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軒是青山縣内僅有的幾家能威脅到清江閣生意的酒店之一,并且它也在沿江路上有一家分店,和清江閣分店一南一北,對望而坐。
近幾個月之内,品味軒一直在促銷活動,将清江閣的生意搶了不少過去。相比之下,清江閣也做過類似促銷活動,但是都不如品味軒策劃的好。
而且說到底促銷活動屬于兩敗俱傷的做法,長期做下去很不劃算,但是品味軒财大氣粗,爲了在沿江路這邊壓倒清江閣,不惜虧本打價格戰,這讓清江閣沿江店負責人和馬慶都頭疼不已。
謝文浩雖然不清楚這裏面的前因後果,但是聽馬慶這樣問,自己這邊正愁還有很多菜賣不完,自然點頭道:“這菜是我從省城那邊的一個朋友那進貨過來的,如果馬叔您要的話,我那裏還有一些,您需要多少?”
馬慶一聽謝文浩自己就有的賣,忙問道:“小浩,你那裏一共有多少個品種?大約有多少斤?”
謝文浩說道:“菜的品種不多,主要就生菜、韭菜、小油菜、菠菜、小白菜這五個品種,數量目前還剩下四萬多斤,這是所有的存貨了,您如果要的多的話,那暫時是沒有了。”
馬慶考慮了一下,說道:“四萬多斤啊?數量是足夠了,但是菜的品種有點少。”
謝文浩笑着解釋道:“這是我朋友他們從農科院搞來的最新品種,是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蔬菜,種植過程中沒有打過任何農藥,也沒有施過任何工業化肥,全是用的農家有機肥。因爲不知道前景如何,暫時沒敢種植太多,整個種植基地一共收獲了五萬多斤。我這次回來賣菜也是試試市場反應怎麽樣,要是不好賣,下次就不打算種了。”
其實剛才品嘗的時候,馬慶就發現這些蔬菜和打過農藥、用過化肥的菜的味道完全不同,心裏就在想着可能是綠色蔬菜,這下聽謝文浩這樣一說,心裏就更有底了。
随着大衆生活條件變好,對食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前隻要是能吃飽就行,不去過多考慮味道。現在則不同,吃飽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吃好,因此對市場上賣的所謂的綠色食品需求就多了起來。
如果這次能拿下這批蔬菜,再去做個安全檢查,憑借它出色的美味,加上純天然綠色無污染,絕對是個大噱頭,肯定能引來不少注重養生富豪們的追捧。
想到這裏,馬慶不好意思的說道:“小浩,假如我拿一些蔬菜去做個食品安全檢查,不會有什麽問題吧?”
謝文浩笑道:“當然沒問題了,我對朋友的這批蔬菜有絕對的信心,裏面絕對不會有農藥和重金屬超标等問題。說實話,我自己本來都想去做個檢查的,但是昨天才剛收獲,還沒來得及行動。您要是願意幫忙做的話,我感激還來不及呢,到時候還得麻煩您多打印一份檢查報告結果給我,我還省得再去做了。”
馬慶哈哈一笑,“這個好說,那不知道這價格方面?”
于是謝文浩将早上賣菜的價格說了一遍,并且說道:“馬叔,不是我故意賣的比市場上高,而是低于這個價格我們實在太不劃算,到目前爲止投入了很多,本錢都還沒有收回來。”
馬慶一聽最貴的韭菜也才三塊五一斤,連忙說道:“不會貴,一點都不貴,比我們從鄉下收購的同類産品價格還要便宜許多。如果你那朋友願意和我們清江閣簽訂一份長期供貨合同,我們甚至還能在這個價格基礎上再提高點。”
謝文浩抱歉的笑了笑,說道:“馬叔,簽訂供貨合同,這個真的不好意思,我暫時也沒辦法幫您答應下來。不是我不同意,而是這些蔬菜也僅是實驗性質,還沒有正式大規模種植,目前所有的存貨數量隻有四萬多斤。想再等下一批,估計要好幾個月之後了。”
四萬多斤聽上去是不少,可是按這幾個菜如此美味,一家分店每天最少得消耗近五百斤。清江閣在三江市内一共有十幾家分店,一天下來最低消耗也是五千斤起算,四萬多斤不過是一個星期的事而已。
如果能單獨放在沿河路一家分店使用的話,倒是能供應不少時間,可是采摘下來的蔬菜就算有冷庫保存,也不好放置的時間太久,一個多星期已經是極限,再久的話做出來的菜味道就會差很多。
馬慶想了想,說道:“小浩,要不這樣吧,我先打個電話給上面的老總商量下,等有結果了再聯系你。”
“行!”謝文浩一口答應下來,今天賣了一個早上的菜,都沒歇下來,才賣了四千多斤,按照這速度賣下去四萬多斤全賣完得一個星期時間,那樣太累了。
“不過馬叔,我最多隻在家裏停留兩天時間就要回省城了,您要是決定要的話得在這兩天時間内打電話給我。”
馬慶笑道:“好的,沒問題!不過一會小浩你走的時候可得給馬叔留下幾斤菜做樣品,我也好說服我們家老總。”
謝文浩點了點頭,這是應有之義,剛才本來就答應馬慶要送他點菜去做安全檢查的。
兩人交換了下手機号碼,馬慶就不再打擾謝文浩吃飯,拉着本來還想和謝文浩聊天的馬盛進一起回到了廚房幹活。現在畢竟是午餐時間,吃飯的人很多,他們的工作也很忙,不能離開太長時間。
……
一頓不算豐盛,但異常美味的午餐吃完後,謝文浩借故下午還有事,給馬慶留下了十幾斤生菜、韭菜、小油菜、菠菜、小白菜之後,便告辭離去。
離開清江閣,謝文浩并沒有直接回白鹭洲,而是找了一家看上去頗爲幹淨整潔的酒店開了一間房。他打算借機進入藥王谷洞府檢查一下今天從“大發花鳥魚店”裏面收刮回來的東西,尤其是那個看上去就很貴重的保險櫃。
就在謝文浩在前台開房的時候,他忽然在旁邊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正是之前在“大發花鳥魚店”裏面遇到的那個女記者,沒想到她也竟然住在這家酒店,而更爲巧合的是她開的那間房正在自己開的房間隔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