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0年代末期,華爾街便開始盛行使用計算機系統來協助自己的日常交易,這無疑大大地提高了效率。
而美國經濟發展在1982年跌入谷底後,于1983年迎來了一個高速增長期,進而促進了資本市場的繁榮,愈發顯出了計算機所帶來的便利。
隻不過,随着使用範圍的擴大、依賴程度的加深,構架一個統一的平台越來越有必要了,這才有了新一波的大訂單。
爲了這塊鮮美的蛋糕,各個公司可謂是使盡了渾身的解數,巴不得競争者越少越好。
說來也巧了,太平洋電訊這個明星企業除了纰漏,被黑客鑽了空子,其所采用的全新信息化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正是方圓和哲儒。
這簡直就是天賜良機啊,幾個深感威脅的老牌公司當即默契地一起發難,借此貶低方圓和哲儒的水準,最終如願地把挑戰者踢出了局。
其實,這裏面争論的關鍵點很簡單,那就是“數據”的價值。其重要性好比一塊出了故障的硬盤,爲了裏面的寶貴數據,用戶往往願意付出比硬盤硬件本身價格高很多的花費來進行挽救。
同樣的道理,這個訂單更加看重數據的安全性。尤其是,因爲早前上了系統,其數據也需要遷移到新系統上來,情況幾乎和太平洋電訊一模一樣。
所以,人們有理由相信,太平洋電訊的數據洩露,表明方圓和哲儒所提供的解決方案,仍然和那些公司的産品有一段距離,被淘汰是理所當然的。
雖然心裏有一萬個不服氣,但方圓和哲儒也隻能認栽,這就是遊戲規則。
唐煥安撫了投标團隊一番,給他們放了一個帶薪假期,打發回了舊金山。
見唐煥好像不怎麽在意這個失敗,女船王克裏斯蒂娜不禁有些好奇,“親愛的,這個訂單可不算小,而且意義非比尋常,難道你真的不在乎其中的價值。”
“事已至此,不接受還能怎麽樣?”唐煥玩味地嘿嘿一笑,“或許這樣也是天意,到時候這個大系統出了問題,我們除了可以輕松自若地看熱鬧之外,還能夠毫無顧忌地上下其手。”
克裏斯蒂娜聽得似懂不懂,于是按照自己的思路繼續說道:“但媒體的鼓噪總要注意一下吧,尤其老對頭《紐約郵報》胡言亂語地添堵。”
抱怨完了後,女船王還特意找來了報紙,指給唐煥看。
“你們女人的想法可真讓我迷糊,明明知道人家的報紙沒說好話,還給對方送錢,買來找氣受。”唐煥無奈地搖了搖頭。
可以說,《紐約郵報》的冷嘲熱諷裏,透着沖天的酸氣,其從熱映的《古墓魅影:八陣圖》開始引出話題。
“從這部電影裏可以看得出來,東方的哲學觀裏,類似陰和陽這樣兩兩相對的概念很多,以至于我們的首富先生在給自己的公司命名的時候也深受影響,哲儒所代表的‘0’和‘1’,方圓所代表的‘天圓’和‘地方’。”
“就是不知道,首富先生可曾想過另外一套兩兩相對的概念——勝利和失敗呢?”
