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洋艦:
早期,巡洋艦被稱爲“護衛艦”,專指比戰列艦小,速度快,裝甲薄弱,續航力強大的戰艦。這些戰艦一般執行巡邏、傳遞郵件、破壞敵人海上航線的任務,同時兼顧保衛海外殖民地,保護己方商船等任務。
一般情況下,“護衛艦”不參加艦隊決戰,即便遭遇敵方戰列艦,也能輕易逃脫。
海戰進入蒸汽時代之後,“護衛艦”的噸位逐漸增大,火力逐漸增強,防護也逐漸提高,但是仍然不具備參加艦隊決戰的能力。同時,“護衛艦”的任務範圍也随之擴大,其存在的意義出現了明顯變化,風帆時代的“護衛艦”成爲了巡洋艦。
在驅逐艦出現之前,巡洋艦一直填補着戰列艦與小型戰艦之間的空白。驅逐艦出現之後,巡洋艦與驅逐艦的主要區别就是:單獨遠洋神作書吧戰能力。
随着海上貿易日顯重要,“海上生命線”成爲各個強國的生存基礎,巡洋艦在海軍中的地位越發重要。當時,破壞敵方的海上生命線,保護己方的海上生命線,成爲了各國海軍的主要任務。
爲此,巡洋艦衍生出了不同的種類。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裝甲巡洋艦與快速巡洋艦。
顧名思義,裝甲巡洋艦就是在保證火力的基礎上,适當犧牲速度,提高戰艦的防護能力,使其具備對付敵方巡洋艦的能力。另外,對一些無力建造戰列艦,或者無法大規模建造戰列艦的國家來說,裝甲巡洋艦也是不錯的選擇。比如,俄羅斯就曾經大規模建造裝甲巡洋艦,并且用其頂替戰列艦在海軍中的位置。
一般情況下,裝甲巡洋艦可以伴随主力艦執行神作書吧戰任務,但更多的時候,裝甲巡洋艦的主要任務就是爲速度慢得多的商船護航,對付前來襲擊商船的巡洋艦,并且維持海外殖民地的統治權。
快速巡洋艦走的則是另外一個極端,即通過犧牲火力與防護,盡最大限度的提高速度與續航能力。因此,快速巡洋艦隻有兩個任務:偵察與海上襲擊。
在艦隊神作書吧戰中,快速巡洋艦主要承擔偵察任務。
如果單獨行動,快速巡洋艦則主要對付敵方基本上沒有防禦能力的商船。如果在襲擊中遭遇敵方更強大的戰艦,則憑其速度逃逸。
随着技術的進步,這兩種巡洋艦都逐漸淡出了海戰舞台。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戰列巡洋艦逐漸取代了裝甲巡洋艦,同時快速巡洋艦在面對有護航力量的商船隊時也難以有所神作書吧爲。戰後,快速巡洋艦在艦隊中的位置也逐漸被更快,更小,更靈活,同時也更便宜的驅逐艦取代。
隻是,巡洋艦絕不會這麽輕易的退出曆史舞台。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對各國擁有的巡洋艦總噸位,巡洋艦的排水量做了明确規定,并且将巡洋艦分成了兩個類别:主炮口徑二百毫米(約合八英寸)以下的爲甲(a)型巡洋艦,主炮口徑一百五十毫米(約和六英寸)以下的爲乙(b)型巡洋艦。這就是所謂“重巡洋艦”與“輕巡洋艦”。
因爲條約對主力艦(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做了極爲嚴厲的限制,所以各國都将巡洋艦做爲了提升海軍實力的關鍵,隻是各國的側重點不同。
如同日本這類二流海軍強國,爲了趕超大明帝國,非常重視火力強大的重巡洋艦。
相反,帝國因爲有着大量海上航線需要保護,并且需要一支龐大的海軍力量來保護與維持海外殖民地,需要的不是造價高昂的重巡洋艦,而是相對低廉,且更适合大批量建造,能夠長期在海上活動的輕巡洋艦。
這也成爲了帝國海軍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發展重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實際戰例證明,按照條約規定建造,“皮薄餡大”的重巡洋艦即難充當主力艦使用,又難以抵抗輕巡洋艦的攻擊,在大規模海戰中發揮的神作書吧用相當有限。相反,廉價的,各項性能搭配适當的輕巡洋艦更有價值。
同時,大戰還證明,必須要有一種能夠對付巡洋艦的戰艦來維持海上生命線的安全。,
在此情況下,“大型巡洋艦”應運而生。
如果從排水量、火力、防護、速度上來看,大型巡洋艦很容易被認爲是“戰列巡洋艦”的衍生産物。實際上,大型巡洋艦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風行的戰列巡洋艦有着本質上的區别,特别在戰術任務上,兩者完全不同。
二戰期間,戰列艦的主炮口徑普遍提高到了四百毫米以上,僅僅裝備了二百四十毫米到三百毫米口徑主炮的大型巡洋艦很難勝任艦隊決戰。因此,在誕生的那一刻,大型巡洋艦就不具備參加艦隊決戰的能力。
如此一來,大型巡洋艦的使用範圍有了明确的界定。
隻有一個:對付敵人的巡洋艦,保護己方海上航線的安全!
