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第五軍在巴拿馬成功上岸,成爲了陸戰第八軍最。
當時,不管是陸少豐,還是陸戰第八軍的官兵,都希望能夠早點登上伊斯帕尼奧拉島,占領太子港。結果,在七月七日的時候,陸少豐再次修改了作戰計劃,完全放棄了進攻羅德城的行動,集中所有力量攻打太子港。
此時,白佑彬正在直布羅陀調兵遣将。
在餘輝宏指揮的陸戰隊上岸之後,白佑彬就向海軍總參謀部打了一份報告,要求盡快将第11艦隊調過來,支持陸戰隊在加勒比海地區的作戰行動。顯然,他的這份報告并沒有立即得到答複,當時第11艦隊還不可能離開巴拿馬灣。
其實,白佑彬的要求确實有點過分。
第四艦隊已經擁有四支作戰艦隊,就算第艦隊會因爲損失過爲慘重被撤消編制,從土耳其租借的那兩艘戰列艦在修複之後将編入第62隊,第四艦隊也有三支作戰艦隊。而此時第隊與第611艦隊正在前線執行戰鬥任務,加上已經到達了前線的火力支援艦隊,爲陸戰第八軍提供支持的艦隊已經足夠多了。
相反,此時支援餘輝宏的隻有第11艦隊與一支火力支援隊。
白佑彬也沒有指望第11艦隊能夠被立即調過來。隻要陸戰第五軍還在太平洋沿岸地區活動,第11艦隊就得留在太平洋戰場上。按照陸戰隊的突進速度,就算在七月中旬推進到了大西洋沿岸地區,離開了艦隊火力支援範圍,第11艦隊也要在八月上旬的時候才能到達北太平洋戰場。
當時,白佑彬盯上的是即将服役的第二批次的八艘“海軍元帥”級戰列艦。
按照計劃,這八艘戰列艦本來應該在年底建成服役,在年初的時候,海軍獲得了一筆追加撥款,随後就以追加采購費用的方式,讓各大造船廠加快了正在建造地二級十二艘戰列艦地建造速度,甚至還額外訂購了第二批八艘“海洋”級戰列艦。
當時。很多人都不明白海軍爲什麽要追加訂購戰列艦。
戰争行将結束。美國已經失去了與帝國抗衡地能力。即便在未來一年到一年半之内。美國也不可能建造出十二艘以上地“超戰列艦”。保持十二艘“海軍元帥”級戰列艦。再加上數量衆多地其他快速戰列艦。帝國海軍有足夠地能力控制北大西洋。并且對美國東海岸地區進行全面封鎖。再建造新式戰列艦。已經沒有多大地實際意義了。
另外。按照二年地建造周期計算。在七十七年(年)年初追加訂購地戰列艦。最快也隻能在七十八年(年)年底建成服役。而到那個時候。戰争很有可能已經結束了。新建造地戰艦根本派不上用場。
因此。很多人都認爲。應該用建造戰艦地費用來采購更多地作戰物資。
其實。換一個角度就不難明白帝國海軍追加戰列艦訂單地根本意圖了。
戰争還沒有結束。且美國本土沒有受到太大地威脅。大批戰艦正在建造之中。比如第二批四艘“蒙大拿”級戰列艦很有可能在年底服役。而美國海軍地第一種“超戰列艦”則有可能在明年上半年服役。隻要美國不在本土受到威脅地情況下投降。戰争就不大可能在明年上半年結束。在此情況下。爲了确保帝國海軍在北大西洋上地絕對優勢地位。追加建造一批戰列艦。完全符合帝國與帝國海軍地利益。
另外,帝國海軍必須爲戰後地發展考慮。
按照以往的經驗,戰争結束之後,海軍得到地軍費将直線降低,帝國的重點也将轉移到國内建設上,從而保持帝國内部地穩定,避免在獲得勝利之後爆發内亂。因此,帝國海軍必須爲“過冬”做好準備工作。
而按照帝國海軍的傳統,在軍費撥款減少之後,往往會通過出租或者出售老舊裝備地方式來維持海軍的正常運轉,完成從戰時狀态到平時狀态的過渡,避免因爲快速裁軍而導緻海軍實力與影響力急劇下降的情況出現。
如此一來,帝國海軍就必須在戰時建造足夠多的戰艦,而且是最先進的戰艦。
這樣就很好理解了,隻要帝國海軍手裏有足夠多的先進戰艦,在戰争結束之後,就可以将大量在戰争初期與戰争中期建造的戰艦出租或者出售給友好國家,然後用獲得的租金等款項來維持新式戰艦。
也是說,海軍也要利用最後的機會擴大規模!
