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桓明白,張可大留下這四千兩銀子就是讓自己擴充隊伍的,回頭應該就會有命令下來了。
第二天一大早,張大奎帶着銀子出發了。
十二個人押送一萬兩千兩銀子,張桓實在有點擔心,幹脆讓劉天保帶着他的小隊一路護送到了登州。
打發走了張大奎他們,張桓才算是徹底放下心來,這刁家坡現在是他的了。
晚上,張桓把劉天保、韓成、陳傑、石頭、張槐等人叫到了一起,商量起下步的事情來,大家的根在奇山所城,不可能在刁家坡呆的時間過長。
“刁家坡這個破名字我不喜歡,聽說以前這兒叫招民莊,不如改回去怎麽樣?”劉天保第一個開炮,“起碼鎮子上的老百姓還是喜歡的。”
張桓點點頭,“我看這個行,刁家坡這名字是刁世貴改的,咱們改回去,大家心裏會舒服一些,再說了,招民莊這名頭也好聽啊。”
幾個人都笑了起來,鎮子改名的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成哥,你把這次回去的事情說給大家聽聽。”韓成下午剛從奇山所城回來,還沒來得及跟大家說回去調查王才的事情。
韓成神情一整,“這事兒卻是要給大家道歉了,我回去了三天,竟然沒有查到什麽線索,所有的現象都表明,竟然是王才那個狗奴才自己偷跑的。”
“馬呢?馬是怎麽弄出所城的?”
“馬不是他們騎來的,咱們所的也沒有少,那馬似乎是從天而降的。”韓成瞪大了雙眼,“真他~媽的見了鬼了。”
張桓已經聽到了這個彙報,心裏一直有個想法卻不知該怎麽說,“兄弟們,我有個想法,不成熟,大家議一議,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是所城的人,但不住在所城。”
“我問了值夜的了,那天晚上沒有人進出大門。”
“會不會是内外勾結,城裏的人救了王才,然後通過城牆把人放出去,城外的人接應走他,然後給他馬,帶他來到了這裏。”張槐提出一種可能。
“這就更麻煩了,說明咱們所城裏已經被人滲透了,媽的,都是一所的兄弟,怎麽會有人做這樣的事情。”劉天保氣憤地拍了桌子。
陳傑皺着眉頭說,“那咱們在外圍的崗哨怎麽回事?竟然沒有人發現嗎?”
“對了,那天晚上東面是哪一個值守?”張桓問道。
韓成一拍大腿,“媽的,東面方向是于山帶隊,這小子把幾個崗哨全都擺在了大路上,山口和周圍沒有安放暗哨。
我去看過了,距離大路很遠的地裏,明顯有兩個人牽馬走過的痕迹,莊稼踩倒了不少。”
張桓要求在進行防禦時要多設崗哨,多點設置,不但在控制路口,更重要的要在制高點放置崗哨,以掌握全部情況。
“于山撤職小旗職務,打十棍,到預備隊訓練。”張桓一眯眼睛,“成哥記錄在案,若有下次,就讓他回家吧。”
于山也是當初一起被鞑子擄走的十三人中的一個,是最早跟着張桓練武的,現在犯了錯誤,受到了如此嚴懲,所有人心裏都是一激靈,連腰闆兒都直了幾分。
“至于鎮子上的奸細,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查出來的,大家多留心吧,總會露出馬腳的,到時讓他們一起還!”張桓看議不出個結果來,拍闆定了下來。
“還有一件麻煩事,鎮子上的人早就被刁世貴欺負慣了,一心隻知道做工務農,想讓他們擔負點事情很難。”
張桓拍拍前額,“本來想讓他們自己出面管理鎮子,現在看是指望不上了,咱們又靠不上,大家看有沒有什麽好人選?”
韓成年紀最大,想的也比較全面,聽到張桓這樣說,眼珠一轉,心裏有了主意,“我倒有個人選,管理個鎮子肯定沒問題。”
見大家都把目光轉了過來,韓成這才笑着說,“就是老五家的三叔嘛,他現在正當年,在所城裏誰不知道三叔是個精細内秀人,一個小小的招民莊鎮不是跟玩一樣?”
一語道破,滿天烏雲散,張桓一下子清醒過來。
自從來到明末以後,他一直在孤軍奮戰,就算是用人,用的也是跟自己一起經曆過生死考驗的人。
這點就注定了他的眼界過于狹隘,也導緻了他現在無人可用的窘迫。
前世時他是獨子,雖然經過部隊的洗禮,但是對于家族的認識和認同還有很大的差距。
來到明末,他的背後有一個很大的張氏家族,這是經過近三百年風雨形成的血脈相連的親人,可是他卻并沒有真正跟他們融爲一體,更談不上用好他們了。
“好,我看三叔行,以前啊,咱們就是練兵打仗,都是小打小鬧的,今後咱們的兵越來越多,地盤越來越多,很多事情還是要請長輩們爲我們幫忙。”
張桓這既算是道歉,又算是提出了新規。
“可這些玩藝兒都是一團散沙,誰來了也不好幹呀。”陳傑搖搖頭,對張三叔的任務表示同情。
張桓突然靈光一閃,既然現在是一團散沙,那就想辦法把他們聚合起來。
“有了,把咱們軍戶的制度拿過來用一下,建立起新的保甲制度來。”張桓突然間想起一件人間利器來。
當年蔣委員長靠着這一套保甲制度,把白區經營得如鐵桶一般,實踐證明這套制度還是很有效果的。
張桓的保甲制度就是照搬蔣總統白區那一套,以戶爲單位,設戶長;十戶爲一甲,設甲長;十甲爲一保,設保長。
戶長必須簽字畫押加入保甲規約,聯保聯坐,一家有罪,九家舉發,若不舉發,十家連帶坐罪。
同時保甲長還要負責各自管理範圍内的“管、教、養、衛”工作,就是平時的管理、教導、養人和自衛。
張桓把記憶中的保甲制度大體說了一遍,大家都不作聲了,都是十六七歲的少年,要說讓他們沖沖殺殺的,也許還行,真要講這些政事,還真沒有多少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