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現在可是八百人的隊伍這糧食的消耗可不小,所以這幾車的糧草根本支持不了幾天的量。
他們匆忙趕路,兩天後,他召集了林猛、吳朝經、曹辰與張鋒承四人共商糧食一事。這事不解決,800人恐怕就會餓肚子,這冰天雪地的,哪裏弄吃的?
至于爲什麽叫他們一起,擎蒼有自己的考慮,那是因爲大家都是一個團隊,要有參與感,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自己的獨裁,他也沒那麽多精力。
而這四人,除張鋒承外,他們可以說是這支隊伍先期的領導者。除了他之外,他們之間誰都可以獨當一面。張鋒承自己帶了200人,沒有理由不讓他參與。所以,他們都被其叫到一起。
林猛是一介粗人,他想也不想,便主張:“不如我們冒險去搶奪附近官兵的糧食。”
他的提議明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所以立即被吳朝經否定。“不可,這隻會消耗我們的戰力,800人說多不多,說很其實真的很少,而且這官兵在哪裏你還不知道。”
曹辰也是一員武将,平時都靠着吳朝經出謀劃策,但也提出一個方案:“在這附近有一小村莊,我有一外戚就在附近,或許可以向他借點糧。”
擎蒼隻是不語,接着聽聽他們怎麽處理。
張鋒承笑道:“八百人的口糧并不少,怕你的親戚會被我們吃窮!”
他說的沒錯,這八百口人,每個都是青壯年,食量自然是驚人。除非他的親戚是達官貴人,地主老才,不然這一借估計直接吃窮了。他說是小村莊,那能有幾畝地?
林猛也想不出什麽好主意。隻是念叨道:“那可怎麽辦?先生有何妙計?”
他似乎知道擎蒼有了主意,故意這麽問的。
擎蒼隻說兩字。“驿站!”
這吳朝經聽後立即拍了拍大腿,叫道:“先生高明啊!”
這直接聽蒙了所有人,不知道擎蒼所要做什麽。
吳朝經連忙解釋說:“先生是想通過驿站取得糧食,先生不是得了一塊令牌嗎?它可以假冒李軍侯,從而取得糧食,如此輕而易舉。也不費一兵一卒!簡直兩全齊美啊!”
擎蒼投之以贊賞的目光,笑道:“對的,吳朝經說得沒錯,李軍侯出行并未帶太多糧草,就證明他會在沿路補充,而這沿路除了官府外,就是驿站,這官府上有官文等爲證,有諸多麻煩,去了可能會被誤破,驿站卻不一樣,這來來回回的官員都要靠他提供吃住,必有不少存糧,這時我們通過令牌直接征用!”
曹辰問說:“可是我們要怎麽才知道哪裏有驿站?”
他回道:“隻要按他原路行走便可。”
“可是,我們怎麽知道怎麽走?”
大家都不知道李軍侯要怎麽走,擎蒼指着張鋒承說道:“他知道!”
衆人不解:“他?”他不是來偷襲李軍侯的,怎麽可能知道呢?
擎蒼笑道:“他都能知道我們必經此地,肯定知道李軍侯下一步走向哪,經過幾處驿站,不他找找誰?”
張鋒承豎起大拇指說道:“擎先生算無遺策,真是強大。佩服佩服。”
林猛聽得雲裏霧裏的。“我看啊,以後像這種出謀劃策的,以後少找我老林了,我根本就不懂,還不如讓我去打打殺殺還更實在一些。”
他這些話,立即引得衆人大笑,可但凡是重要決策,不都要文官武将一同商讨的嗎?人多力量大嘛。
“那便有勞張鋒承了。”
“說哪裏話,這兩天我們也是吃你們,用你們的,也應該出出力。”
張鋒承頓了一會接着說道:“我們得到的消息是,姓李的會經過一個叫巨鹿的地方,在那之前會經過兩個驿站,每一處相距離一百餘裏,而距離我們最近的驿站大概需要兩天路程。”
“就去那裏!吳朝經,我們的糧草夠幾天的量?”
這内務事一多半交給吳朝經,他也打理得不錯,擎蒼這麽一問,他便回複道:“先生,大概夠兩天半。”
擎蒼道:“那正好,就麻煩張鋒承你帶一下路,我們就前往下一個驿站補充下糧食。我們下一站就是巨鹿!”
而這時張鋒承一聽擎蒼要去巨鹿,卻面有難色。這讓衆人更加不解,不就帶路嗎?還有什麽難處不成?
“你有何難言之隐?”
張鋒承這才娓娓道來:“巨鹿這個地方是馬元義的故鄉,而他正是黃巾大方首領。張角對他的死覺得惋惜,傳言有派兵把守在巨鹿,那裏也算是一個據點。”
三國演義上有寫道:“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
而這馬元義,東漢末年黃巾之亂的組織者之一,是黃巾大方首領。但他在起義前就被殺了,被漢朝廷處于五馬分屍的極刑。
黃巾軍的這一大方就相當于一個師的力量,而這個地方又距離張角的黃巾起義大本營不遠,他在擔心這裏會不會如傳言一般有黃巾盤踞,如果那樣的話,去那裏不就是送死嗎?
這下衆人晃然大悟,原來是這樣。
黃巾?那不正是擎蒼的一個好機會嗎?如果真有黃巾,人數不多,那他就将其占下。巨鹿還是曆代兵家必争之地,楚漢“巨鹿之戰”,西漢末王莽與劉秀之争等都發生于此,可見其位置十分重要,若能在此發展,也不失爲一件好事。
所以他得勸服張鋒承,讓他帶路。
“我們800人可以打遊擊,到時候見機行事就好。若是你覺得危險,隻需帶我們前往,之後你們可以先行離開,由我等前往。”
事已經至此,也别無他方,跟着擎蒼,總要出點力,張鋒承歎了歎氣,隻好道:“也罷,我就帶你們一同前往吧。到時候見機行事吧。”
他話沒說死,若是真心要同行,必定會一口答應,這其中也存在權力之争,一山不容二虎,以擎蒼的強勢,張鋒承基本是得不到指揮權。這點上擎蒼是看得明白。
“有勞。”
“哪裏的話,我們算是同一條船上的,同憂共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