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節玉米大多數已收成,串成大串挂在屋檐下風幹,宋好年他們沿運河一路行來,沒少見着這般景象。
不過皇莊上頭還留了些嫩生生的玉米,這日送了來,信王妃讓人煮了吃:“就是要這個新鮮清甜!”
才下來的玉米棒子,穗子上還帶着亮晶晶的露水,指甲一掐汁液四濺,上鍋煮熟,旁的啥都不用加,就又甜又糯,嚼得人滿口生香。
嫩玉米棒子樣樣都好,唯獨不大好克化,小孩子的牙口往往咬不動,周王妃遂招百合去:“你在吃食上頭往往有些巧心思,這些個嫩玉米都與你,你慢慢琢磨去。”
百合低頭片刻,笑道:“也不用多琢磨,我們鄉下人常蒸玉米粑粑吃,母妃且等着,虧不了他們幾個小的。”
其實府裏膳房技藝精巧,啥樣的吃食做不出來?不過爲着這份家常味道,百合又素喜在吃食上頭下功夫,周王妃使她做這個活,一小半是爲着孩子們,另外一大半倒是爲與百合聯絡感情。
王妃院子裏就有小廚房,一大堆青玉米堆在那裏,百合也不用自個兒動手,使人撕去外頭老皮,再把裏頭淡綠色的皮整整齊齊剪下來,在水裏漂幹淨。
玉米粒剝下來,石磨磨成漿,旁的一概不用,隻加一把白糖進去,攪勻後盛在葉子上,把葉子包成個扁三角,上籠屜蒸一刻鍾多一點就成。
這幾年鄉下玉米越來越多,吃法也跟着翻新,家家戶戶都會蒸玉米粑粑,它味道美,做法又簡單,在信王府拿來做點心實有些上不得台面,可在農家就是挺好的吃食。
光一樣甜粑粑畢竟單調,就是小康之家的農戶也不至于如此簡陋,百合又使人剝些鮮蝦,剁成細蓉加進玉米漿,加一點點面粉,調蔥花與鹽進去,一樣裹進玉米嫩葉蒸出來,便是一樣玉米蝦仁粑粑,鹹香可口。
鹹口的吃食更适合油炸,鍋底一點油,舀一勺玉米漿進去,煎成兩面焦黃的餅,又香又脆。
于是今兒信王府上的孩子們便有甜鹹兩樣玉米粑粑吃,連如純都分得一個,他兩手捧着,低頭細細吃,模樣可愛得叫人心都要化了。
玉米本就香甜,再加上嫩葉清新,這吃食雖粗陋些,卻叫孩子們愛得很。
煎出來的餅,宋好年與昭仁分着吃了,都贊香脆酥松,味兒很好,過兩日還要吃。百合笑道:“眼看嫩玉米不當季,再往後隻怕吃不到,等到天兒冷時,咱們拌玉米面糊糊吃。”
玉米面糊糊熱乎又頂飽,蒜苗配上鹽殺過的蘿蔔絲用油辣子炒出來,照農家的吃法,須得一家子圍在火塘邊,鍋就架在三角鐵上,鍋裏濃稠金黃的玉米糊糊伴着酥爛土豆咕嘟咕嘟冒着小泡,捏着筷子夾一筷子菜上去,攪幾下,讓玉面糊糊均勻地沾在蘿蔔絲上,趁熱入口,一路香到心裏去。
不過這吃法委實上不得台面,就是在宋好年家裏也少見,信王府上便是真想吃,隻怕也得用精緻的銀铫子盛了,一人一個分着吃,再難有那等争吃的香甜。
卻說李篾匠老倆口自住進信王府别院,一大幫子人跟着伺候,當真享受上老太爺老太太的日子。
李篾匠先前看見如真愛葫蘆,遂與青松讨幾個來,切開葫蘆嘴兒掏幹淨籽,面上打磨得光滑不紮手,刻上幾樣喜慶圖案給外孫子送去。
月娘還給葫蘆打了個大紅穗子,吊在上頭十分好看,非但如真、如純哥倆有,李篾匠專門給如真帶話,“給你送一箱子葫蘆,你那些個哥哥姐姐,但有想要的,你都分與他們玩。”
如真本性大方,得了這一箱子葫蘆,樂得不要不要的,到處送人,連信王都得着一個。他小孩子家,不過看着葫蘆好玩,世人看葫蘆音似“福祿”,越發覺得他生來帶福。
沒過幾日,皇孫們人手一隻雕得十分漂亮的葫蘆,出入拿在手裏把玩,這可瞞不過皇帝雙眼,皇帝瞧見信王腰上都挂着個半個手掌大的小葫蘆,還問:“哪裏新來的能工巧匠,怎麽你們都玩上了?”
