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楊廣給越國公楊素使了個眼色。按照提前制定的放虎歸山計劃,楊素故意沉吟了片刻之後站出來谏言道:“臣以爲當務之急應調幽州兵馬從背後給叛軍以緻命的打擊。”
此時據守豳州的兵馬總管乃是窦抗,他是隋朝洛州總管窦榮定之子,太穆皇後族兄。漢王楊涼起兵按說他該第一時間獲知消息,不知何故竟然沒有将此事上奏朝廷,也未見他出兵讨伐叛軍。
越國公楊素的提議間接點醒了衆人一些東西,蘇威等人果然像楊廣預料的那樣臉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蘇威道:“幽州一直沒有任何奏折上傳,現在不知道有沒有發生變故----”
“窦抗會不會響應漢王,心裏生了謀反之心?”宇文述也有所懷疑。
“響應倒是不可能,估計他在坐山觀虎鬥!”内史侍郎虞世基揣測道。
“看來這個幽州總管該換人了。”新帝楊廣陰測測地說道。
越國公楊素等的就是他這句話,沉聲進言道:“老臣有個謬見,不知當講不當講。”
“跟寡人議事不是一家堂,寡人問策的時候便是你們暢所欲言的時候,有話盡管說。”楊廣深深看了楊素一眼。
“臣以爲不管窦抗是忠是奸,僅憑他知情不報這點就不能再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臣以爲當務之急應當立刻将他這幽州總管之位換掉,将他手裏的兵權奪回來以防生變。”楊素沉聲道。
聽楊素的話,蘇威遲疑了一下:“臣對窦抗稍微有點了解,知悉他跟漢王楊涼的關系并不算好,按說他不會做出響應漢王的蠢事。”
楊素道:“即使他不響應漢王,坐山觀虎鬥,贻誤戰機也是大罪。”
準備看聖上的笑話,這一點确實等同謀逆,沒人敢提出異議。
禦史大夫裴蘊上前一步,附議楊素的話道:“臣建議另行選派一個忠誠可靠之人前往幽州,接替窦抗之職統帥幽州兵馬,配合朝廷大軍兩面夾擊,給漢王叛軍以緻命一擊。”
“此建議不錯-----”楊廣點了點頭。
“這個人選問題-------?”蘇威對此還有所顧慮。
裴矩想了一下之後,道:“臣舉薦荥陽太守李淵。”
楊廣與李淵是姨表兄弟。隋炀帝楊廣與唐高祖李淵的外祖父都是獨孤信。若是不知道李家将來會心生叛意奪取大隋政權的話,李淵的忠誠度确實可以考慮。可不幸的是楊廣對他早有了戒心,故此搖了搖頭:“荥陽地理位置也很重要,不可輕易換将。”
“臣以爲渤海人李子雄可堪大任。”
李子雄,渤海蓚縣人,北魏谏議大夫李伯贲之孫,北周冀州刺史李桃枝之子。年少時性格豪爽,胸懷大志,成年後随軍平定北齊,因功授任帥都督。後平定尉遲迥叛亂,因功授任上開府,賜爵建昌縣公。隋朝建立後,李子雄擔任骠騎将軍。開皇九年(589年),李子雄随軍平定陳國,因功升任大将軍。後曆任郴州、江州二州刺史。
仁壽年間(601年―604年),李子雄因事獲罪而被罷免官職,此時正閑賦在家。
楊素推舉此人是有所考量的,他有勇有謀,既是沙場老将,又是北齊舊境的渤海人,在當地有很大的影響力。派他去接管幽州,若是成功了的話,可以從楊涼的背後狠狠插上一刀,若是失敗了的話,朝廷也沒有多大的損失。
越國公楊素的這點心思,新帝楊廣一看便明,可蘇威等人不理解。故此,楊素又耐着心思給衆人分析了一遍任用此人的利弊得失。
“各位以爲如何?”楊廣詢問道。
虞世基猶豫道:“臣以爲任用李子雄風險頗大,單憑他一個人的力量恐難接任幽州總管的職務,介時若是激怒了窦抗,引得他也跟着漢王謀反的話那後果就不可想象。”
楊素想了一下道:“臣建議派李子雄單槍匹馬去幽州,成敗在他一人,激怒窦抗的可能性不大,若是窦抗真以此爲借口起兵反叛的話,那他便是早有圖謀,聖上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一并拔出惡瘤。”
此建議甚合楊廣的心意,他不住點頭:“好,就派李子雄去,蘇大人,你即刻拟旨授任李子雄爲大将軍、廉州刺史,接幽州總管一職,調原幽州總管窦抗回京複職。”
“臣遵旨-----”蘇威應聲道。
給漢王楊涼背後插刀子的人定好了,接下來該讨論正面迎敵的問題了。
在新帝楊廣的心裏他早把越國公楊素當成了平叛主帥,但此時越國公楊素已經位高權重,再派他出征的話,怕引起别人的猜忌,故此新帝楊廣意味深長地看了越國公楊素一眼,笑道:“越國公,聽說漢王這次起兵的旗号便是要‘誅楊素,清君側!’對此你有什麽想法?”
這頂帽子有點大,楊素不敢接,他躬身行禮道:“臣做事但求無愧于心,漢王造反那是以下犯上的謀逆行爲,臣願意率兵出征,替陛下平定叛逆。”
新帝楊廣嘴角噙笑,“你不是幫寡人,而是在幫你自己,漢王若是謀反成功了的話,你将背負千年罵名,若是失敗了的話,你的清白自有寡人爲你洗脫。”
新帝楊廣一句話堵住了楊素的後路,他隻能成功不能失敗。失敗了新帝楊廣肯定會把他當成棄子,抛給楊涼處置,而他自己大不了不坐這個帝位,拍拍屁股走人了事,反正憑他手裏的那些暗世界的力量足以讓他過上更加逍遙自在的生活,本質上來說他不會有絲毫的損失。
“聖上憑你的能力-------”楊素本想說憑你的能力用得着跟漢王打這種人海戰術嗎,但這話說到一半便被楊廣給打斷了,他淡淡掃了楊素一眼:“寡人确實沒把楊涼放在眼裏,可大隋需要這麽一場戰争,給曆史一個交代。”
楊廣的眼神很淡,淡得仿佛在俯視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