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杭州郡守薛映愛其詩敬其人,常至孤山與之唱和。宋真宗聞其名,賜與粟帛,诏告府縣存恤之。逋雖感激,但不以此驕人。人多勸其出仕,亦被婉言謝絕。也不娶,無子,惟喜植梅養鶴,人稱“梅妻鶴子”。既老,自造墓于廬側,作詩雲:“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禅書。”
逋善爲詩,其詞澄浃峭特,多奇句,今所傳尚有三百餘篇。名句如“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又善書,工行草,筆意類歐陽詢、李建中。蘇轼高度贊揚林逋之詩、書及人品,并詩跋其書:“詩如東野(孟郊)不言寒,書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黃庭堅雲:“君複書法高勝絕人,予每見之,方病不藥而愈,方饑不食而飽。”明沈周詩雲:“我愛翁書得瘦硬,雲腴濯盡西湖綠。西台少肉是真評,數行清瑩含冰玉。宛然風節溢其間,此字此翁俱絕俗。”天聖六年 (1028年)卒,年六十二。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溢“和靖先生”。著有《林和靖詩集》。
林逋生平思想研究
縱觀林逋的一生,認爲他的“隐”有家世的原因;有對宋朝世俗社會及對當時某些國策(如封禅等)的不滿,也有自身的佛學哲學思想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等多種原因。“恬淡好古”的性格因素固然重要,但主要是社會因素。至于林逋詠梅詩以外的詩歌研究,主要集中在隐逸詩和山水詩的研究。在林逋傳世的三百一十三首詩中,其與達官、僧侶抑或無名氏之酬唱作品有一百五十多首,占全部詩作的近二分之一,可惜我們的研究沒有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倘若我們梳理了這些詩作,我們的林逋生平研究定會取得基礎性的突破。也許這樣的難度很大,但作爲作家研究中極爲重要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忽視這些詩作。林逋有詞三首,以《長相思惜别》和《點绛唇題草》最爲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