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皮島毛大帥那裏能不能用得上?”張桓真正想做的是東江總兵的生意,孔有德自己才能用多少?
“雖然皇上還未賜名,那先按你說的叫,鉛筆這東西用起來很方便,正适合咱們這樣沒有讀過書練過字的人用。
這麽着吧,回頭我把這個東西獻給毛大帥,大帥肯定喜歡,你就回去抓緊準備吧。”
孔有德這話說得實在,也顯示出了大明軍人的地位确實不怎麽樣。
重文輕武是大明一貫的作法,哪怕到了後期邊軍成了尾大不掉之勢,依然沒有改善武将在朝廷裏的地位。
“那兄弟就代所裏的老少爺們謝過孔大哥了,”張桓離座施了一禮,這件事真的表示感謝,奇山所這也算是多了一條賺錢的法子。
“小事一樁,何足挂齒,”孔有德豪爽地一揮手,“兄弟,哥哥這兒正好有一樁差使需要有人跑一趟朝鮮,你有沒有興趣?”
張桓一聽,這才是真正的戲肉嘛,老子來就是沖這個來的,當下也不遮掩,“有什麽事情老哥盡管說,兄弟我保證做到。”
“朝鮮那邊有一批高麗參,你想辦法幫我接回來,”孔有德站了起來,“我給你一成份子作爲運費。”
張桓愣了一下,這事兒怎麽還用得着自己去,孔有德自己派個人去取不就行了嗎?
“取貨的地方有點問題,需要到遼東去。”孔有德解釋道,“最近風聲比較緊,毛大帥可能會有行動,這個當口不能安排船過去,隻好勞動你了。”
在遼東?那就是說可能會跟鞑子見面,甚至有可能是鞑子的一個陷阱,很有可能會一去不回了?
“孔大哥,這事兒我接了,但是你得給我幾個操船的好手,我們奇山所裏的人對咱們的戰船不熟悉,怕是會誤事。”既然孔有德提出來了,除非斷交,否則這事兒張桓還真的是非接不可。
沒想到孔有德竟然一口答應下來,“這個應該的,上次是我疏忽了。正好營裏有幾個傷殘老兵也需要安置,幹脆撥給你得了,别看他們受傷緻殘了,但是開船弄帆絕對是高手。”
張桓想到另一個問題,“孔大哥,這事兒要什麽時候去辦?”
“暫時不着急,約莫會在七月,具體時間我會讓人通知你的,你這些天就先熟悉好戰船,另外,也得準備一下,萬一與鞑子碰上了,或者是跑或者是戰,都要提前有個準備。”
“你看有什麽需要的可以提出來,我幫着你準備一些。”孔有德這事兒辦得不是很地道,想從其他地方補償一些。
張桓想了一下,“孔大哥,你知道,兄弟我喜歡擺弄一些新東西,比如說今天的這個鉛筆,所以對外面的事情很感覺興趣。不知道哪裏能有西方人氏,兄弟我實在是很想見識一下。”
“西方人?佛郎機?”孔有德似乎不是很感興趣,“那些黃毛綠眼睛的家夥,一看就不是好人,還是不要接觸的好。”
張桓眼睛一亮,孔有德知道自己所說的人是西方人,而且知道他們都是黃毛綠眼睛,這就說明起碼這小子見過。
“不能這麽說,天生萬物,種種不同,佛郎機人裏面有很多都是當地匠人,有一些奇巧淫技還是很有研究價值的,可恨我奇山所隻是一個小小的千戶所,我也就成了一隻井底之蛙,竟然無緣一見。”
孔有德擺擺手,“既然兄弟你喜歡這個,我幫你找找。好像老耿老尚手下都有,這種人我在皮島上還見過幾個,回頭我幫你留心一下,收羅收羅都給你送過去。”
張桓一聽大喜,起身施了一個大禮,“謝謝大哥幫忙。”
“好了,你休息一下,我有些事情要處理一下,晚上咱們一醉方休。”
孔有德離開以後,張桓回到屋裏坐下,這次來的收獲顯然超出了他的想像,關于下一步如何走,他需要好好計劃一番。
天色變暗的時候,孔有德親自來請張桓和劉大林,酒宴設在了花廳裏,師爺正陪着兩個人在那裏坐着,一見他們進來,都站了起來。
“來,介紹你們認識一下,這位小兄弟就是張桓張千戶,年少有爲啊。”孔有德指着另一個敦壯孔武的漢子介紹道,“這是我的好兄弟,耿雲台、尚元吉,
耿雲台、尚元吉?這是什麽鬼?
看孔有德如此重視,張桓雖然在心裏疑惑着,卻是不敢怠慢,急忙上前施禮,“見過耿将軍、尚将軍。”
嗯?耿将軍、尚将軍?别是耿精忠尚可喜吧?張桓心裏打了個突,那自己這趟可算是來着了。
其實這兩人是耿仲明和尚可喜,張桓心目中的耿精忠那是耿仲明的孫子,也沒辦法,畢竟張桓不是專業曆史研究者,對三藩的事情恐怕更多的是受金老爺子《鹿鼎記》的影響,這也在所難免。
張桓努力壓住心中的驚詫,但是臉上還是露出了一些,不過這在三人看來,才是正常的現象,他一個小小的千戶所的千戶,一下子見了三位副将、參将,要是還能面不改色那就不正常了。
不過以張桓十五六歲的年紀,能有現在的表現,已經完全可以稱得上不亢不卑,神态自若了,這個是很值得稱贊的。
雖然說孔有德三人現在已經都是将軍了,品級都是從三品,比起張桓的五品千戶高了不少,年齡也比張桓大了有十多歲,可是坐在一起,幾個人并沒有拿張桓當小孩子看待。
張桓是有世襲職務在身的人,隻要不死,他的後人都是五品千戶,而他們這些人隻是普通軍戶出身,現在的軍職隻能保一世榮光,要想得個世襲職務不知還要立多少功勞才行,從根子上論起,他們距離張桓太多。
孔有德端起一碗酒,“張兄弟,你這次來看我,哥哥我從心裏感激,咱們什麽也不說,隻論兄弟感情,今天巡營歸來,正好耿兄弟和尚兄弟兩個也來了,咱們四個大醉一場,不醉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