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西遷多爾衮除了帶了五十萬族人外,還帶了大清國庫僅存的兩千萬兩白銀,而後連滅布拉哈等幾大汗國,從幾大汗國收繳到了大約一千萬兩的财物,緊接着擄掠波斯帝國,加上穆爾卡拉城一戰後與波斯帝國議和,波斯帝國賠償的一千萬枚銀币,總共一千四百萬兩白銀,這就有了四千四百萬兩白銀的财物。而今滅亡波斯帝國,整個波斯帝國的财物都任他汲取。
當然,這兩年波斯皇帝瘋狂擴軍,波斯的國庫是不可能有存銀的,然而這不代表波斯帝國民間沒有财物。
多爾衮在完全掌握所有軍政大權後,又拉攏收納了一批波斯心腹,其中便包括阿巴德。
阿巴德的賣主行爲的确讓多爾衮極爲不恥,不過正是因此,阿巴德才不可能回頭,隻能跟随他一條道走到黑,有些事情,由阿巴德去做才是最合适的。
多爾衮收編了波斯原先的降軍後,麾下的波斯旗已經增至十二萬人,加山滿八旗,仆從騎兵等,多爾衮可以調動的軍隊再一次突破三十萬。
随即,多爾衮不顧一些清真長老的反對,強行下令一次性征收兩年的賦稅,特别是各個城堡的波斯富戶,一一登記在冊,強行勒令他們交出一部分錢财,可以說多爾衮爲了籌夠足夠的白銀換回被大明俘虜的二十萬族人,幾乎都快到了瘋狂的地步。
波斯人苦不堪言,怨聲載道,一些波斯貴族趁機反叛,然而不出三天的時間便被多爾衮以殺雞儆猴之勢掃滅,并且抄家滅族。
波斯青壯本就被當初波斯皇帝征召得不剩多少了,況且當初波斯皇帝四十五萬軍隊都被多爾衮給滅了,再有幾個反叛失敗被滅族的前車之鑒,那些波斯富戶緊咬牙關,開始遵照多爾衮要求,交出一部分财産,就這樣,經過一個多月的搜刮,多爾衮又弄到了價值将近五千萬枚銀币的錢财。
然而,距離一億兩的大關依舊還差六百多萬兩的樣子,這個時候,多爾衮已經不好再繼續從波斯人身上搜刮了,畢竟他幾乎已經将波斯人逼到了極限,大清今後還要統治波斯,不能夠做得太絕了。
雖然無法繼續從波斯人身上搜刮,但多爾衮另有辦法。
九月,多爾衮親率三萬滿八旗,七萬仆從騎兵,從東南部突然殺入莫卧兒帝國境内,七日之間,連破波斯帝國十餘座城堡,盡洗劫之!
多爾衮不僅因此洗劫到了價值八百餘萬枚銀币的财物,還擄掠了三十幾萬莫卧兒帝國人口充斥波斯。
當然,帶着這麽多财物和人口,多爾衮不可能那麽順利的就帶回來。
九月二十六日,莫卧兒西北邊關元帥糾集九萬莫卧兒大軍在邊境攔截多爾衮,意圖奪回被擄掠的人口和财物,另外再給入侵的滿人一個血的教訓。
莫卧兒帝國大軍裝備頗爲精良,铠甲兵器一應俱全,甚至還有三百多頭戰象助陣。
很可惜,莫卧兒帝國的制度頗爲奇異,士兵戰鬥力遠遠不如奧斯曼軍隊,甚至崇祯年間的大明軍隊也遠遠不如,與多爾衮的十萬鐵騎鏖戰不到一個時辰就全線潰敗。
“殺----”多爾衮趁機下令清軍鐵騎追殺。
兩個多時辰的追殺,超過三萬莫卧兒士兵被斬殺,投降者更多達近五萬,僅有極少莫卧兒士兵得以逃脫,而清軍自身,傷亡不到三千!
“哈哈哈哈,豬猡,簡直就是一支豬猡大軍,戰鬥力如此低下!”多爾衮狂笑,想來他也怎麽都沒想到莫卧兒帝國的大軍竟然這麽不堪一擊。
要說莫卧兒帝國,在多爾衮的情報當中,不管是領土還是人口,都比大明長江以南一帶加在一起還要大還要多,莫卧兒帝國足有九千萬人口,黃金遍地,無比富庶。
要說有這樣條件的帝國,應當極爲強大才是,大明不正是靠着江南一帶中興,北伐一戰直接擊敗大清兩百萬大軍,莫卧兒帝國就算不如大明,也應當不弱多少吧,這是多爾衮當初的想法。
基于這樣的想法,滅掉波斯帝國之前,多爾衮無論如何也不會招惹莫卧兒帝國的,甚至要不是還差了幾百萬兩白銀,無可奈何之下,多爾衮依舊沒有選擇這個時候招惹莫卧兒帝國。
然而,這一戰,實在是太給多爾衮驚喜了。
莫卧兒帝國大軍的戰鬥力如此隻差,簡直前所未見,一場大戰,十萬對九萬,大清竟然傷亡不到三千。
多爾衮看得出,那九萬莫卧兒大軍不是最底層的莫卧兒軍隊,畢竟裝備了那麽多铠甲和戰象,必然是莫卧兒的精銳大軍,而莫卧兒精銳大軍的表現竟然是這樣的,偏偏這個莫卧兒帝國還那麽富庶,你讓多爾衮怎麽能不驚喜,這對大清而言,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的财寶啊!
其實,莫卧兒帝國大軍的戰鬥力也并非多爾衮想的這麽不堪,畢竟莫卧兒帝國曾經多次打敗波斯帝國,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莫卧兒帝國從來沒有被多爾衮這麽大規模的騎兵大軍攻擊過。十萬鐵騎橫沖直撞,其中還有三萬是号稱天下第一騎兵的滿八旗,加上莫卧兒種姓制度和印度教的制度,士兵戰鬥意志本身就不怎麽高,是以,莫卧兒大軍的表現才那麽差勁。
不管怎麽樣,莫卧兒帝國在多爾衮心中都都被打下了戰鬥力薄弱的代名詞,可以預見,今後一段時間内,滿清會死死盯上莫卧兒帝國,而這也将是莫卧兒帝國抹之不去的噩夢。
終歸是遊牧出身的,馬背上征戰天下,滿人周身上下都充滿了掠奪和占有。
“回軍!”多爾衮意氣風發的下令道。
既然掠奪到了足夠的錢财,那麽與大明換回族人的事情便不能夠再脫了,隻要族人的人口上去了,八旗便很容易恢複十萬以上的兵力,到時候,别說莫卧兒帝國,就是奧斯曼帝國他都将不放在眼裏。
十月,多爾衮派出使者出使大明,準備和大明洽談換回二十萬族人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