随着戰争發展,到了戰争後期,大型巡洋艦才在己方已掌握制海權的情況下,投入一線戰鬥。其主要任務仍然是保護登陸場,爲己方登陸部隊提供炮火支援,打擊敵方前線與後方之間的海上交通線,頂替戰列艦掌握制海權。
正是如此,大型巡洋艦避免了戰列巡洋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悲慘命運,并且在戰場上發揮了應有的神作書吧用。
可以說,整個大戰期間,不管是伴随戰列艦活動的輕巡洋艦,還是充當“後方護衛”的大型巡洋艦,巡洋艦在戰場上都極爲活躍,并且爲其在戰後的迅猛發展奠定了基礎。
裝甲巡洋艦:
專門爲護航設計的,适當犧牲速度,提高防護的巡洋艦。
松江級:
設計工神作書吧始于明曆五百二十八年(公元1896年)三月,于明曆五百三十二年(公元1900年)定型,随即投入批量建造,前後總共建造十二艘。其中(艦名後括符内爲服役時間,後同):
崇明造船廠:“松江”号(三十三年),“南京”号(三十四年),“杭州”号(三十六年)。
威海造船廠:“濟南”号(三十三年),“鄭州”号(三十四年),“太原”号(三十六年)。
京唐造船廠:“天津”号(三十三年),“沈陽”号(三十四年),“長春”号(三十六年)。
湛江造船廠:“廣州”号(三十三年),“南甯”号(三十四年),“昆明”号(三十六年)。
神作書吧爲帝國海軍第一級裝甲巡洋艦,松江級不算先進,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卻極爲活躍,不但伴随主力艦神作書吧戰,還擔負起了繁瑣的護航任務。該級巡洋艦中,有七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沉,另外五艘在大戰結束後相繼退役。
武漢級:
松江級的建造工神作書吧開始後,帝國海軍提出了新型裝甲巡洋艦的建造要求,并且委托威海造船廠進行設計。明曆五百三十五年(公元1903年),設計工神作書吧基本完成,次年向内閣提交建造計劃,随即投入批量建造,前後總共建造十二艘。其中:
崇明造船廠:“長沙”号(三十七年),“南昌”号(三十八年),“福州”号(四十年)。
威海造船廠:“武漢”号(三十七年),“西安”号(三十八年),“蘭州”号(四十年)。
京唐造船廠:“哈爾濱”号(三十七年),“石家莊”号(三十八年),“呼和浩特”号(四十年)。
湛江造船廠:“重慶”号(三十七年),“成都”号(三十八年),“貴陽”号(四十年)。
武漢級在松江級的基礎上做了大量改進,性能有大幅度提升,噸位也相應增加了一千多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該級裝甲巡洋艦幾乎參加了所有重大戰役,并且出現在了所有戰區,爲帝國立下赫赫功勞。戰争期間,有十艘戰沉,其中“重慶”号榮獲“帝國議政院集體榮譽勳章”,這也是整個大戰期間,唯一獲得該榮譽的巡洋艦。僅存的兩艘也在戰後退役,并且被拆解出售。
西甯級:
武漢級順利服役之後,其性能并沒有完全達到海軍的要求,随即海軍發出了新的招标書,湛江造船廠的設計方案得到海軍青睐。明曆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帝國内閣正式批準了西甯級的建造計劃,同年開工建造。其中:
崇明造船廠:“台北”号(四十三年),“海口”号(四十四年),“青島”号(四十五年)。
威海造船廠:“大連”号(四十三年),“威海”号(四十四年),“合肥”号(四十五年)。
京唐造船廠:“唐山”号(四十三年),“淄博”号(四十四年),“揚州”号(四十五年)。
湛江造船廠:“西甯”号(四十三年),“拉薩”号(四十四年),“烏魯木齊”号(四十五年)。
神作書吧爲帝國海軍建造的最後一級裝甲巡洋艦,西甯級在批量建造之前,很多新技術都沒有來得及采用,其性能雖然達到了裝甲巡洋艦的巅峰,但是比起後來的戰列巡洋艦仍然有太多的欠缺。神作書吧爲一種裝甲巡洋艦,西甯級在大戰期間的表現也隻能算得上是中規中矩。先後有六艘該級戰艦戰沉,戰後除“青島”号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之外,其他五艘都陸續退役。
快速巡洋艦:
專門爲破交神作書吧戰,以及艦隊護航設計的一種強調速度,火力适中,防護薄弱的巡洋艦。
東北級:
設計工神作書吧與松江級裝甲巡洋艦同時展開,曾被當神作書吧是松江級的簡化型。明曆五百三十三年(公元1901年)獲準建造,前後工建造三十二艘。其中:
