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司馬懿也接管了整個東海岸,包括吳縣、山陰、章安在内的幾個沿海城池,并且大肆發展海軍。
這天,議事堂中衆參謀與各大司令、軍長被召集共同商議大事。
楊小妹先将情報道出,她說道:“據最新消息稱,司馬懿已經将國都遷往毗陵(江蘇省常州市)”
郭嘉說道:“毗陵與吳縣相鄰,之前聽過司馬懿還在黃河出口處大肆造船,可以見其已經在發展海軍,有些看不懂他用意何在。”
荀攸表示道:“我覺得他在爲自己謀後路,當我華夏國崛起之時,他的生存空間定會被壓縮,而其唯一的出路,恐怕隻有往海域而行。”
荀彧說道:“我和荀攸的看法是一樣的。司馬懿此人十分精明,他做一件事,先會想好後果,然後才決定去做,而他也深知天下之勢将變,他又不想被清算掉,所以爲自己備好後路,以防最後連小命都丢了。”
而擎蒼聽了三大參謀的話之後問諸葛亮道:
“孔明有何看法?”
諸葛亮說道:“我與我夫人看法一般無二,毗陵進可領中原,退可入海流,這一進一退之間,确實看出了司馬懿的想法刁鑽,據我所知在東海邊際有一個叫倭國的小地方,那裏是一系列的海島,還有大量的陸地,若是司馬懿想退的話,那裏一定是首選,或許,他們現在已經派出船隻前往那裏也說不定。”
現在諸葛亮一出計,要先與黃月英商量,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有時候都會有些不同,今天兩人的看法卻是驚人的一緻,所以諸葛亮才會說出上面的話。
同時黃月英人也在邊上,等候着,雖然她不講話,但她可以與諸葛亮兩人溝通。她的謀劃是諸葛亮的一個補充。
楊小妹說道:“可我聽聞那裏驚濤駭浪,想要前往,并非容易之事。而且那裏是一個女人統治!叫卑彌呼,以鬼道爲治!”
很明顯楊小妹對于那個倭國還是有一些了解的。
常年在做情報這塊,對那裏了解,也是在情在理之中。
卑彌呼這個名字還是有些怪異,但他們的重心不在那裏。
擎蒼說道:“我明白了,司馬懿這家夥,先放一放,他的發展之勢還是有一些強大。”
衆人便不再讨論什麽,司馬懿這裏的情況先放下來,因爲擎蒼還沒有解決司馬懿是打還是不打。
所以他又問道:“那劉備和孫權那裏有何情況?”
楊小妹說道:“劉備和孫權兩人抱團取暧,形成孫劉同盟,共同發展。”
“大家怎麽看這件事?”
諸葛亮先說道:“我想劉備是在利用孫權,而孫權也在利用劉備。”
這時有人問道:“此話怎麽講?”
“我先說前者,劉備與司馬懿總有一戰,而孫權作爲夾在兩者之間的人,可作爲一個緩沖帶,當孫權強,那麽這個緩沖帶就會變強,所帶來的緩沖時間也會變長,對于劉備而言,這可是一件大好事,因爲他有足夠的時間保存實力,他還會不斷的加強對緩沖帶的支援,讓孫權更加強大,但又不會讓孫權強過他。”
諸葛亮的話讓衆人是點頭稱是,大家知道,這一定是他與夫人共同得出的結論,有時候個人想法總會偏差,但融合了大家的想法之後,便會更加完善。黃月英其實也算是一個才女,隻是此時做充當的角色便是賢内助,這對于華夏國而言,可是一件大好事。
這時有人說道:“孔明先生果然是奇才也!”
而有人依然不解,便問:“這後者呢?”
“後者,孫權不甘心被司馬懿搶走了自己的土地,那可是自己祖先生活的地方,他一定會去搶回來,所以與劉備同盟相助,才是王道,他想借劉備的勢,來完成自己的業,劉備擁有了我們的大部分的前期武器,在武器精良上面,一點都不輸于司馬懿,隻是在一些重型武器上面,因爲我們的限制從而讓劉備之實力變弱,但也差不了多少,綜上所述,孫權才與劉備結盟。”
“照孔明先生這麽一分析,這天下之勢已經明朗許多了。”
郭嘉也加入他的看法。
“天下之勢已經定局,我華夏國占據天下一半領土,而另一半則由司馬懿和劉孫三家占據,但這天下也将要得一統,據我所知,南方有豐富的林木,及一年四季氣候宜人,空氣濕潤而且風景迷人,重點是雨水多,土地肥沃,非常适合耕種農作物,對于農業可以得到長足的發展。”
郭嘉經過這麽些年在對于整個華夏國的内務掌握上面,确實是得到了一些别人無法知道的知識,所以他才會提出上面的一些要點,與大家分享,在古代北方,很多人的眼界僅僅停留在幾百公裏外的地方,再遠一點便是數千公裏就無從得知。
他們甚至不知道南方原來有些地方冬天不下雪,南方甚至極少出現大旱,大量的雨水帶來了農業的發展,農民才能安居樂業。
對于這一點,擎蒼也知道,他生活的時代對于南北方已經十分熟悉,他是一個北方人,但還曾經到過南方做任務,有一年,他到了南方還鬧了笑話,就是因爲問了一個下雪的問題。
“郭參謀說得沒錯,那麽現在就由我們來讨論一下,這從司馬懿開始還是劉孫同盟開始,我希望大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最終結果,那便是我們朝誰出軍之問題。”
擎蒼之所以号召大家一同前來,那是因爲想要找到下手的點子,想集大家之想法,然後才決定先打誰,這很重要,因爲如果做不好的話,有可能還會引起反彈,對于華夏國而言,那不是一件好事。
這一次一定要做好論證才行。這也是今天讓大家過來的原因之一,分析天下之勢後,再守奪這天下如何取得一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