唐煥浏覽了一遍後啞然失笑,“跟我讨論哲學,那就讓我告訴你一下,什麽叫做‘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成功的一個過程又該怎麽規劃爲‘潛龍勿用、見龍在田、終日乾乾、或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這六個階段。”
他提起筆來寫文章,再用化名發表出去,當然不是閑得蛋疼,和《紐約郵報》無謂地打嘴仗。既然大家如此深谙炒作牟利之道,那哥也搭個順風車,讨論一下東方博大精深的人文底蘊。
一開始,人們以爲在《紐約郵報》的同城死敵《紐約每日新聞》上出現的這篇文章,是出自挺唐派裏的某個文人之手,沒想到《紐約每日新聞》的主編隐晦地指出,這是首富先生親自上前線了。
這下《紐約郵報》來勁了,如此難得的短兵交接機會,正好可以羞辱矽谷暴發戶一番,于是調集幹将,展開罵戰。
可以想象,這兩家本來就走平民化路線,制造“煽情新聞”的報紙,一下子便引來大批圍觀者,社會關注度飙升,報紙銷量随之大增。
唐煥隻是在《紐約每日新聞》爲他開設的專欄裏,從《易經》和八卦裏引經據典,闡述提升個人修爲的君子之道,以及對勝負成敗的态度,并嬉笑怒罵地挪揄對手的無知,結果讓《古墓魅影:八陣圖》在美國院線上又多呆了兩個星期,崇尚自我的西方也連帶着被他兜售了功夫之外的其它中國元素。
一時之間,什麽太平洋電訊數據安全、華爾街交易系統招标的話題,統統靠邊站,大家都來看首富先生揮文舞墨、賣弄才情。
眼見着同爲罵戰參與者,可人們大多奔着老對頭《紐約每日新聞》去了,爲了奪回主動權,《紐約郵報》開始跑題,曆數唐煥的種種八卦傳聞,描述他在香江建設了一個好大的後宮,每年到亞洲巡遊,都是無邊的花天酒地。
還别說,《紐約郵報》這個無賴手段還真拉過來了一些人氣,畢竟關于這方面的陰暗心理是一個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
奧斯卡的臨近,也讓娛樂方面的八卦新聞有了擺上頭條的底氣。更何況唐煥的好萊塢公司在1985年依然表現優異,不論是票房還是獎項,都收獲豐厚,越發鞏固了他這個新一代娛樂大亨的地位,自然少不了绯聞纏身,讓老對頭默多克麾下的報紙趁機借題發揮。
像《紐約郵報》這種瘋狗做派,實質上屬于一種勢力制衡方式,是西方社會長期積澱下來的遊戲規則,唐煥不可能真的計較,《花花公子》老闆休·海夫納和他的“兔女郎”、《閣樓》老闆鮑伯·古喬内和他的“寶貝”,比他傳得還邪乎,可人家仍然泰然處之。認真你就輸了,美國特有的自我解嘲就是爲了應對這種百口莫辯的情況。
好在這個時候,又出了一個新聞,把唐煥從“流_氓不可怕,就怕流_氓有文化”的騷擾下解救了出來。
裏奇·斯克倫塔和那名攻陷太平洋電訊主機、id爲condor的黑客,在斯坦福大學校園網上的一台方圓服務器上的比拼,有了最終結果,condor取走了該服務器上的文件,并得意洋洋地放到了美國在線bbs上進行炫耀。
現階段數量雖然不算絕對多,但素質完全稱得上老鳥的網民們,頓時對此嘩然。要知道,裏奇·斯克倫塔那可是系出名門啊,經過唐煥的培養,應該算是頂尖的技術精英了,怎麽就如此輕易地敗在了這名顯擺成瘾的黑客的手下。
就這樣,大失所望者破口大罵:什麽狗屁的天子門生,草包一個,害得老子壓輸了金币;陰謀論者提出質疑:其中是不是别有隐情啊……美國在線的各個社區空間,一下子亂成了一窩粥。
目前網絡空間和現實社會還屬于兩個明顯割裂的世界,進而傳統媒體未必懂得網絡上的思維。
所以,《紐約郵報》迅速從網絡上找了兩篇“自己想要”的評論,改編一下,刊登了出來,矛頭直指唐煥:“裏奇·斯克倫塔不是你的得意弟子麽?可他還是敗在了那名攻陷太平洋電訊的黑客的手下。看來,你們的技術水平真的非常有限,失去華爾街的訂單倒也理所當然了。”
按照以往重量級煽情新聞的經驗,《紐約郵報》将這期報紙加印了一倍,然後發向了運營網絡,結果剛把貨鋪開,一個大嘴巴就狠狠地抽了回來——fbi在新聞發布會上披露了一則消息:“非法入侵太平洋電訊網絡、竊取用戶數據的黑客已經被抓獲,是犯有前科的凱文·米特尼克。面對充分的證據,他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
凱文·米特尼克并非無名之輩,他在15歲的時候,便成功地破解了北美空中防務指揮系統,結果年僅16歲就被逮捕,因此成爲了全球第一名網絡少年犯。
在這樣一個有跟腳的人物面前,太平洋電訊的主機被攻陷,還真算不上多麽出乎意料的事件了。
人們更爲感興趣的是,凱文·米特尼克剛剛赢了裏奇·斯克倫塔也就一天多的時間,怎麽就落到了fbi的手裏,而且還把所有的罪行都認了下來?
