大房對這個弟弟卻從不厚待。
不論是外頭做官,還是府裏分東西,但凡有好事,不是分給東苑一些,或是散給那些家道中落的旁系宗親,就是他們自己獨吞了,輪也輪不到西苑。
金氏身邊也有相好往來的族裏親戚,或别府女眷,言語裏提到這些事,都說因爲大房夫妻子嗣稀薄,一個不入宗祠的養子,一個病怏怏庶子,都不是足以襲爵的男丁。
将來若從侄兒裏挑選繼承人,自然是西苑這邊嫡出的侄子占先,縱然東苑人丁興旺,可二老爺原是庶出,就站不住腳。
爲此,金氏才忍氣吞聲,不然早就鬧得分了家,不願在國公府裏受氣看臉色。
這會子沒人搭理她,連大房兩位姨娘都隻管看台上的戲,她一個人沒意思,這架也吵不起來。
但她這一鬧騰,還是害了韻之。
下午散了戲,韻之被周媽媽叫去爹娘住的小院,母親劈頭蓋臉地訓斥了一頓,說她不體面不大方,沒有公侯世家小姐的氣度涵養,平日裏不許她嬉戲玩耍,她上趕着跟了祝镕往外跑,今日要她大大方方帶着族裏姊妹去招待,倒像蔫了的瘟雞縮在角落裏。
妻子用如此難聽的字眼責罵女兒,坐在一旁的二老爺祝承業也不以爲然,反而冷冷地說:“元宵節在宮裏鬧一場,回家又接連鬧走幾位先生,如今你可出名了,京城裏誰不知道祝家二小姐驕縱跋扈、不學無術?我和你哥哥們在朝廷裏、衙門裏,都擡不起頭來。”
韻之低着頭,一言不發,手指死纏在一起,指甲都要在皮肉上摳出血來。
姜氏告誡女兒:“你再敢跟着祝镕瘋玩,叫外人指指點點,我就打斷你的腿,就當沒生過你這個孽障。”
被爹娘攆出屋子,韻之反而松了口氣,但還能聽見母親的抱怨:“當初就不該把她送到老太太跟前養,如今好了,教不能好好教,連要都要不回來,你倒是親自去說說啊……”
韻之捂着耳朵跑了,一口氣跑進園子裏,遠處是女孩子們在放風筝,嘻嘻哈哈好不快活,隻有她孤零零一個人。
“韻兒。”隻聽身後有人喊她,韻之回眸,是大嫂嫂闵氏帶着下人過來。
闵氏命下人站住,獨自走過來,溫柔地說,“奶奶要我來接你,我們都聽說了,今日三嬸又不痛快,還拿你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