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可是天大的隐秘,若是洩露出去,會有多少人性命不保?
若不是他這些年的心性舉止,讓爹娘留在他身邊的人對他甚爲欣賞信任,這封信也絕不可能到他的手中。
那麽,爹爹選擇告訴他他自己的身世,必然也是希望他能繼承父志的。
他不能辜負爹爹所望。
再說,上官千羽也不是别人,他是他叫了十幾年的哥,是他嫡親的表兄。
想通這一點之後,上官鳳羽也沒有閑着,這幾年來,他早已經過曆練,心智成熟,心性穩定,哪怕面對皇帝之威,還能從容做戲。
清河王之弟上官鳳羽來到京城,遇刺,幾乎身亡的消息傳遍京城,各種謠言四起。那些謠言分爲兩派,一說清河王容不下兄弟得聖寵,太過心狠手毒;一說刺客竟敢太歲頭上動土,京城又要大清洗了。
而上官鳳羽聽信京中謠言,和上官千羽決裂,哭訴去皇宮。
刺客之事沒有證據,自然不能憑着上官鳳羽的指責,就将清河王降罪,但是,清河王被皇上斥責冷落,事情卻傳了開來。
而後,是上官鳳羽當衆翻臉,和上官千羽大打出手,兄弟兩個鼻青臉腫,上官鳳羽憤而回去嘉州。
這上官鳳羽也是個妙人,皇帝的賞賜,他一點不少地全帶走了,甚至,還把碧霞院裏的東西也一一打包搬走,好幾大車,浩浩蕩蕩回嘉州。
皇帝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隻是輕哼一聲,一個親兵之子,眼界太淺,輕輕一挑撥,就原形畢露,憤而出京是假,不想把那些賞賜便宜上官千羽是真吧?
成不了大器的東西。
不過皇帝又想了,不過一個卑賤親兵之子,頂多就給上官千羽添添堵,難道還能指望他牽制上官千羽不成?
他甚至都懶得去管上官鳳羽回嘉州後會怎麽樣做。
突然而來,又突然而去的上官鳳羽,在京城沒有掀起任何漣漪。
對這件事,上官千羽一直很沉默,既沒有表示對上官鳳羽的不滿,也沒有表示對皇帝斥責的怨怼,皇帝讓他不上朝,他就待在王府裏,皇帝讓他辦事,他就靜心辦事。
這樣的安之若素,皇帝也挑不到他的錯處。
太子想打壓上官千羽,皇甫景琰在一邊看戲,結果都落了空。
而上官千羽和皇甫景琰之間看似和以前一般,實則已經發生變化的關系,不但皇甫景琰清楚,眼光老辣如秦太師董太傅之流,自然也看出了端倪。
太子消停了,他的真正對手隻有皇甫景琰,對付一個已經和皇甫景琰離心的上官千羽,對他費神勞力又無功,他才不會這麽傻。
至于皇甫景琰,上官千羽雖然已經和他離心,不再像以前那麽全力輔佐扶持,但在别人眼裏,他還是五皇子勢力中的一份子。他若對付上官千羽,也怕寒了追随他的人的心。
再說,上官千羽雖已離心,但也不是太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