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外界的物理溫度和我們感受到的溫度不一樣,那就說明我們已經失去了對溫度的感知能力。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我暫時還沒想明白,但有一點可以确定,那就是,這種情況應該是被設計出來的。
我在高溫環境感到清涼,那是因爲設計者,或者說操控者想讓我在火紅巨石上獲得行動能力。而洪胖子他們在相對涼爽的環境感到炙熱,那是因爲設計者不想讓他們踏上火紅巨石。
背後的設計者爲何要做如此區分,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我是瞳孔龍影,他們都不是。金四爺說得沒錯,這火紅巨石,确實隻有瞳孔龍影能夠踏上來。
既然背後的設計者讓我踏上火紅巨石,那他就一定留有血池的線索。這一次,我想到了溫度,因爲整個火紅巨石的機關設計都是在圍繞溫度做文章。
由于目前的我已經失去了對氣溫感知能力,那火紅巨石上的溫度好低我也很難感應到。假如火紅巨石表面的溫度并不一緻,血池所在處的溫度異于其他地方,那以我目前的狀态,明顯也察覺不到。
想到這,我當即彎下腰,伸手朝着火紅巨石表面摸去。當我手掌觸碰到火紅巨石表面的時候,一股燙手的高溫當即朝我傳來,讓我不由地會心一笑。和我猜想的一樣,手掌感應到的表面溫度果然與身體感應到的氣溫不一樣。
我沒有停下動作,而是連續換了五個地方,每個地方都用手掌進行溫度試探。結果很快就出來了,和我預想的一樣,這五個地方的表面溫度并沒有明顯的差異。
如果把火紅巨石看作一個物理平面,它每個地方的溫度都一樣,而隻有一個地方不一樣話。那麽,這個溫度不一樣的地方則極有可能是設計者留下的血池線索。
說不定,血池就隐藏在這個地方。
思路順了,行動也就變得高效起來。我從背包中掏出登山繩,一端綁定溫度計,一端握在手上。同時,我調出了溫度計的報警模式,一旦溫度波幅超過五攝氏度,它就會自動發出警示聲音。
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我拖動登山繩就可以快速檢測整塊火紅巨石,一旦發現溫度異常,即可第一時間停下來探尋血池。想想那些活在古代的瞳孔龍影,他們沒有科技文明,不得不用手掌丈量巨石表面的每一寸地方,讓我不由地感歎:活在當下,真好!
我快速拖動登山繩,朝着巨石邊緣走去。就這樣,我從左至右來回拖動,用溫度計丈量着火紅巨石的每一寸地方。原本以爲很快會有結果,事實卻是,我足足拖動了十分鍾,火紅巨石被我繞了個遍,溫度計卻一聲不發,仿佛啞巴了一樣。
難道我的判斷錯了?看着身後已經走過的巨石表面,我不禁困惑起來。誰知,困惑剛起,我還來不及深入思考,身後的溫度計就适時地發出了警報聲。
聽到警報聲,我知道,自己猜對了。
火紅巨石的機關,果然是圍繞溫度在做文章。
未作停留,我快速轉身,朝着溫度計報警的區域走去。這個區域,從外觀上看,和其他區域沒有任何區别,完全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然而,當我用手抓起溫度計的那一刻,就立馬感覺到了異常。高溫,近七八十度的高溫,燙得我條件反射般地縮回了手掌。
顯然,這個地方的溫度遠高于其他區域。我抓起溫度計,以此爲原點,開始測量周邊區域的溫度,并用瘋狗刀刻畫标記。很快,一個直徑大約五十公分的圓形出現在了我的面前。這個圓,圈外溫度四十五攝氏度,圈内溫度七十六攝氏度,差異極其明顯。
看着眼前瘋狗刀标識出來的圓圈,我腦海裏不禁浮現出之前見到過的血池。如果圓圈就是血池的話,那這個血池,可以說是我見到過的,最小的血池。
然而,圓圈是血池嗎?
這個問題,我暫時回答不了。
不過,暫時不代表永遠,我已經面對過那麽多血池,多少還是摸到了一些規律。這個規律,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血池嗜血,特别是瞳孔龍影的意念血。如果血池在這附近,我隻要劃破手掌,放出意念血,血池就一定能感應到。
說幹就幹,我掏出瘋狗刀,右手持刀,快速地朝着左手手掌割去。頓時,鮮血泉湧而出,順着手指滴落到火紅巨石表面。爲了确認圓圈所圈區域是否爲血池,我特意把血滴落到了圓圈之外。
如果圓圈内有血池,那我的鮮血應該會有朝圓圈内流動的趨勢。反之,如果圓圈内沒有血池,或者說這周邊都沒有血池,那我的鮮血應該會承自然狀态,朝着四方均勻擴散。
原本以爲要等幾分鍾才能看到結果,誰知,我的意念血剛滴落到巨石表面,就仿佛受到了某種力量的拉扯,竟然快速地朝着圓圈内流去。這種血流速度,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絕對不敢相信。
很快,我滴落在圓圈外部的意念血就幹幹淨淨地流到了圓圈内。更詭異的是,碰到我的意念血後,圓圈内的石頭表面竟然變了顔色,從火紅色變成了深紅色,猶如被血浸染了一樣,遠遠望去,就像一張圓形的血盆大嘴。
看到此種變化,我心裏清楚,血池找到了。圓圈所圈的位置就是血池,巨石上的血池。而我,現在要做的,就是繼續朝圓圈内滴入意念血,開啓血池,繼而打開神龍的第二把鎖。時間緊迫,我沒有多想,當即朝前走了兩步,伸手就要把滴血的手掌放入到圓圈的上空。
“且慢!”就在此時,拇指小金人的聲音突然在我腦海響起。這一次,小金人沒有嘻嘻哈哈,竟然表現得極其嚴肅。
“小金人,怎麽了?”我用意念問道。
“我剛剛感應到一股超強的吞噬力量,如果你繼續滴血的話,極有可能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