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從征潞州李筠時任行營先鋒使。次年升任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甯江軍(夔州,時爲後蜀轄區)節度使。乾德二年(964年)四月,率軍赴潞州守邊以防北漢侵擾。同年十一月,宋軍進攻後蜀,王全斌任西川行營前軍兵馬都部署率主力從陝西南下;劉光義任副都部署與都監曹彬率步騎 2 萬,自歸州(今湖北興山南)沿長江西上,在距夔州 30 裏處舍舟登陸,先奪城東過江浮橋,然後乘舟而上,一舉攻占江防重鎮夔州,擊破後蜀川東防禦體系的樞紐。劉廷讓軍紀嚴明,後蜀萬(今重慶萬縣)、施(今湖北恩施)、開(今重慶開縣)、忠(今忠縣)四州刺史皆迎降,劉廷讓軍遂迅速占領峽中的所有州縣。乾德三年正月,劉廷讓率軍西進至遂州(今四川遂甯),後蜀遂州知州迎降。此時,宋軍北路王全斌軍已進至成都附近,後蜀降。
同年三月,後蜀降将全師雄叛亂,迅速占領川西除成都以外的許多州縣,全師雄叛軍至成都西北新繁,劉光義率部擊敗全師雄,俘萬餘人。同年十二月宋軍平定全師雄。次年正月,劉光義以功改領鎮安軍節度使。開寶六年(973年),劉光義被罷軍職,出爲鎮甯軍節度使。
開寶九年(太平興國元年)十月,皇弟趙光義奪位,是爲宋太宗。劉光義因與趙光義同名,被賜名廷(一作庭)讓。太平興國二年五月,一批節度使被授以環衛閑職,劉光義被罷節度使改授右骁衛上将軍。雍熙三年(遼統和四年,986年)五月,宋遼岐溝關(今河涿州西南)之戰,宋軍大敗。六月,宋太宗又起用張永德等久處環衛閑職的宿将,任河北沿邊諸州知州以抗遼,劉廷讓被任爲雄州(今雄縣)知州,後移爲瀛州(今河間)都部署。同年十二月,遼聖宗率南京(今北京)留守耶律休哥(遜甯)等部入侵,劉廷讓以精兵付滄州(今滄州東南)都部署李繼隆殿後,以備緊急時進行救援,自率數萬宋軍北上抗擊遼軍,大戰于莫州(今任丘南)南,劉廷讓軍被圍于君子館(今河間北),部将桑贊率部激戰半天多,遼援軍不斷,而宋援軍李繼隆部不但不進行救援,反而南逃,桑贊遂率部先逃,先鋒雄州知州賀令圖被俘,部将、高陽關(今高陽東)部署楊重進力戰陣亡,李“繼隆退保樂壽(今獻縣),(劉)廷讓一軍皆沒,死者數萬,僅以數騎獲免”。因是李繼隆率部南逃才導緻戰敗,宋太宗沒有責罰劉廷讓。次年初,代張永德繼任雄州知州兼兵馬部署。此次戰敗的責任者李繼隆雖被逮赴中書推問,但也無罪釋放,可能引起劉廷讓的不滿,同年秋劉廷讓病,宋太宗派禦醫前往醫治,劉廷讓上表要求回京城,未等宋太宗批準即擅離治所南歸,因而被下禦史台按問,被削奪官爵配隸商州(今屬陝西)。子永德、永和亦被貶官。劉廷讓在貶途中絕食,行至華州(今華縣)死,終年 59 歲,也許宋太宗覺得對劉廷讓處分太重,“太宗念之,贈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