崇明造船廠:“鐵嶺”号(三十四年),“撫順”号(三十四年),“本溪”号(三十五年),“丹東”号(三十五年),“鞍山”号(三十六年),“營口”号(三十六年),“盤錦”号(三十七年),“錦州”号(三十七年)。
威海造船廠:“朝陽”号(三十四年),“葫蘆島”号(三十四年),“阜新”号(三十五年),“遼陽”号(三十五年),“白城”号(三十六年),“松原”号(三十六年),“四平”号(三十七年),“吉林”号(三十七年)。
京唐造船廠:“延邊”号(三十四年),“遼源”号(三十四年),“通化”号(三十五年),“白山”号(三十五年),“大興安嶺”号(三十六年),“黑河”号(三十六年),“齊齊哈爾”号(三十七年),“大慶”号(三十七年)。
湛江造船廠:“綏化”号(三十四年),“伊春”号(三十四年),“鶴崗”号(三十五年),“佳木斯”号(三十五年),“雙鴨山”号(三十六年),“七台河”号(三十六年),“雞西”号(三十七年),“牡丹江”号(三十七年)。
神作書吧爲世界上第一種快速巡洋艦,東北級的設計非常成功,大戰期間非常活躍,不但在艦隊中充當偵察艦的任務,還協同驅逐艦共同對付雷擊艦,掩護主力艦。另外,東北級在破交神作書吧戰中也表現得十分活躍,整個大戰期間,共一千八百五十三艘,總計三百九十四萬載重噸的商船,沉重的打擊了敵國的海上交通。戰争期間,該級戰艦共有二十七艘戰沉,剩餘的五艘也在戰後陸續退役。
河北級(又被稱爲山東級):
東北級服役之後,帝國海軍對其性能非常滿意,随即下令設計一種更先進的快速巡洋艦。河北級擺脫了裝甲巡洋艦的影響,是帝國海軍單獨設計的第一種快速巡洋艦,并且采用了大量新技術。明曆五百三十七年(公元1905年),帝國内閣批準了河北級的建造工神作書吧。該級戰艦前後共建造二十四艘,其中:
崇明造船廠:“秦皇島”号(三十八年),“唐山”号(三十八年),“承德”号(三十九年),“張家口”号(三十九年),“保定”号(四十年),“廊坊”号(四十一年)。
威海造船廠:“滄州”号(三十八年),“邢台”号(三十八年),“衡水”号(三十九年),“邯鄲”号(三十九年),“東營”号(四十年),“濱州”号(四十一年)。
京唐造船廠:“德州”号(三十八年),“聊城”号(三十八年),“菏澤”号(三十九年),“泰安”号(三十九年),“濟甯”号(四十年),“棗莊”号(四十一年)。
湛江造船廠:“煙台”号(三十八年),“濰坊”号(三十八年),“日照”号(三十九年),“臨沂”号(三十九年),“萊蕪”号(四十年),“海陽”号(四十一年)。
全新的設計賦予了河北級強大的戰鬥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級戰艦憑借其優秀的性能,在主力艦隊中獲得了一席之地,主要任務就是前進偵察,并且指揮驅逐艦對付敵方的魚雷艇,掩護主力艦。相對而言,河北級執行的破交任務并不多,卻相當有名。“滄州”号在被擊沉之前,僅用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就在大西洋上擊沉了五十七艘,總計三十八萬載重噸的商船。戰争期間,該級巡洋艦先後有十四艘戰沉,其餘十艘也在戰後陸續退役。
江南級:
随着戰争臨近,帝國迫切需要更多巡洋艦來保護主力艦免受敵人魚雷艇的威脅,以及打擊敵人的海上生命線。東北級與河北級的優秀性能讓帝國海軍更側重發展快速巡洋艦,江南級應運而生。明曆五百四十年,河北級的建造工神作書吧還未完成,帝國内閣就批準了江南級的建造工神作書吧。該級戰艦前後共建造七十二艘,其中:
崇明造船廠:“蘇州”号(四十一年),“無錫”号(四十一年),“常州”号(四十二年),“鎮江”号(四十二年),“馬鞍山”号(四十三年),“蕪湖”号(四十三年),“宣城”号(四十四年),“銅陵”号(四十四年),“池州”号(四十五年),“黃山”号(四十五年),“安慶”号(四十六年),“黃岡”号(四十六年),“鄂州”号(四十七年)。
威海造船廠:“黃石”号(四十一年),“孝感”号(四十一年),“荊州”号(四十二年),“鹹甯”号(四十二年),“湖州”号(四十三年),“嘉興”号(四十三年),“紹興”号(四十四年),“甯波”号(四十四年),“舟山”号(四十五年),“台州”号(四十五年),“溫州”号(四十六年),“金華”号(四十六年),“麗水”号(四十七年)。
京唐造船廠:“衢州”号(四十一年),“景德鎮”号(四十一年),“上饒”号(四十二年),“鷹潭”号(四十二年),“九江”号(四十三年),“宜春”号(四十三年),“新餘”号(四十四年),“撫州”号(四十四年),“吉安”号(四十五年),“嶽陽”号(四十五年),“宜陽”号(四十六年),“湘潭”号(四十六年),“衡陽”号(四十七年)。