這就不難理解帝國海軍加快了第二批次“海軍元帥”級戰列艦的建造速度,并且在第一批四艘“海洋”級戰列艦才動工建造不久就追加了第二批八艘訂單的原因了。按照以往的慣例,隻
戰艦建成,就不會被拆毀。如果沒有趕在戰争結束很有可能在戰後的大裁軍中被抛棄。
當時,給白佑彬提供消息的是藍淩波。
作爲第一艦隊司令官,在第11艦隊由趙禮指揮的情況下,藍淩波一直在後方負責後勤保障工作,因此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到後方的事情。在得知第二批次的八艘“海軍元帥”級戰列艦将在八月底到九月初之間建成的消息之後,藍淩波立即聯系了白佑彬,同時也找到了江洪波,希望通過江洪波的關系給第一艦隊搞到四艘新式戰列艦。
當然,盯上了這八艘戰列艦的人并不少。
鄭恩博也在當時給海軍總參謀部發了一份電報,指出了重建第62艦隊的重要性,并且委婉的表示,從土耳其租借的二艘戰列艦之前一直在北大西洋戰區服役,所需要的獨有的後勤支持能力也隻有北大西洋戰區才具有,因此應該将其繼續留在北大西洋戰區。鄭恩博的意思是,将第62隊的剩餘戰艦轉給第隊,幫助第隊重建,然後用新服役的戰艦重新組建第62隊!
顯然,鄭恩博也想得到幾艘“海軍元帥”級戰列艦。
對衛延年來說,怎麽分配即将建成的八艘戰列艦,确實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
當時,帝國海軍還在戰場上活動的作戰艦隊就隻有三支,其中第11艦隊還在太平洋上活動,而第隊的實戰經驗還不夠豐富,真正的主力是第611艦隊。除此之外,還有二十一艘戰列艦(包括二艘土耳其的戰列艦)正在維修,或者準備進行大規模維修。這十七艘戰列艦中,三艘“省”級的維修工作能夠在八月初完成;四艘“省”級乙型的維修工作在九月初就能完成,另外四艘則要持續到十月底,甚至十一月底;而四艘“皇帝”級乙型戰列艦的維修工作肯定要持續到年底;二艘從土耳其租借的戰列艦的維修工作最快也隻能在明年年初才能完成。
如果算上在九月底到十月初陸續服役的八艘“海軍元帥”級,到十月份的時候,帝國海軍将擁有二十七艘戰列艦,其中十二艘爲新建的“海軍元帥”級,八艘爲“省”級乙型,七艘爲“省”級。
這麽多戰列艦,可以組建成七支作戰艦隊了!
隻是,在分配兵力的問題上,确實比較棘手。到時候,無論如何也應該留一支作戰艦隊在太平洋上襲擊美國西海岸地區的港口與海軍基地,防止美軍在太平洋上興風作浪,同時也能确保從帝國本土到巴拿馬運河這條主要航線的安全。
那麽,剩下的戰艦隻能配備給第四艦隊與第六艦隊。
該怎麽分配這些兵力呢?
衛延年沒有急着做出決定,而是在七月十日左右讓總參謀部的幾名高級參謀就下一階段作戰行動的重點寫了一份報告,然後再根據這份報告對海軍艦隊的作戰編制進行了重新審定。
最終,這份報告起到了極爲關鍵的作用。
按照當時已經掌握的情報,即便美國還在建造數量衆多的戰列艦,可是在人員素質不佳,且訓練嚴重不到位的情況下,美國海軍基本上喪失了作戰能力。因此,之前以對海作戰爲主的編制體系将難以适應下一階段的作戰需要。爲了能夠更加有效的利用海軍艦隊的作戰能力,必須對艦隊的編制做出調整。
因爲陳錦寬不在舟山,加上戰區制已經得到了檢驗,衛延年沒有對海軍體制動大手術。
當時,他隻修改了艦隊的編制,将以往的“四八十二”編制體系(四艘戰列艦,八艘巡洋艦,十二艘驅逐艦,這是作戰艦隊的基本編制)變成了“八十十二十六”體系,即八艘戰列艦,十艘大型巡洋艦,十二艘通用巡洋艦,十六艘多用途驅逐艦。
從新的編制體系就能看出,帝國海軍将從遠洋決戰型海軍轉變成近海封鎖型海軍。
當然,衛延年沒有立即着手改組艦隊。畢竟改變艦隊作戰編制不是一件小事,很多問題都需要反複論證。另外,當時的主要任務是盡快在加勒比海地區獲得立足點,爲接來攻打美國本土做好準備。
七月十四日,白佑彬收到了藍淩波發來的新消息。
緊接着,在當天下午,他就收到了衛延年從海軍總參謀部發來的消息,讓他盡快搭乘“勝利”号旗艦趕望前線,負責協助陸少豐攻打太子港,并且爲建立戰區前線司令部做好準備工作。
十五日上午,一場新的登陸戰役在伊斯帕尼奧拉島打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