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付美軍驅逐艦的時候。第11艦隊四艘戰列艦的作戰能力發揮到了極至。
在轉入戰術規避機動之前。四艘戰列艦上的主副兩套火力控制系統都進入了工作狀态。主火控系統負責指揮主炮轟擊敵戰列艦。副火控系統則負責指揮戰艦左側的副炮與速射炮對付美軍的驅逐艦。
因爲一次殺奔而來的驅逐艦多達八艘。又沒有輔助戰艦的支持與掩護。所以從轉換作戰狀态開始。白佑彬就從張海波手裏接過了指揮權。他一面下令繼續炮擊美軍的一号主力艦。一方面迅速給四艘戰列艦安排了新的交戰秩序。以交錯覆蓋的方式對付美軍驅逐艦。也就是說。最前面的“遼省”号與“松江府”号都同時對付前四艘驅逐艦。而後面的“北直隸”号與“南直隸”号則同時對付後四艘驅逐艦。
這樣一來。安置于四艘戰列艦左舷上的三座三聯裝副炮。以及五座雙聯裝速射炮都能各自瞄準目标。減輕了副火力指揮中心的壓力。同時也給了各副炮與速射炮炮班更大的戰術靈活性。
可是。面對小巧靈活的驅逐艦。戰列艦的缺陷迅速暴露了出來。
同時暴露出來的還有缺乏輔助戰艦對艦隊戰鬥力與生存力造成的嚴重負面影響。
雖然每一艘戰列艦左側的副炮與速射炮火力都接近于一艘“功臣”級輕巡洋艦總火力。而且戰列艦的排水量更大。穩定性更好。炮擊命中率也更高。但是在面對驅逐艦的時候。戰列艦仍然顯得有點束手無策。
面對殺奔而來的美軍驅逐艦。四艘戰列艦上地官兵肯定不會懷疑輔助戰艦的重要性。
如果此時有一支巡洋艦編隊。哪怕隻有二艘輕巡洋艦。局面都會有很大的變化。戰鬥中。任何一支艦隊的驅逐艦都不會輕易攻擊對手的巡洋艦。主要是巡洋艦非主力戰艦。且艦體尺寸小。速度快。機動性好。能夠輕而易舉的避開魚雷。并且用遠超過驅逐艦的炮火讓發動魚雷攻擊的驅逐艦吃不了兜着走。因此。隻要有幾艘巡洋艦在戰列艦的前方(面對敵驅逐艦地方向)擺開陣列。就能徹底扭轉局面。到時候。敵驅逐艦要麽在很遠的地方發射魚雷。給戰列艦足夠的機動轉向時間。甚至可以讓戰列艦加速駛離魚雷攻擊扇區;要麽冒着被輕巡洋艦上的猛烈炮火擊沉地危險繼續前進。在理想的距離上向敵戰列艦發射魚雷。如此一來。除了會損失更多的驅逐艦之外。因爲發射魚雷的數量減少。對戰列艦的威脅也将大大降低。
由此可見。輔助戰艦絕不是可有可無地戰艦。
隻要艦隊裏有幾艘輕巡洋艦。敵人的驅逐艦就不敢輕舉妄動。同樣地。隻要艦隊裏有幾艘驅逐艦。敵人的輕巡洋艦也不敢輕舉妄動。
可是。此時白佑彬手裏卻沒有輕巡洋艦與驅逐艦可用。
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八艘美軍驅逐艦迅速逼近之後。隊列出現了變化。排在最前面的五艘驅逐艦全都朝“遼省”号沖了過去。另外三艘則分别沖向了後面三艘戰列艦。
顯然。斯普魯恩斯認爲排在最前面的“遼省”号是第11艦隊的旗艦。
“北直隸”号與“南直隸”号上的熾烈炮火立即撕碎了向它們發動攻擊地二艘美軍驅逐艦。“松江府”号上的炮火也迅速幹掉了排在第三位的那艘美軍驅逐艦。随即就轉移炮口。瞄準了排在第六位的美軍驅逐艦。結果隻晚了一點。那艘美軍驅逐艦剛剛轉向齊射了魚雷。接踵而至的炮火就将其打成了篩子。“遼省”号的炮火更加猛烈。到最後關頭。艦長甚至讓主炮換上了高爆彈。朝美軍驅逐艦開火。可是面對同時殺來的四艘驅逐艦。“遼省”号也僅僅擊沉了最前面的那一艘。并且在美軍驅逐艦完成轉向之後擊毀了排在第二位的那艘美軍驅逐艦。卻沒有能夠完全阻止其發射魚雷。也就是說。最終有三艘驅逐艦向“遼省”号齊射了裝填好的所有魚雷。
規避魚雷地時候。艦長幾乎都是踩着步點下達轉向命令地。
簡單的說。任何一名艦長都對自己所在地戰艦有充分的了解。知道戰艦的加速度是多少。轉向速度是多少。因此。在敵驅逐艦發射了魚雷之後。除了大副要立即根據敵魚雷的航速計算命中時間之外。艦長還得在瞬間計算出戰艦能否通過加速航行離開魚雷的攻擊扇區。或者是通過轉向來縮小被魚雷擊中的可能性。如果可能的話。任何一名艦長都會選擇前一種規避方法。隻是。在絕大部分時候。戰列艦都沒有可能通過加速。或者減速的方式避開射來的魚雷。
這樣一來。艦長就得立即計算出開始轉向的時間。