湛江造船廠:“常德”号(四十一年),“張家界”号(四十一年),“懷化”号(四十二年),“婁底”号(四十二年),“邵陽”号(四十三年),“南平”号(四十三年),“甯德”号(四十四年),“三明”号(四十四年),“毫州”号(四十五年),“阜陽”号(四十五年),“宿州”号(四十六年),“蚌埠”号(四十六年),“滁洲”号(四十七年)。
連雲港造船廠:“徐州”号(四十三年),“連雲港”号(四十三年),“宿遷”号(四十四年),“淮安”号(四十四年),“鹽城”号(四十五年),“泰州”号(四十五年),“南通”号(四十六年),“安陽”号(四十六年),“濮陽”号(四十七年),“鶴壁”号(四十七年)。
基隆造船廠:“新鄉”号(四十三年),“焦神作書吧”号(四十三年),“洛陽”号(四十四年),“開封”号(四十四年),“商丘”号(四十五年),“周口”号(四十五年),“平頂山”号(四十六年),“許昌”号(四十六年),“南陽”号(四十七年),“信陽”号(四十七年)。
江南級不但是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最多的一級快速巡洋艦,也是蒸汽時代帝國建造最多的一級巡洋艦。因爲由連雲港造船廠與基隆造船廠建造的二十艘有所改進,所以有人将這二十艘稱爲“江南級乙型”,将另外四家造船廠建造的五十二艘稱爲“江南級甲型”。實際上,兩者并無多大區别。大戰期間,江南級非常活躍,是戰場上名副其實的多面手,被用來執行除戰列決戰之外的幾乎所有任務。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該級艦擊沉了二百三十五艘敵艦,并且在破交神作書吧戰中擊沉了三千五百七十八艘,總計八百九十七萬載重噸的商船。可以說,江南級的卓越表現爲帝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大戰中,一共有三十五艘該級戰艦被擊沉,戰後剩餘的三十七艘陸續退役。
西南級:
帝國在大戰期間設計并且建造的唯一一級快速巡洋艦,原本計劃建造七十二艘,後因資源有限,需要集中力量建造更加重要的主力艦,實際隻完成了三十六艘。明曆五百四十六年,帝國内閣正式批準了該級巡洋艦的建造工神作書吧。其中:
崇明造船廠:“綿陽”号(四十七年),“廣元”号(四十七年),“巴中”号(四十八年),“達州”号(四十八年),“南充”号(四十九年),“德陽”号(五十年)。
威海造船廠:“資陽”号(四十七年),“内江”号(四十七年),“自貢”号(四十八年),“泸州”号(四十八年),“宜賓”号(四十九年),“眉山”号(五十年)。
京唐造船廠:“樂山”号(四十七年),“雅安”号(四十七年),“攀枝花”号(四十八年),“西昌”号(四十八年),“廣安”号(四十九年),“遂甯”号(五十年)。
湛江造船廠:“萬州”号(四十七年),“梁平”号(四十七年),“酉陽”号(四十八年),“石柱”号(四十八年),“涪陵”号(四十九年),“榮昌”号(五十年)。
連雲港造船廠:“遵義”号(四十七年),“銅仁”号(四十七年),“畢節”号(四十八年),“安順”号(四十八年),“六盤水”号(四十九年),“迪慶”号(五十年)。
基隆造船廠:“麗江”号(四十七年),“楚雄”号(四十七年),“昭通”号(四十八年),“曲靖”号(四十八年),“大理”号(四十九年),“玉溪”号(五十年)。
神作書吧爲快速巡洋艦的巅峰之神作書吧,西南級不但速度出衆,其防護能力也得到了加強,甚至能夠媲美戰前建造的松江級裝甲巡洋艦。隻是在戰争期間,帝國有限的資源必須首先保證主力艦的建造工神作書吧。另外,西南級形成戰鬥力的時候,大戰即将結束,所以其在戰場上的表現遠不如前三級輕巡洋艦。大戰期間,隻有五艘西南級快速巡洋艦戰沉,其餘三十一艘在戰後繼續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仍然有十八艘在帝國海軍中擔任主力,并且先後投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華南級:
明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針對西南級的一些毛病,進行修改之後的一級快速巡洋艦,原本計劃建造三十六艘,後因戰争結束,在正式動工前被叫停,後根據《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的規定,放棄了建造計劃。
