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顔玉很是高興,也不計較這些‘目光短淺’的家臣,起身就要離位回小女人那兒去,今夜得好好表揚一番,不知道小女人會有多得意,隻不定今個夜裏沒得她休息的。然而完顔玉才起身,文祥便從家臣中站了出來,說道:“王爺,張夫人帶回來了二十萬兩銀子,王妃已送入庫房,臣覺得正好軍艦隻置辦了一艘,經人下海測試,已經相當不錯,技術娴熟,臣鬥膽,可否向
王妃借走這二十萬兩銀子再添置幾艘軍艦如何?若是吳越國得知梅關打通,若乘機對咱們興王府城不利,咱們連艘下海應戰的軍艦都沒有。”
文祥說的句句在理,先前建的首艘軍艦,便費去了興王府城全部存餘下的銀兩,若不是堤防着吳越國,完顔玉也不至于這日夜操練的,連自己一把年紀了也得下水,熟悉水路。
完顔玉心裏很不高興,面上也冷了幾分,卻是猶豫着沒有說話。小女人前腳把銀子搬入庫房,他就後腳把銀子搬出來建造軍艦,怎麽說也得跟小女人商量商量吧。
完顔玉出了書房,幾位家臣靠近文祥,有人問:“先生,你說王爺會同意這事嗎?”
文祥卻看着那門口搖頭歎息,沒有回答衆位大臣的話,便一甩袖口也出了門。
完顔玉回到後院,看到張小環,宋青宛決定設宴,正與張小環說起這事,完顔玉就來了,完顔玉聽後自是同意了。
兩日後設宴,宴席上,宋青宛看到了許久不曾見的張義,張小環的侄孫,張獻文之子,這孩子今年十五歲,卻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有宋洐君教導,聽說是個文武雙全,不可多得的人才。
宋青宛多看了兩眼,坐在她側下邊座位的張小環卻是輕聲說道:“這孩子不束我管,這幾日問他去了哪兒,他也不說,神神秘秘的,我這幾個月在外,他簡直是放虎歸山,無法無天了。”
宋青宛忍不住笑了起來,“有其父便有其子,當初他父親你也管不了,如今這孩子,你也就放寬心吧,反正有宋洐君呢。”
“别說這事了,宋大人那邊早給我來信,在沒去梁國前,這孩子就從梅關回來了,那邊修繕工作一完結便坐不住了。”
宋青宛看着張小環帶着笑容的臉,内心一歎,張家唯一的獨苗,是張小環所有的希望,以後隻要他們在嶺南落下腳根,必不負當年張獻文之情。
宴席過後,完顔玉有事務要處理,卻舍不得宋青宛一個人回去,拉着她一同來了書房,剛才完顔玉席間高興,多喝了幾杯,回到書房,坐在長榻上,由着宋青宛爲他松松肩。
兩人還沒有說上幾句溫馨的話,書房外有人傳話,家臣要見完顔玉,說是有要事。
宋青宛就郁悶,自從來了興王府,夫妻兩見面的日子當真是屈指可數,完顔玉成日勞累,感覺做梁國的皇帝都沒有他這麽操勞的。
完顔玉睜開眼睛,臉色有些不好,“這些人就不能讓我松口氣麽?今個兒高興,偏偏還要來書房,瞧着這書房,我都不想進了。”
宋青宛從他身後俯身吻了吻他的額,接着往屏風後走去。
完顔玉見她藏好,才坐在主位,叫家臣進來。
家臣進來了,爲首的卻是文祥,看到文祥,完顔玉的臉色越發的不好看了,這幾日他看着小女人高興,沒有提那二十萬兩銀子的事,估計這些人要來摧了。果然文祥開口便說起那軍艦的事,這次卻是聽說吳越國的人馬也在造船,不過規模不大,爲興王府的安穩,文祥建議道:“若不是娘娘那二十萬兩銀子不好提,不如這費用由興王府城的富戶們出,這些世家
把控着整個嶺南的經濟已經上百年,自是積累了不少财富,隻要他們每位都抽出家财的一小部分,便夠咱們造船的經費。”這個提議,完顔玉倒是動心了,曆代嶺南都是官員流放之所,沒有一個真正管控的人,這些世家的權勢一天比一天大,财大氣粗的,又深得這本土人的習性,他們初來乍道,想要收稅有點些困難,何況往
年的稅賦能餘下多少且不說,化外之地人員少,人員不安定,有田地荒蕪,有田地種作的卻遭當地富紳給私下裏收走了。
經過這幾年的,完顔玉一直有一種力不從心之感。完顔玉還未答,屏風後宋青宛卻出來了,她說道:“王爺,萬不可,咱們初來此地,尚有吳越國虎視眈眈,又有梁國苦苦相逼,此時不宜動用各世家,庫房裏的銀子本就是咱們的,是還債還是用在軍事上,
都是一樣的,不過我倒是有一計可以迫使這些世家心甘情願的交出銀兩。”
随着說話聲,宋青宛已經來到了完顔玉的身邊,她看向文祥,就見幾位大臣看到她從屏風後出來臉色都變了。
宋青宛卻是一臉淡然的接着說道:“咱們打通了梅嶺,是張府出錢咱們出力,這些商人若要經過梅嶺,便要收關稅,而且爲了好管束,建議開通梅嶺建關隘,經過梅關繳過路稅,否則不準出入。”
“由于梅關通往梁國的捷徑,建了關隘還能抵抗吳越國與梁國的侵犯。”
宋青宛說的話,底下一衆家臣都驚呆了,先前還不高興宋青宛一戒婦人參政,此時聽到這番話,反把先前的心思收了起來。
他們怎麽沒有想到啊,過路稅這東西是最明正言順,且最長長久久的,還能從這些有錢人身上撈到好處,普通的百姓不行商自不會走這條道了。
“先生怎麽看?”
宋青宛問道。
文祥卻一時失語,半晌方答道:“王妃之才不在某之下,某心服。”
二十萬兩銀子從庫房提了出來,宋青宛有點肉疼啊,這銀子用掉了,他們的貨還沒有交的,接下來幾個月都沒有收入了,到時交完貨之後才能收尾款。
宋青宛爲了兌現先前在無患林裏說的話,她節省了王府的開支,把銀兩按先前計的賬一一的結給了百姓。百姓們得了這些銀子,做起事來越發的勤快,既能吃到一頓飽飯,還能賣出銀子,何樂而不爲,不免有些婦人爲了多賺點,夜裏點了火把子做事,白日裏跟着男人下地幹活,田裏的活計一樣沒有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