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他現在必須盡快将朱琳渼擊敗,才能一舉奠定自己在朝中的威望。
但蘇聘這厮竟勸他堅守不戰,簡直是豈有此理!
好在蘇觀生舉薦的這個張安還算明白,否則這仗真的要沒法打了。
他随後又望向蘇聘,冷聲道:“行軍打仗,當令出一門。蘇将軍應以大局爲重,配合張都尉統一調遣。”
這言下之意,便是要蘇聘遵從張安的号令。實則朱聿奧心裏還有另一副小算盤,此役若以粵軍爲主,獲勝則必緻丁魁楚恃功而輕視朝廷。是以這破敵首功,還是留給他自己直系的禦營最好。
蘇聘無奈拱手,“末将……遵令。”
……
“禀将軍,”一名甲胄嶄新的軍将單膝點地,對張安拱手道,“屬下已派人反複查探,天興府二十裏之内絕無伏兵。”
“哼,果然如此。”張安聞言不屑地哼一聲,“他朱琳渼先前靠着福京天時地利人和,又耍小聰明截了建虜糧道,這才僥幸勝了博洛,他便以爲自己是天下無敵了。”
朱琳渼自抵達天興府便将人馬都囤于西門外的開闊地上,既不圍城,又極少派人外出打探,一副外行模樣。
張安遙望六裏外的“叛軍”大營,又想起當年自己被鞭打時的情形,不禁血湧上頭,咬牙冷笑,“老天有眼,讓我張安有生之年得報此大仇!”
片刻,又有士卒催馬趕來,高聲禀道:“都尉大人,蘇将軍所部已出北門,正在結隊。”
張安點了點頭,旋即一撩背後紅色大氅,手按刀柄轉身下了城去。他身後幾名部将忙緊随其後。
天興府西門外,張安的人馬早已在此列陣完畢。
戰陣最前面擺着二十來門虎蹲炮。前軍以刀盾手和铳手混編,刀盾在前,三排鳥铳在後。中軍乃是藤牌手與長槍手爲主,每五列插一隊弓弩手在其中。兩翼則是從蘇聘那裏借調來的一千多騎兵。單看這陣形排布,倒是頗具章法。
張安先騎馬在陣前馳了兩個來回,就見戰陣雖不甚齊整,但人人盔明甲亮,威武不凡,自有一番氣勢。
他在陣前收住馬缰,對禦營士卒高聲道:“近來操練得是嚴了點,不過老子告訴你們,不會讓你們白吃苦!”
他指向身後的“叛軍”,“今日凡陣前斬獲叛軍者,除得賞銀外,皆可随我去福緣街快活三天!一應花銷都算在我張某人的頭上!”
這福緣街便是天興府最有名的煙柳巷,張安一言既出,他手下這些士兵的眼都直了——這種銷魂窟花費甚高,他們絕大多數人可能一輩子都無福消受,但剛才張都尉說什麽?
三天?!
不少人沒忍住,哈喇子都淌了出來。
“都給老子争點臉!”張安又道,“還告訴你們,輔政王殿下馬上便要監國了。監國你們懂嗎?除了名号和皇上不同,其他的都一樣!
“等這一仗打赢了,老子便有擁立大功,到時候拿了輔政王殿下的賞,定不會虧待你們!往後銀子大把地拿,什麽福緣街?老子帶你們去秦淮河快活!”
他這一套鼓動土匪的方法倒甚是有效,禦營士卒們皆是漲紅了臉,一副按捺不住的樣子。
張安滿意地撥馬返回中軍,對傳令官道:“擊鼓,直取叛軍!”
“遵令!”
天興府北側。
蘇聘得傳訊兵來報,說張都尉主力已擊鼓進兵,他隻得歎了口氣,吩咐大軍開動,向“叛軍”左翼進發。
說實在的,這仗他是極不願打的。雖然己方兵力數倍于叛軍,但陳王之名他也有所耳聞,傳言其戰力不弱。此役就算能打赢,估計自己所部損失也不會小。
要知道,從廣東出發時,丁督堂反複叮囑他,隻來給唐王撐撐場面,務必保全粵軍兵馬。
無奈他如今已被綁在了唐王這輛大車上,一損俱損,隻能硬着頭皮上了。還好是張安負責正面主攻,自己僅側翼包抄,隻盼傷亡不要太大才好。
待他一萬五千大軍慢悠悠趕到預定戰場,卻未聞預料之中的喊殺交戰之聲,叛軍大營所在之處靜如墳場。
蘇聘眉頭一皺,心說難不成張安這家夥行軍如此之慢,此時還未抵達戰場?
他正疑惑,就見有探馬飛馳來報,“報!将軍,張都尉主力大破叛軍,前鋒已追出四裏開外!”
“什麽?!”蘇聘不由大吃一驚,這張安竟如此善戰,自己還未趕到,他已将敵軍擊潰?
“不對。”他又暗自搖頭,轉而吩咐散出數百斥候仔細探查,謹防有叛軍伏兵。
随後他又親率大隊至叛軍大營處,就見其營中已是殘破不堪,各種旌旗、軍器、辎重亂七八糟丢得到處都是。尤其他還看見有幾門虎蹲炮倒在地上,旁邊彈藥堆放整齊,可見炮手逃跑時極爲慌張。
“将軍,叛軍當确已被擊潰。”蘇聘身旁一名部将道,“屬下嘗聞張都尉操練,皆以真刀相搏,無一日不見血,弱者當即殒命。又常于隊中指士卒問之,‘欲殺叛軍幾人?’答‘一二人’者無過,答‘不知’或‘不殺’者立處軍棍。
“故其麾下嗜血如命,時念殺敵,今日得見,果然如狼似虎,須臾便破叛軍于陣前。”
蘇聘聞言點頭,深以爲然。随後又有探馬回禀,言四下未見埋伏。
他此時已有些後悔起來,心說看來叛軍是真的敗了,這陳王空有盛名,實戰不過爾爾,倒是自己過于謹慎,錯失了立功良機。
他望向一旁的斥候道:“叛軍現在何處?”
“禀将軍,正逃往西側四五裏外。”
蘇聘旋即拔出佩刀,高聲道:“傳我軍令,全軍疾向西行,追擊叛賊!”
他想了想,又對身側副将道:“梁顯,你率騎兵先行,火速繞至敵後,截其去路!”
“末将遵令!”
……
無論是張安還是蘇聘均是反複探查,卻未發現伏兵。因爲朱琳渼根本就沒設伏兵。
龍衛軍全軍都聚在一起,收起旗幟,統一移動。緊跟在他們身後的則是鄭成功的九百義軍,不過此時全都換上了龍衛軍的綠色軍服,正“哭天喊地”地“潰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