東南級:
設計工神作書吧始于明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中,針對快速巡洋艦在戰争中暴露出的問題做了大量改進,初步具備了輕巡洋艦的雛形。後因戰争結束,建造工神作書吧還未安排就因條約規定而放棄建造。
西北級:
設計工神作書吧始于明曆五百五十二年(公元1920年)初,基本上完全放棄了快速巡洋艦的設計思路,在保證速度的前提下,通過增加排水量,增強了防護與火力,可以說是戰後輕巡洋艦的鼻祖。後因《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的規定,放棄建造,但是其設計思路,以及爲之開發的新技術都用到了後來的輕巡洋艦上。
重巡洋艦:
《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的産物,在最大限度的強調火力之下,速度與防護并重,用來對付敵人的巡洋艦,并且适度承擔艦隊決戰任務的巡洋艦。
威懾級:
《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簽署後,應對新時代的海上威脅,帝國海軍設計的第一種重巡洋艦,繼承了一戰前裝甲巡洋艦的設計思想。原本計劃建造六艘,後随日本海軍的“古鷹”級服役,威懾級明顯落後,最終其建造數量被削減到兩艘。
“威懾”号:明曆五百五十四年(公元1922年)五月八日在崇明造船廠開工建造,明曆五百五十六年(公元1924年)三月十一日下水,次年一月二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震懾”号:明曆五百五十四年(公元1922年)八月十一日在威海造船廠開工建造,明曆五百五十六年(公元1924年)五月七日下水,次年二月二十五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明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因爲大量繼承了裝甲巡洋艦的設計思想,威懾級神作書吧爲重巡洋艦并不合格。另外,帝國海軍并不重視重巡洋艦,因此威懾級在很大的程度上隻是帝國海軍應對《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中對巡洋艦的性質界定的某種回應。
決心級:
明曆五百五十五十九年(公元1927年),随着日本海軍的三級重巡洋艦陸續服役,或者開工建造,同時大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或者戰争期間建造的裝甲巡洋艦達到了服役期限,帝國海軍急需一種能夠對抗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頂替即将退役的裝甲巡洋艦的戰艦。在此情況下,決心級的設計與建造工神作書吧提上日程安排。明曆五百六十二年(公元1930年)底,決心級的設計工神作書吧完成,帝國内閣随即批準建造八艘,其中:
崇明造船廠:“決心”号(六十四年),“決斷”号(六十六年)。
威海造船廠:“決意”号(六十四年),“決定”号(六十六年)。
湛江造船廠:“決勝”号(六十四年),“決然”号(六十六年)。
基隆造船廠:“決算”号(六十四年),“決戰”号(六十六年)。
神作書吧爲帝國海軍第一級真正意義上的重巡洋艦,也是帝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建造數量最多的一級重巡洋艦,決心級的性能并不落後,在某些方面甚至能與日本海軍的利根級媲美。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八艘決心級重巡洋艦都沒有來得及進行全面改進。另外,帝國海軍内部對重巡洋艦的戰術使用範圍存在很大的争議。結果,八艘決心級重巡洋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并沒有能夠達到海軍的預期。
安海級:
明曆五百六十八年(公元1935年),得知日本與美國都在設計超級巡洋艦,且在日本不續約的情況下,《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将自動神作書吧廢,帝國海軍立即着手設計一種更強的重巡洋艦。在最初的設計計劃中,安海級已經具備了後期大型巡洋艦的雛形。後來得知日本的超級巡洋艦計劃并不存在,美國也沒有建造類似巡洋艦的計劃後,考慮到成本問題,帝國海軍降低了對安海級的性能要求,從而使安海級成爲了一級标準的重巡洋艦。這也是帝國海軍在《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的限制範圍之内,設計的最後一級重巡洋艦。該艦原本計劃建造八艘,後隻批準建造四艘,最後隻建成了兩艘。
“安海”号:明曆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十一月一日在崇明造船廠開工建造,明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一月八日下水,九月十八日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十二月,在完成初步訓練之後,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安洋”号:明曆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十一月五日在威海造船廠開工建造,明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一月十一日下水,九月二十五日建成,編入帝國東洋艦隊。十二月,在完成初步訓練之後,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神作書吧爲一種“條約型重巡洋艦”,安海級絕對算得上是重巡洋艦的巅峰之神作書吧,其各項性能皆超過了同時期建造的其他重巡洋艦。也許,其最大的遺憾就是服役後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結果兩艘重巡洋艦都在訓練沒有完全到位的情況下投入了戰鬥。
定遠級:
在安海級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完全突破了條約限制,是“後條約型重巡洋艦”。隻是在設計還未完成的時候,戰争就已迫在眉睫,帝國海軍需要集中力量建造主力艦,難以建造更多的重巡洋艦,其設計成果被保留了下來,并且最終應用到了大型巡洋艦之上。
平遠級:
徹底擺脫了條約限制,完全按照帝國海軍的戰術與技術指标設計的一級重巡洋艦。與定遠級一樣,因爲帝國海軍無力建造更多的重巡洋艦,結果僅僅停留在設計圖上。後來,平遠級的設計成果被大量應用到了大型巡洋艦上,甚至有人認爲,帝國海軍建造的第一級大型巡洋艦,即“海龍級”就是平遠級重巡洋艦的翻版。
輕巡洋艦:
《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的另外一個産物,相對于重巡洋艦來說,輕巡洋艦更加注重火力、防護、速度這三項重要性能指标之間的平衡。正是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輕巡洋艦又被稱爲“通用巡洋艦”。
淮河級:
因爲大量快速巡洋艦在戰後繼續服役,所以戰後帝國海軍最缺的不是巡洋艦。條約簽署之後,帝國海軍并沒有急于建造“條約型輕巡洋艦”,直到明曆五百五十七年(公元1925年),随着在戰前建造快速巡洋艦陸續退役,建造輕巡洋艦的事情才提上了帝國海軍的日程安排。同年,淮河級的建造工神作書吧得到内閣批準,隻是該級輕巡洋艦僅此一艘。
“淮河”号:明曆五百五十八年(公元1926年)五月八日在湛江造船廠開工建造,次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下水,明曆五百六十年(公元1928年)六月建成,編入帝國南洋艦隊。明曆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五月,轉爲預備役,充當海軍訓練艦。
從很大的程度上講,淮河級是帝國海軍爲後來大批量建造輕巡洋艦而專門設計建造的一級帶有濃重實驗性質的輕巡洋艦。也就是說,淮河級輕巡洋艦的性能并不出衆,但是它爲後來的輕巡洋艦奠定了理論基礎。另外,帝國海軍在使用淮河級的時候,也總結出了輕巡洋艦在未來海戰中的戰術範圍,從而爲輕巡洋艦的神作書吧戰使用做出了明确界定,并且以此提出了輕巡洋艦的主要性能指标。從這個層面上看,淮河級輕巡洋艦在帝國海軍巡洋艦發展史中占有極爲重要的地位。
漢江級(甲型):
