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一封信,要是落到有心人手裏,皇上怕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這信是怎麽一回事?”看到信的刹那,皇上自己也懵了。
他是當帝王的人,就是再蠢、再傻也知道,與他國合作這種事,是絕不能留下文字證據的,他身邊又不是沒有人,随便叫一個人傳話,也比寫信好萬倍。
“奴才不知,是蕭王命奴才呈給聖上的。”小太監如實說道。
“可有人看到?”這封信,簡直是要毀他一生的名譽。
“無,蕭王殿下吩咐,不許任何人查看。”小太監低眉順眼,沒有一絲心虛與不安,擺明了是什麽都不知。
如果是以往,皇上本着甯可錯殺,也不放過的原則,必會取對方的性命,可現在?
偌大的宮廷,他能信任的人越來越少,他宮中的人殺一個便少一個。
“退下吧。”皇上拿着信,心裏卻想起另一件事。
不等把信的處理完,皇上就下了旨,将宮中的太監宮女放出去,重新采選。
如此一來,不管那些人是誰的人都不重要,反正人全部在宮外。
消息一出,鸾鳳殿的皇後差點吐了口血,好不容易趁皇上昏迷不醒,把内廷掌握在手中,在宮中各種布滿了眼線,可皇上一句話就讓她功虧一篑。
她就說了,皇上不該醒!
周貴妃得知此事,臉色也不怎麽好看,這段時間她也沒有少做小動作,不過相比皇後她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她的榮寵都來自皇上,皇上好了對她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解決了宮中用人問題,皇上才将注意力放在信上,細細的将信看完後,皇上親自将信燒了,将灰燼輾碎,泡在水裏,這才安心。
當夜,皇上就把暗中的人找了出來,讓他們去查他昏迷前誰有機會動到他的私印。
皇上的人下了狠心去查,可最終查來查去的隻有幾個宮女、太監,而這些人早在皇上昏迷不醒時失蹤了。
線索斷了,這封信的來曆也就斷了,所有的線索都在蕭天耀手裏,可蕭天耀是絕對不會告訴他的。
“朕,這一次輸的不冤。”顯然,這一局的交鋒他輸了,不過皇上并沒有往心裏去,畢竟他那時昏迷不醒,便是輸了也不可恥。
信件的事就此過去,但皇上心中的懷疑卻沒有消,現在他不相信任何人,尤其是在他的人查到皇後與周貴妃的種種動向後,他誰也無法相信了。
花了五天的時間,查清該知道的事後,得知帝國使團在來的路上,皇上心情大好,又安心養了十日。
這十日皇上并非在安心養傷,而是暗中聯系自己的舊部,準備一舉奪權。
半個月後,皇上大病初愈,初次上早朝。早朝上皇上暗中的聯系的人,一連上了三封折子,其中最重要的一封就是改革。
皇上要重新改革官制和軍部,要将六部改爲十部,取消内閣,軍部将領領軍的地方也不再是終生制,而是輪換制,每三年輪一次,從今年開始輪換。
改革的方案一出,滿朝皆靜,林相和六部尚書皆神色不安,他們不用腦子想也知道,皇上這是針對他們。
“衆位愛卿可有異議?”皇上高居首位,将一衆大臣的神色盡收眼底,見他們神色慌張,不屑的一笑。
皇上就是皇上,他的權威任何人都不能挑釁。
皇後再能幹又如何?他金口一開,皇後花數十年布的局,便可以輕易毀去。
蕭王權勢再大又如何?有北域王的财力支持,有中央帝國的聲援,他有足夠的底氣改革,削分六部的權利。
滿朝大臣不言語,低着頭看着鞋尖。
這個時候不發表意見,就是不同意,但皇上并不将他們的反對放在眼裏,直接點了蕭天耀的名:“天耀,你怎麽看?”
“臣弟無異議,皇上改革六部,大大的減輕了衆位大人的負擔。軍方的輪流制雖會影響士兵的凝聚力,但慢慢磨合就無事了。”蕭天耀滿不在乎的開口。
改革?
皇上悶了十五天,就悶出這麽一個損招?
皇上以爲改革會動到他的利益?
不,改革動的是世家的力量,世家絕不會允許皇上改革,削弱他們的權勢。
“蕭王無異議,右相呢?你們可以有異議?”皇上象征性的尋問道,本以爲有蕭王帶頭,這些人不會吭聲,沒想到右相一開口就道:“皇上,六部改十部,朝廷官員數量不夠,需要重新選拔官員,不知這些人如何選擇?另外,增加近一半的官員,國庫可有銀子支付相應的俸祿?”
東文雖富,但富的是百姓,朝廷每年的稅收也隻勉強夠用,突然增加近一倍的官員,哪來的銀子?
“銀子的事不用擔心,朕已讓北域重新交稅,北域王已同意了。”要是沒有事先準備,皇上怎麽敢胡亂開口說改革。
“那真是太好了,不知北域是定稅制?還是分稅制?北域王可以說一年上交多少稅收入,由誰派人去收?”右相一臉驚醒,一連串的問題砸下來。
皇上早有準備,一一回應。
北域用的是定稅制,他們交上來的稅收,正好可以養多出來的四成官員,北域付出這麽多隻有一個條件,保證新增的四成官員有一成是北域人。
這世上沒有無所求的,北域給出這麽多好處,隻要一成的名額算是虧了,但這種事最終誰勝誰虧,誰說的準呢?
要知道,這四成人可是全靠北域養的,一旦北域翻臉,東文的國庫就要出問題了。
事關重大,右相的問題雖得到解答,可仍舊沒有表态同意改革,同樣武将們對皇上所說的輪換制,也持排斥的态度。
帶兵不是兒戲,朝廷撥的銀子根本不夠養兵,他們的兵都是自己花錢一點點養的,已經養出了感情,皇上突然要他們交出來,不管是出于利益還是出于感情,他們都沒有辦法接受。
還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三年的時間太短了,他們甚至還沒有摸不清當地的清況,就要調走了。這樣一來,真要打仗,他們拿什麽開打?
于是,皇上提出改革後,除了蕭王明确表示沒有異議外,文武大臣都不同意,事情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