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德七年正月初,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被趙匡胤稱爲“布衣交”王審琦,與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同被安排在京城作内應。宋朝建立,在六位主要開國元勳中名列第四,升任殿前都指揮使、泰甯軍(兖州,今屬山東)節度使。建隆元年(960年)四月,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反宋,宋太祖親征,王審琦任禦營前洞屋都部署;同年九月,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反宋,石守信任揚州行營都部署,王審琦任副都部署兼前軍部署爲先鋒。
建隆二年七月,宋太祖收兵權,王審琦罷殿前都指揮使,出爲忠正軍(壽州,今安徽鳳台)節度使,在鎮達八年之久,史稱“爲政寬簡”。屬縣縣令免除有罪錄事吏的職務,王審琦的幕僚報告縣令事前沒有請示而擅自處理,應該按問其罪。王審琦說:“五代以來,諸侯強橫,令宰不得專縣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維,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誠可嘉爾,何按之有。”王審琦的思想正符合宋太祖加強皇權的要求。開寶二年(969年),宋太祖親征北漢時,王審琦任禦營四面都巡檢。次年,改爲忠武軍(許州,今河南許昌)節度使,但不赴任而留住京城。王審琦本不能飲酒,宋太祖以布衣交共享富貴,每宴強令飲酒,王審琦有時連飲十杯,開寶六年(973年),又加同平章事銜爲使相,終于“暴疾,不能語”,次年死,終年 50 歲,追封琅琊郡王。王審琦長子王承衍,開寶三年娶宋太祖長女昭慶公主(魏國大長公主)。王承衍曾孫王師約(原名孝莊),治平三年(1066年)娶宋英宗長女徐國公主(魏、楚國大長公主)。王師約子王殖,紹聖四年(1097年)娶宋神宗四女惠國公主(潭國長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