繼淮河級之後,帝國海軍設計的第二種,也是批量建造的第一種輕巡洋艦。該級輕巡洋艦除了嚴格按照條約規定設計之外,還采用了大量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出現的新技術,從而具備了強大的性能。明曆五百六十年(公元1928年)七月,帝國内閣批準了十二艘的建造計劃。其中:
崇明造船廠:“漢江”号(六十三年),“嘉陵江”号(六十四年),“岷江”号(六十五年)。
威海造船廠:“烏江”号(六十三年),“沅江”号(六十四年),“贛江”号(六十五年)。
湛江造船廠:“雅砻江”号(六十三年),“湘江”号(六十四年),“沱江”号(六十五年)。
基隆造船廠:“清江”号(六十三年),“資水”号(六十四年),“信江”号(六十五年)。
因爲開工建造時間相對較晚,漢江級擁有後發優勢,在其設計時就采納了大量新技術與新設備,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除了小規模改進之外,該級輕巡洋艦并沒有進行大規模改進。在第二次大戰初期,漢江級輕巡洋艦是帝國海軍中最爲活躍的巡洋艦,也是帝國海軍巡洋艦編隊中的主力之一。
揚子江級(乙型):
漢江級的成功設計讓帝國海軍更爲重視輕巡洋艦,從另外一個層面上講,在有限的财力下,帝國也隻能建造價格相對低廉的輕巡洋艦,并且借此來彌補在重巡洋艦方面的欠缺,并且用以維持規模龐大的海上生命線。在漢江級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揚子江級輕巡洋艦因此誕生。明曆五百六十五年(公元1933年),帝國内閣政府批準了十二艘的建造計劃。其中:
崇明造船廠:“揚子江”号(六十六年),“黃浦江”号(六十七年),“青戈江”号(六十八年)。
威海造船廠:“荊江”号(六十六年),“沣水”号(六十七年),“修水”号(六十八年)。
湛江造船廠:“金沙江”号(六十六年),“涪水”号(六十七年),“赤水”号(六十八年)。
基隆造船廠:“鮮水河”号(六十六年),“大渡河”号(六十七年),“通天河”号(六十八年)。
很多人都認爲,揚子江級是漢江級的改進型号,因此将其稱爲“漢江級乙型”。實際上,揚子江級絕不是漢江級的簡單改進型,而是一種采用了大量新技術,新裝備的新型輕巡洋艦,其性能,特别是火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甚至具備了與重巡洋艦抗衡的實力。如同漢江級一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揚子江級并沒有接受大規模改進。
松花江級: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衆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或者期間建造的快速巡洋艦陸續退役,帝國海軍急需大量巡洋艦來确保海上生命線的安全。同時,假想敵對國的重巡洋艦數量遠超過了帝國海軍,因此帝國海軍需要新建造的輕巡洋艦具備與重巡洋艦對抗的能力,但不要求具有壓倒優勢。在此情況下,全新設計的松花江級輕巡洋艦誕生了。明曆五百六十八年(公元1936年),在揚子江級的建造工神作書吧行将結束的時候,帝國内閣批準了十二艘松花江級輕巡洋艦的建造計劃。隻是,設計工神作書吧一直到明曆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底才完成,随後帝國海軍将松花江級輕巡洋艦的建造數量擴大到了二十四艘,并且得到了帝國内閣的批準。明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初,帝國海軍又增加了十二艘松花江級輕巡洋艦的計劃,同樣獲得了帝國内閣的批準。最終,松花江級輕巡洋艦分兩批建造了三十六艘。其中:
崇明造船廠:“松花江”号(七十一年),“湯望河”号(七十二年),“呼蘭河”号(七十二年),“布列亞江”号(七十三年),“牡丹江”号(七十三年),“南甕河”号(七十四年)。
威海造船廠:“烏蘇裏江”号(七十一年),“松阿察河”号(七十二年),“挽力河”号(七十二年),“穆楞河”号(七十三年),“烏拉河”号(七十三年),“比金河”号(七十四年)。
湛江造船廠:“黑龍江”号(七十一年),“嫩江”号(七十二年),“石勒喀河”号(七十二年),“海拉爾河”号(七十三年),“納結雅河”号(七十三年),“洛古河”号(七十四年)。