顯而易見,這場黑客大戰的輸赢并不是表面上的那麽簡單,當中必然另有隐情。就是不知道裏奇·斯克倫塔,甚至還有他背後的老師唐煥,使用了什麽手段,才大海撈針地把罪魁禍首揪了出來。
可笑的是,《紐約郵報》太着急了,這種充滿變數的動态被安排個“豆腐塊”提一下也就算了,可你卻非要長篇累牍地大肆報道,搞得現在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那麽多沒賣出去的當期報紙,都成了愚蠢無知的佐證。
當然了,fbi不會給出此類問題的答案——凱文·米特尼克這個家夥,就是老子憑一己之力抓住的,你們如果不信,那就去别處打聽好了!
于是乎,不肯罷休的各路媒體分頭行動,對太平洋電訊、方圓、哲儒,甚至裏奇·斯克倫塔個人提出了采訪要求。
結果呢,太平洋電訊、方圓、哲儒都很低調,隻是發出了一個官方聲明:罪犯落網,大快人心,今後我們會更加謹慎地展開系統安全工作,杜絕此類事故的發生。
如果說,太平洋電訊、方圓、哲儒這些大公司老成持重,情有可原,那裏奇·斯克倫塔的淡然以對就耐人尋味、引人遐想了。
要知道,這樣一個還在讀大學的小夥子,正是血氣方剛、年輕氣盛的階段,怎麽可能背着輸給凱文·米特尼克的失敗記錄無動于衷呢,
躲在大學校園裏的凱文·米特尼克,不勝其擾之下,幹脆做起了産品推銷員,介紹了哲儒最近在計算機安全領域新推出的一個成果——殺毒引擎,用以抵抗開始泛濫的計算機病毒。
早在1949年爲伊利諾伊大學所做的一次演講當中,約翰·馮·諾伊曼便描述了一個計算機程序如何複制其自身的理論模型,實質上就是以此爲基本特征的計算機病毒的雛形。
随着計算機從大型機至小型機,再到以個人電腦爲代表的微型計算機時代,計算機逐步走下神壇,資源開始變得充裕,普通人接觸到計算機的機會也成指數級增長,計算機病毒在學術範圍内的研究成果也越來越豐碩。
當個人電腦在1980年代風靡全世界後,計算機病毒終于走出了實驗室,在現實當中興風作浪。比如就在今年一月份,以磁盤開機扇區爲栖身地的新興病毒就出現了。
哲儒并沒有自己親自涉獵計算機殺毒軟件領域,而是把包括殺毒引擎在内的一系列相關技術授權給了賽門鐵克公司,讓其推出具體的産品。
由于計算機殺毒軟件的掃描操作非常消耗資源,現在的個人電腦難以承受,因此其借鑒了“漢卡”的實現原理,把一部分工作交給硬件——計算機病毒防護卡來執行,這也無形中幾乎杜絕了此類軟件被盜版的可能。
凱文·米特尼克是這場黑客大戰的主角之一,雖然比拼結果爲負,但在凱文·米特尼克離奇地迅速被捕後,他之前失去的聲望瞬間便恢複了回來,加上避而不談其中的内情,進而還多了一道神秘莫測的光環。
記者們好不容易堵到了他,并讓其開口,便顧不上對方具體說什麽了,反正刊登出去就能滿足大衆的好奇。
結果,賽門鐵克的殺毒軟件還沒正式發布呢,便借着由太平洋電訊數據洩露所引發的一系列風波,打了一次大大的免費廣告,導緻咨詢打爆了電話。
不過,這隻是一個開始,還有更多的新技術在之後被爆料出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