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河南的紅娘子大軍和四川的秦良玉大軍,大明現在分爲三十個軍,其中十八個地方守備軍,十二個正規軍,正規軍裏面包括了六個應龍軍,總數六十萬大軍。
地方守備軍要守備地方,輕易不會動用,大明靠着應龍軍等二十四萬正規軍想要北伐,不是做不到,但力量上卻也還需進一步加強。
朱慈烺打算将第七到第十二軍全部換裝成應龍軍淘汰下來的燧發槍的神武野戰大炮。
畢竟,應龍軍可不隻是淘汰下舊裝備那麽簡單,還有背後的巨量紙殼彈,神武炮彈等等,這些都是黑火藥制成的,新槍和新式大炮用不了,但不能真個存進倉庫裏面浪費了。
第七軍到第十二軍若是全部換裝應龍軍淘汰下來的燧發槍等後,大明的十二個正規軍便全部升級成了全火器大軍,雖然隻有二十四萬,但朱慈踉相信,日後北伐,必能秋風掃落葉般摧枯拉朽。
如今的大明軍隊早已按照應龍軍的基礎訓練之法訓練的數年,軍容整齊,步伐一緻,第七軍等幾個軍訓練燧發槍戰陣并不需要多少時間,倒是野戰大炮的炮手這方面需要長時間的熟練,畢竟大炮可不隻是會打就行了,還要會測距,瞄準等等,比較複雜。
常順後的第七軍和姜維的第八軍最先裝備上應龍軍第一軍和第四軍淘汰下來的裝備。
常順後曾在徐州大戰中表現英勇,姜維也曾帶着幾萬明軍在山東抵擋二十萬清軍數日之久,兩人都是英勇的悍将。
第七軍,常順後精神振奮的看着兵部派人運來的燧發槍等槍炮。
“奶奶個熊的,終于老子麾下的大軍也該有這等貨色了!”常順後胸膛發熱,興奮異常。
“軍長,這有什麽可值得高興的,咱是後娘養的,‘中央軍’淘汰下來的裝備才輪到咱們!”一名參将不滿的說道,由于不滿,他竟然一口将‘中央軍’這個詞語都創造了出來,當然,這名參将的意思也跟後世‘****’裏的中央軍差不多一個意思,都是首腦的嫡系。
常順後立刻等了這名參将一眼,訓斥道:“胡言亂語什麽!火器極爲燒錢,應龍軍以往一場大戰下來至少也是數十上百萬兩銀子的花費,你也知道應龍軍是皇上一手建立起來的嫡系,又比較什麽?皇上能把應龍軍淘汰下來的火器用來裝備我們,我們都該謝天謝地了,老子早就眼紅應龍軍的火器很久了,沒有什麽不滿足的!”
常順後說得不錯,全火器的大軍跟燒錢差不多。
用應龍軍淘汰下來的裝備武裝第七到第十二軍,戶部那邊微詞頗多,劉宗周這個頑固掌管戶部的老頭都差點忍不住心塞來找哭訴。
大明的國庫雖然還有幾億兩存銀,但養二十四萬全火器的大軍,還是略顯吃力的,可以想象,北伐的時候,二十四萬全火器大軍一場大戰下來的花費,那至少也得是上千萬兩銀子,低得上崇祯年間大明在關内外兩線作戰半年的了。
那名參将被常順後訓斥過後,不敢再言。
随即第七軍開始換裝,并加緊訓練。
河南的四川方面,李自成和張獻忠既然已經被滅了,紅娘子大軍和秦良玉大軍也将需要改革。
由于剿滅李自成極爲順利,紅娘子大軍損傷不大,麾下還有八萬大軍,經過朱慈踉和兵部尚書李岩商議,将紅娘子麾下的八萬大軍劃分爲四個軍,其中兩個正規軍,兩個地方守備軍,紅娘子兼任兩個正規軍的軍長,兩個地方守備軍的軍長則另有人選。
秦良玉麾下原本也有十幾萬大軍,但剿滅張獻忠的大戰打得太艱苦了,秦良玉麾下隻還剩下兩萬多人,雖然後期經過一定的恢複,但也不到五萬人。
四川地廣,這五萬人若是全部做守備軍的話,或許剛好足夠防守四川,但這未免對秦良玉等川軍太不公平了,正規軍和地方守備軍在兵部的待遇和配屬可不一樣。
出于一定的考慮,朱慈踉下旨讓秦良玉招募足夠八萬的人馬,将她的麾下同樣劃分爲兩個正規軍和兩個守備軍,其中一個正規軍和兩個守備軍爲川貴總督秦良玉直屬,另一個正規軍交由馬月娥任軍長。
“皇上,如此,守備軍的番号是否向後挪一挪?”李岩提議道。
“是該挪一挪。”朱慈踉點了點頭。
正規軍增加了四個,守備軍也增加了四個,至此,大明擁有十六個正規軍和二十二個守備軍,總數七十六萬大軍。
新建的四個正規軍,朱慈踉并不打算也給他們裝備全火器,每個軍隻給了火器局庫存的二十門舊式神武野戰大炮,另外,朱慈踉也不是沒有别的考慮,将來收複北方後,這四個正規軍或許會演變成爲鐵騎或者其他特殊兵種也不一定。
這一次改革,算是大明的另一次軍制革新。
随着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應龍軍另外四個軍也先後換裝新裝備,淘汰下來的舊裝備也裝備了其他幾個軍,大明十六個正規軍,除了紅娘子和秦良玉麾下的四個,全部裝備火器。
北伐臨近,全國各地大軍調動頻繁,無數糧草物資等也開始遠遠不斷運到江北。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皇上,一百萬石糧草已經運到江北!”戶部尚書劉宗周向朱慈踉禀報道。
朱慈踉點了點頭,早年新糧推廣,大明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各地糧價均降數倍不止,從原先的每石一兩銀子,降到現在的每石不到三百文錢。
百姓得到了切實的利益,隻要勞動,便得溫飽,朝廷采購糧食也無需花費更多的金銀。
各地前往南京城的路上。
裝備應龍軍淘汰下來的火器的第七軍到第十二軍全部向南京城方向移動。
十二個全火器正規軍有十個将彙聚于南京城,大戰的氣息濃厚,全天下的百姓都聞到了這股氣息,也包括北方滿清占領區的滿人。
多爾衮心思沉重,大明即将要北伐之意圖已是路人皆知,雖然他有擊敗明軍的把握,但這一戰關系到大清的命運,他也不能不用最謹慎的态度對待。
爲了應對大明的大規模北伐,滿清同樣大規模調動大軍和物資。
山東方面,多爾衮派了五十萬漢旗軍重兵在那裏構築防線,他并不是打算将決戰的地點放在山東,二十打算放在北京城一代,幽雲之地,險要難攻,正是防守個決戰的絕佳之地,之所以在山東也部署重兵,那無非是爲了一步步消耗北伐明軍的實力。
“決戰之前,吳三桂此人絕不能留!”多爾衮突然滿含殺機的吐出了這樣一句話。
毫無疑問,吳三桂并不得多爾衮的信任,多爾衮号稱雄才大略,不是庸才,不管是河南之戰吳三桂的表現還是這些日子吳三桂的一舉一動,他早看出了吳三桂可能跟大明暗通款曲。
多爾衮相信,與大明有聯系的人絕不止吳三桂一人,但吳三桂卻是威脅最大的,不得不除!
多爾衮殺心堅定,吳三桂或有大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