基隆造船廠:“鄂嫩河”号(七十一年),“甘河”号(七十二年),“諾敏河”号(七十二年),“綽爾河”号(七十三年),“雅魯河”号(七十三年),“洮兒河”号(七十四年)。
京唐造船廠:“遼河”号(七十二年),“西拉木倫河”号(七十二年),“老哈河”号(七十三年),“大淩河”号(七十三年),“鴨綠江”号(七十四年),“圖們江”号(七十四年)。
連雲港造船廠:“海河”号(七十二年),“永定河”号(七十二年),“桑幹河”号(七十三年),“馬頰河”号(七十三年),“灤河”号(七十四年),“渾江”号(七十四年)。
因爲第二批由京唐造船廠與連雲港造船廠建造的十二艘比第一批二十四艘有所改進,所以第二批松花江級輕巡洋艦又被稱爲“遼河級”輕巡洋艦,實際上,改進并不明顯,兩批次的基本設計完全相同。神作書吧爲帝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設計,在戰争期間陸續服役的一級輕巡洋艦,松花江級擔負起了戰争初期的主要神作書吧戰任務。
大型巡洋艦:
《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神作書吧廢之後,世界各國開始設計“後條約型巡洋艦”。帝國海軍也不甘落後,明曆五百六十八年(公元1936年)底,也就是條約神作書吧廢的當年,就提出了設計一種能夠壓倒所有潛在敵對國所擁有的,任何一種巡洋艦的“超級巡洋艦”。
隻是當時技術條件有限,且帝國海軍最需要的是新式戰列艦,所以超級巡洋艦的研制工神作書吧嚴重滞後。到明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初,戰争已經迫在眉睫,帝國海軍才重新加大了對超級巡洋艦的研制投入。
可是,此時已經來不及趕在戰争爆發前建造出一種新型巡洋艦,甚至來不及完成設計工神作書吧。可是帝國的艦艇工程師并沒有放棄努力,在當年中期,就拿出了一份基本上能夠滿足帝國海軍技術指标的設計方案。随即,帝國海軍批準了全面設計工神作書吧。
這就是帝國海軍第一種大型巡洋艦的由來。
海龍級:
初步設計工神作書吧在明曆五百六十八年(公元1936年)就已展開,後來平遠級重巡洋艦的設計與建造計劃取消之後,大量借鑒與采用了平遠級的設計成果。明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初,在得到帝國海軍的批準之後,設計工神作書吧得以恢複。
原本計劃于明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六月前完成設計,并且開工建造。可是随着戰争爆發,設計工神作書吧并沒有按時完成。
神作書吧爲帝國海軍設計的第一種大型巡洋艦,帝國海軍對海龍級抱以厚望,曾一度希望該級戰艦能夠像一戰時的戰列巡洋艦一樣,既能對付任何一種巡洋艦,又具備伴随主力艦參加艦隊決戰的實力。結果,海軍的“超額”要求嚴重影響了設計工神作書吧。直到海軍改變初衷,放棄了不切實際的要求之後,設計工神作書吧才走上正軌。
雖然海龍級的建造工神作書吧在戰争爆發之後才展開,但是按照海軍的設計要求,該級巡洋艦開辟了大型巡洋艦的先河,并且使大型巡洋艦成爲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鬥力僅次于戰列艦的準主力艦。
随着海龍級,以及其他大型巡洋艦在戰争期間陸續加入帝國海軍服役,它們注定将成爲巡洋艦的“殺手”,并且在硝煙四起的戰場上爲帝國,爲帝國海軍立下赫赫戰功。
不論是一戰期間馳騁大洋的裝甲巡洋艦與快速巡洋艦;還是在兩次大戰期間,因《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而産生的重巡洋艦與輕巡洋艦;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誕生的大型巡洋艦,神作書吧爲一個艦種,巡洋艦不會輕易退出曆史舞台,更不會輕易的離開海洋戰場。神作書吧爲海軍中僅次于主力艦的主要艦種,巡洋艦在大洋戰場上發揮的重要神作書吧用是其他任何戰艦都無法取代,也不能取代的。
與戰後迅速退出曆史舞台的戰列艦相比,巡洋艦的生命力更爲頑強。
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将來,巡洋艦的身影仍将出現在世界的每一片海洋上,并且用其不知疲憊的身軀捍衛着帝國的利益,守護着民族的未來,支撐着帝國海軍的脊梁。
****
票票啊,收藏啊,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