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幸好自己遇到了表姨母這樣好的人,幸好……幸好自己沒有草率行事,沒有鑄成大錯。
“回來了?”蘇王氏回到院子裏的時候,蘇緻遠正在看書,見妻子回來,蘇緻遠放下手中的書,開口問着蘇王氏。
“恩,回來了。”點了點頭,蘇王氏走到蘇緻遠的身邊,然後坐了下來,“铮兒是個好姑娘,隻可惜,總是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情。”
“如今她到了咱們家,以後再不會如此了。”聽妻子說完,蘇緻遠伸手握住蘇王氏的手,笑着開口道。
“是啊,以後不會了,今兒個進宮,囡囡跟我說,等過幾年,安公主長大了,若铮兒有心思,可以給她指個好人家。”
“這件事聽你們的,我沒有意見。”笑着應聲,蘇緻遠伸手,将蘇王氏攬在懷中。
“也不知道,清寒現在如何了?夏太醫跟郡主可到了西南?”靠在丈夫懷中,蘇王氏的眉頭輕皺。
“放心吧,清寒一定會沒事的,你記不記得,小的時候,有算命的給他批命,說他是個大富大貴的命格,以後會子孫滿堂的。”
笑着開口,蘇緻遠安慰着妻子,他的心裏,其實也是擔心的,可在妻子的面前,他不會流露出一星半點來。
“隻希望清寒能平安過來,卿顔能順利生産。”聽丈夫說完,蘇王氏應了一聲。
爲人父母者,最希望的,自然是子女順遂,一切安好,她也不例外。
“不早了,咱們也歇着吧。”拍了拍蘇王氏的背,蘇緻遠笑着開口,蘇王氏點頭,招呼下人準備了熱水。
…………
“娴妃還真是不簡單,竟然把主意打到李铮身上,看樣子,之前的事情,跟這次的事情,都跟她有關系。”
宜春宮之中,榮貴妃還沒睡,此時她已經收拾妥當,正坐在梳妝台前,聽了紅袖的回禀之後,榮貴妃冷哼了一聲,這才開口道。
“娘娘,這樣看來,之前娴妃生病,怕是裝出來的。”榮貴妃的話音落下,紅袖開口,說着自己的想法。
“估計半真半假吧,之前人還好好地,說生病,就病倒了,怎可能沒有蹊跷?”應了一聲,榮貴妃雙眼微眯,眼中盡是寒意。
“本宮倒是好奇,之前的部署,明明沒有問題,娴妃看着也似乎上了套,怎地忽然就變了?難道……難道她背後還有人指點?”
以前的時候,娴妃依附皇後,這件事兒,榮貴妃是知道的,可如今,廢後肖氏已經死了,不可能再指使娴妃做什麽事情。
“娘娘,要不要奴婢去查一查?”聽榮貴妃說完,紅袖開口,詢問着她的意思。
“也好,你想辦法查一查,本宮倒是想知道,是誰這麽有本事,能在娴妃背後做軍師?”應了一聲,榮貴妃開口吩咐着。
“不管怎麽說,李铮的事兒,娴妃脫不開幹系,若是宸貴妃知道,有人在背後挑唆她的表姐,不知會作何反應?”
唇邊勾起了冷笑,榮貴妃自然不打算放過娴妃,不管怎麽說,李铮都是安公主的女師,那就算是自己的人,娴妃動了李铮,就等于在挑釁自己,榮貴妃豈能善罷甘休?
“紅袖,想辦法将此事透露給宸貴妃。”挑了挑眉,榮貴妃看向紅袖,開口吩咐道。
“是。”趕緊應聲,紅袖拿起梳妝台上的梳子,爲榮貴妃梳着長發。
…………
“娘娘,李小姐來了。”臨近晌午,紫蘇的聲音從殿外傳來,蘇卿顔笑着應聲,向着殿門口看去。
“民女李铮,給貴妃娘娘請安。”進到正殿中,李铮恭敬的沖着蘇卿顔行禮,在她的手中,拿着一個錦盒。
“快起來吧,之前還想着,你最近沒來,是不是有些忙,今天你就來了,昨兒個本宮的母親進宮,本宮特意讓她帶了些果子回去,你可嘗到了?”
招呼着李铮起身,蘇卿顔笑着開口,詢問着她。
“回貴妃娘娘的話,民女嘗到了,昨兒個用過晚膳,表姨母就把果子給民女送去了,當真十分好吃。”笑着應聲,李铮坐了下來,瞧着比之前自在了許多。
李铮如此,蘇卿顔明白,昨兒個自家娘親肯定跟她談過了,這一點,從她的話裏能夠聽得出來。
“娘娘,民女平時深受娘娘恩惠,無以爲報,特意給娘娘繡了兩方絲帕,還請娘娘笑納。”站起身來,李铮福了福身,将手中的錦盒雙手呈上。
“之前就聽娘親說,你的女紅極好。”示意紫檀将錦盒接下,蘇卿顔笑着開口,“原本還想着,讓你幫本宮繡兩方絲帕,沒想到你已經繡好了。”
一邊說着,蘇卿顔看着紫檀将錦盒打開,将兩方絲帕,從錦盒之中取出。
絲帕的料子極好,蘇卿顔伸手一摸,就知道是宮裏的布料,她估摸着,應該是榮貴妃賞賜給李铮的,李铮留了一些,爲自己繡絲帕。
打開其中一方絲帕,蘇卿顔臉上的笑意更深,“娘親說的當真不錯,你的女紅還真是好,瞧瞧這帕子上的花樣,跟活的一樣。”
“娘娘,您将帕子翻過來瞧瞧。”得到誇獎,李铮自然是高興的,蘇卿顔沒有猜錯,絲帕的料子,确實是榮貴妃賞賜的。
之前的時候,李铮就想着親手做些什麽,送給蘇王氏跟蘇卿顔,表達自己的謝意,榮貴妃賞賜的料子,自然是極好的,李铮除了給自己做衣服之外,另外留下了半匹,給蘇王氏還有蘇卿顔繡了絲帕。
聽李铮如此說,蘇卿顔将絲帕翻轉,臉上頓時露出了詫異,因爲帕子的另一邊,是另外一個花樣。
“這……這是雙面繡吧?沒想到你竟然會雙面繡,你不知道,本宮一直想要雙面繡的繡品,如今可算是得償所願了。”
要知道,雙面繡是極費工夫的,就算是頂好的繡娘,都未必會雙面繡。
蘇卿顔如此說,李铮心中越發高興,她再度福身,沖着蘇卿顔開口,“娘娘能喜歡,自然是好的,民女心中十分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