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閑着沒事,陪着夫人到栖霞寺上香,順便一覽深秋的紅葉,倒也是一件美差。
等到夫人等到内堂誦經,他卻耐不住寂寞,轉身出了寺院,準備到山頂一遊,剛走到半山,就看到自家的家丁正在四處吆喝,請人們上山。
開始時他還以爲山頂發生什麽事情了呢,讓人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自己的寶貝兒子在上面跟人家比試,請大家上去觀看呢,這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魏國公府當年選錯邊站錯隊,結果二代魏國公徐繼祖被成祖朱棣下到了大牢裏,沒幾年就死了,後來朱棣雖然感念徐皇後的恩情,複了魏國公的爵位,但是定都北京時,卻隻帶走了定國公徐家,把魏國公一支扔在了南京。
從那以後,魏國公一脈就秉持低調的原則,凡事絕不搶前,最好能讓皇上忘了南京還有這麽一家子人,那才是他們最希望得到的結果。
徐弘基深得低調的真昧,萬曆年間,他已經官到南京協同守備,配上他魏國公的爵位,在南京城可謂位高權重,風頭無限。
可是天啓一上台,這位仁兄立即上表辭職,以身體不适爲由辭去了所有的官職,躲進龐大的魏國公府,當起了關門皇上,直到現在崇祯上台,仍然沒有複出公幹的意思。
在南京城裏,魏國公徐家也算是良善人家,欺男霸女的事情是從來不會做的,鋪路架橋的事情倒是時有爲之,要是遇上災年,還會叫上幾家清貴大臣一起施個粥什麽的,所以魏國公徐家在南京城的口碑一直還不錯。
沒想到啊,出來秋遊一次,文舉這個混賬竟然先是把整個栖霞山頂的人全給趕下來了,又要全請上去,這分明就是耍權貴的威風嘛,這要是傳到京裏皇上的耳朵裏,還會有什麽好果子吃?
徐弘基怒發沖冠,迅速向山頂爬去,他要好好教訓一下徐文舉,這分明就是敗壞徐家名聲啊。
等到魏國公上到山頂,才發現這兒早就比上了,被自家兒子和家丁們圍在中間的是兩個少年,看年紀都不過十五六歲的樣子,領頭的那個眉清目秀的樣子,不過手裏卻緊緊地握着一把長劍。
以徐弘基的眼力,自然知道那不是一把倭刀,隻是一事略帶弧形的長劍而已,這樣的的造型肯定不是一把普通的劍,僅此就可以看出,這小子來曆非凡啊。
“住手!”徐弘基一看這架式,這分明就是自家兒子帶着家丁來群毆人家啊,這可不是徐家的作風啊。
徐文舉一見老爹來了,倒也不十分害怕,徐家爺們相處不像文官家裏那樣上綱上線,弄得兒子見了老了,就跟老鼠見了貓一樣。
“爹,你來了。”上前打了個招呼,這小子還跟沒事人一樣,“爹,對面這小子就是登州的張桓,上次我大哥到登州去空手而回,就是因爲他!”
呃,這個倒是第一次聽說。徐弘基聽到二兒子這麽說,倒是愣了一下,前次他派大兒子徐文爵到登州去看望張可大,琢磨着是不是順便結個親什麽的,沒想到兒子去一趟,卻沒有給他帶回來什麽喜訊。
聽文舉的意思,都是對面這小子惹的禍,再一聯想今天在廟裏見到了張家老夫人來上香,他們家的丫頭也陪着,徐弘基明白了,肯定是這小子千裏護送,張家丫頭才回來的。
想到這裏,徐弘基倒是對二兒子的作派有些贊賞了,男子漢大丈夫,有恩報恩有仇報仇,這小子橫刀搶了大哥的媳婦,當兄弟的就應該站出來讨個公道。
得了,這魏國公府能夠堅持到現在,還真的感謝當初成祖朱棣把他們扔在南京城,就這種脾氣和想法,要是在北京城裏,怕是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張桓一聽徐文舉叫爹,心裏就咯噔一聲,心說打了孩子娘出來,現在孩子還沒挨揍呢,爹就出來了,這是打算來個父子雙打嗎?
就算是讓他打他也不敢啊,對面那位可是魏國公,就比他們老朱家的王爺差一級,要是真的動手打了他,回頭他不認賬,反過手來要收拾自己,那簡直死都不知道死的。
不過張桓也明白,原來他和徐文舉兩個還在爲比試的事情頭疼,現在來了個龐然大物,自然也就輪不到他們兩個決定了。
“小子,看上去倒是一表人才,聽我兒子說你叫張桓,可是張總兵的親兵下屬?”這事兒得先弄清楚了,要是人家張可大的親兵下屬,自己這堂堂的超品國公親自出面跟人家作對,說出去有點丢人。
張桓上前一揖,“屬下山東都司奇山守禦千戶所千戶張桓見過魏國公。”
呃,這就有點有意思了,徐弘基一聽,這小子年紀不大,還是個千戶。雖然跟他這個國公比起來,相互差的實在有點太大,不過奇山這兩個字倒是引起了他的注意。
奇山守禦千戶所?張桓?徐弘基猶豫了一下,還是追問了一下,“敢問貴先祖可是諱稱單名一個貴字?”
張桓一聽也愣了,這位怎麽還查上戶口了?
好在他重生以後,倒是親自查看過張家的家譜,把自己這祖宗十八代給查了一下,才發現家譜第一位的老祖宗叫做張諒,第二位的就是張貴,到自己這一代都已經十一代了。
這位張貴父子都是成祖朱棣身邊的帶兵将領,官階都是在千戶上下。據張氏《張氏譜書》首頁的《永樂诏書》記載,“公諒當太宗文皇帝(朱棣稱号)奉天靖難之初,累樹戰功。曆升副千戶,階武略将軍。洪武辛已(公元1401年),沒于王事。公貴尚幼,母宋氏貞順且賢,鞠育訓誨,期成乃爾。及長,承先任,加升指揮佥事,階明威将軍,坐幼官營。
永樂甲午(公元1414年即永樂12年)“(張貴)率師出塞,身先士卒,斬獲無算。朝庭嘉其功,面谕甚至,除任府軍前衛。居職廉恕,政聲大作,雖古之賢将不是過也。”
這裏面雖然不乏溢美之辭,但是那年頭的人們是要臉的,就算是吹牛也是要打打草稿的,這所城張家的家譜那是經過皇上诏書的,肯定是有來曆的。
再說了,那府軍前衛是永樂時皇帝侍衛親軍十二衛之首,可以輪番帶刀侍衛。品銜雖非最高,但地位至關重要,張貴能夠任此衛之帶兵将領,足可見當時是深受成祖朱棣信任的。
當時查看祖譜時,張桓也爲老張家當年的榮耀也歡喜過,畢竟誰都喜歡自己的祖宗是個英雄,雖然自己個祖宗是半路揀來的。
現在聽到徐弘基突然問起自己的先祖是否叫張貴,張桓倒是吃了一驚,沒聽說所城張家和魏國公家有什麽往來啊?
難道說當年靖難之役的時候,張貴伴随成祖左右,曾經禍害過人家魏國公家的大姑娘小媳婦?這不可能啊,要是他敢那樣,不用徐家發威,朱棣那狗熊脾氣也能要了他的小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