“烜哥兒嶽父做來逗真哥兒兄弟玩,真哥兒見人就送,還不許不戴。”信王失笑。
後頭皇帝見着如真,兩個人大眼瞪小眼半晌,如真還懵着,皇帝道:“人人都有葫蘆,唯獨我沒有。”
如真一愣,他心裏記挂着日常能見的祖父等人,和圳哥哥雖見不着,可跟他玩得好,他也沒忘。
但皇帝畢竟少見,他小人家竟沒想着給皇帝留一個。
皇帝看如真懵懵懂懂眼神,不禁哈哈大笑:“逗你玩的。”
如真已取出自個兒那個小葫蘆送給皇帝:“伯祖父别難過,真哥兒心裏有你哩。”
反正這葫蘆是他外公送的,他回頭再去要,如真小算盤打得很精。
誰知皇帝叫人從庫裏尋出幾個寶葫蘆來:金的玉的都還算尋常,累絲嵌寶的、珍珠躜成的才叫人多看一眼。
皇帝笑盈盈道:“真哥兒送伯祖父禮物,伯祖父回你一樣,你愛哪個,自個兒挑。”
如真可不懂得謙虛,興沖沖全攬走,皇帝不禁一挑眉:“你要這麽些個?”
如真掰着指頭與他算:“純哥兒一個,和圳哥哥、含芷姐姐、宜安姐姐……”他一口氣數下來,這些個葫蘆還不夠分的。
皇帝目瞪口呆:“我隻送與你,你倒好,拿着我的東西讨好旁人。”
如真認真道:“要是隻給我,我就不要了,我爹娘、祖父祖母、哥哥姐姐們都不是旁人,咱們是一家子哩!”
說到後頭,他捏着小拳頭猛點頭,仿佛這樣就能讓他的話更有力一般。
皇帝這下是真給逗笑了,索性将一盤子葫蘆全給他:“真哥兒說得對,咱們是一家子,須得孝悌友愛才是。”
如真去宮裏找和圳玩,轉了一圈回來,常娘子替他帶着一大堆金玉葫蘆不說,後頭還跟着皇帝賜的東西。
連信王都不曉得這小子又幹了啥,得皇帝這般青眼,聽常娘子說完原委,才笑道:“皇兄最會慣孩子。”
就連他老人家,也是皇帝慣出來,信王才不會覺得皇帝做法有絲毫不妥。
如真把葫蘆送了兄弟姐妹們,手舞足蹈地跟宋好年說:“爹,我大方不大方?”
宋好年忍笑道:“你頂大方。”
就他這個往外派東西的架勢,虧得信王府底子厚,要擱在旁人家,隻怕他就是個大手大腳的敗家子哩。
如真十分得意,趁機提條件:“那我明兒要去看紅葉!”
宋好年一愣:“你咋曉得紅葉的?”
如真又沒在京中長大,紅葉再漂亮,他不該曉得。如真便偷偷摸摸湊過去,抱住宋好年的脖子嘀嘀咕咕,宋好年始曉得,原來太子偷偷帶和圳去看過一回紅葉,和圳念念不忘,悄悄告訴如真。
不想如真是個大嘴巴,啥話都要跟他爹說,這下太子的秘密保不住,宋好年去尋太子,問他哪一處紅葉好看。
太子是忙人,不似宋好年這般清閑,見弟弟還有心來問紅葉,十分不平:“我忙裏偷閑帶和圳出去一趟,反成我的罪過。”
宋好年哈哈大笑,允諾過兩日送幾隻野雞到東宮。
太子一挑眉:“哪來的野雞?”
宋好年露齒笑:“看完紅葉,我們打獵去,這時候山裏野雞最肥。”
太子:“……”
左右今年國泰民安,連京城裏的纨绔大少鬧事都少了,太子到底尋個機會,帶着兒女并太子妃出來賞紅葉并打獵。
他們兄弟幾個一道湊熱鬧,個個拖家帶口,帶着一群大呼小叫的孩子去城郊,連秋季涼絲絲的空氣都被孩子們鬧得活潑起來。
宜安領着幾個妹妹拾漂亮葉子,道回去用堿水煮一下,剔去葉肉,晾幹做成書簽子,夾在書裏方便看。
沐三也跟來湊熱鬧,他最愛這等小技巧,追着宜安問她打哪裏學來。
宜安煩不過,道:“外祖母教我的。”
她外祖母,可不是當今皇後娘娘?沐三自以爲得着個新鮮消息,回頭當談資說與沐驸馬,誰知沐驸馬道:“你單曉得娘娘教宜安做書簽,卻不曉得娘娘都是萬歲教會的。”
說得沐三目瞪口呆,萬萬想不到英明神武的萬歲不僅會打仗、懂木工,連這些婦孺的小玩意兒都十分在行。
沐三腦子靈活,使人揀來許多紅葉,依樣制成書簽,影影綽綽放出消息去,道是宮内新樣,皇爺親制,一時間風靡京城。
太子兄弟幾個皆不曉得沐三還能做下這等事,還是一日太子去國子監,瞧見書生們人手一隻紅葉書簽,一問才曉得“皇樣紅葉簽”已賣得出名。
太子哭笑不得,将事情禀給皇帝,皇帝把沐三提到跟前,與他要賣書簽所得錢财,才知道沐三竟是個奸商,那紅葉書簽,你就是做上十個,花費也不到一文錢,偏他打着皇帝旗号,要賣二十文,肯買的人還不少。
沐三涎皮賴臉,與皇帝讨情:“非是我奸猾,既打了萬歲旗号,若是賣得太賤,豈不給萬歲抹黑?”
皇帝佯怒道:“用我名号做這等不入流的小生意已是給我抹黑,你休花言巧語。”
不過自家晚輩,皇帝不至于爲此生氣,看沐三實在閑得慌,叫他去工部造船,從此以後沐三再無清閑日子可過,見着青松、昭仁等朋友,便要抱怨,聞者皆盡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