因爲戰列艦的排水量達到了數萬噸。其慣性質量也就達到了數萬噸。如此龐然大物。即不可能立即開始轉向。也不可能在轉向之後立即停下來。所以如果轉向時間過晚或者過早。都有可能将其寬大的側面暴露在魚雷面前。而不可能把中雷概率降到最低限度。
相對而言。“松江府”号受到的威脅就要小得多了。
美軍驅逐艦大概在七千米的距離上發射了魚雷。對于航速六十節的魚雷來說。大概需要二百三十秒才能跑完這段距離。而在此期間。對航速已經達到了十八節。且還在繼續加速前進的戰列艦來說。足以航行二千多米。因此。美軍驅逐艦在設定相鄰兩條魚雷的航線夾角時。會使其在七千米外的間隔距離爲二百米到二百五十米之間。顯然。這差不多就是一艘“省”級戰列艦的長度。
隻要艦長把握好轉向的時間。在魚雷射到地時候。“松江府”号完全能夠轉過九十度。從而将艦尾對準魚雷來襲的方向。這樣一來。戰艦暴露在魚雷面前的水線長度僅三十多米。爲艦長的七分之一而已。因此。中雷的概率也爲之前的七分之一。如果戰艦不轉向。戰艦将有百分之百的可能被一條魚雷擊中。而戰艦轉向之後。就隻有百分之一十四都機會被魚雷擊中。
結果。“松江府”号上的官兵都是虛驚一場。
可是。“遼省”号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當時。射向“遼省”号地魚雷多達二十七條(僅有一艘驅逐艦上一具魚雷發射器出了故障。有三條魚雷沒有發射出去)。雖然參加攻擊的三艘驅逐艦的艦長并沒有相互溝通。都是各自設定魚雷的航向與航向夾角。但是這并沒有任何影響。在與“松江府”号差不多地情況下。“廣州”号就算順利完成了轉向。其中雷概率也是“松江府”号的二點七倍。既達到了百分之三十九。
顯然。這已經不是很小的概率了。
更要命的是。就在“松江府”号準備轉向的時候。連續三枚十六英寸穿甲彈擊中了“遼省”号。且其中一枚就落在了航海艦橋下方地左側裝甲上。雖然在航海艦橋内指揮戰艦的艦長與大副都沒有陣亡。隻受了點撞傷。但是當二副在後艦橋内接替指揮戰艦時。已經錯過了轉向地最佳時機。
别說經驗豐富的艦長。肖定邦都看了出來。“遼省”号肯定要遭殃。
就在一條重型魚雷從“松江府”号左側大概二十米外的海面下穿過的時候。“遼省”号的艦尾左側被第一條魚雷擊中。随即又有二條魚雷集中了該艦的左舷。命中點分别距離艦首三十米與七十五米。
因爲魚雷在攻擊戰列艦的時候。航行深度一般都會設定在七米。至少也會設定在五米以下。所以魚雷在擊中戰艦。發生爆炸之後。并不會像穿甲彈那樣産生明亮地火光。爆炸聲也要沉悶得多。可是有一點是不容否定的。魚雷的破壞力遠超過了任何一種穿甲彈。這不但是因爲魚雷裝填的炸藥更多。還因爲魚雷攻擊的是水面以下的艦體。且海水的密度是空氣的千倍以上。且幾乎不可壓縮。能夠最大限度的傳導爆炸産生的沖擊波。從而對艦體造成更加緻命地損傷。
連續被三條重型魚雷命中。如果換成其他型号地戰列艦。恐怕立即就會沉沒。
不得不承認。“省”級戰列艦在水下防護方面确實下了很大的功夫。隻是其設計地防魚雷能力僅爲四百五十公斤TNT炸藥。而美軍新式重型魚雷的裝藥量達到了一千五百磅。也就是大概六百八十公斤。
再好的防魚雷結構也不可能使戰艦在遭到魚雷攻擊之後安然無恙。隻是爲戰艦上的官兵争取到了更多的時間。要麽是棄艦逃生的時間。要麽是拯救戰艦的時間。
顯然。“遼省”号的指揮官選擇了後者。
在艦體開始左傾之後。代替指揮的二副就立即下令向右舷中部的二個隔艙注水。以保持戰艦的橫向平衡。同時。至少有六支損管隊沖向了戰艦左側的受損區域。
要想拯救這艘戰艦。就得在盡量短的時間之内阻止損傷蔓延。
不說别的。能否及時修複受損區域附近其他艙室的水密門。阻止海水灌入未受損的艙室。就有着決定性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如果不能在前十五分鍾之内采取行動。損傷就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也就在這個時候。第31艦隊突然從“遼省”号南面大概七海裏處沖了出來。而且朝着美軍第51艦隊所在的方向直奔而去。
不明就裏的。還以爲鄭恩博在舍命救助“遼省”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