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謙益如此識趣,朱慈烺特地讓他牽任吏部尚書一職,掌管官員升遷一事,這可謂是重權,馬士英雖爲首輔,但都羨慕得緊。
六部尚書如今缺少禮部,戶部,朱慈烺考慮着讓誰接任爲好,爲了穩定朝堂,這兩個人必須德高望重,隻是朝中似乎沒有這号人了。
朱慈烺想到了兩個人劉宗周和黃道周,這兩個人同錢謙益一樣,都是當世大儒,并且都曾是崇祯朝的内閣大學士,頗具才能,最主要的是他們的風骨,曆史上兩人都是因爲抗清拒不投降而亡,是真正忠心大明之士。
劉宗周此人,朱慈烺不擔心,但黃道周就有些爲難了,因爲黃道周也曾是東林領袖,甚至比錢謙益在東林黨的資格還老,隻不過被崇祯皇帝貶了之後,就退隐了,但到底是出身東林黨,如今東林黨被朱慈烺連根拔起了,誰知道黃道周心裏有沒有疙瘩,肯不肯接受朱慈烺的懇求回到朝堂。
無論如何,終歸要試一試。
朱慈烺讓錦衣衛去傳了聖旨,任命劉宗周爲戶部尚書,黃道周爲禮部尚書。果然不出朱慈烺預料,劉宗周欣然接受了戶部尚書的任命,但黃道周卻是怎麽也不肯接受,回絕的言辭當中許多都是對東林黨的不平,甚至還有辱罵朱慈烺的意味,氣得去傳旨的錦衣衛副指揮使彭程差點忍不住一腳将黃道周踹翻在地。
消息傳回來,朱慈烺有些苦惱,這些大儒,德行是挺好的,就是有些過于頑固不化。
朱慈烺親自召見彭程,讓他再去黃道周那裏。
“你就跟黃道周說,朕很想知道一個問題,在他黃道周的心裏,是爲覆滅的東林黨甯不平重要,還是大明近億百姓重要。”
“微臣了領命。”彭程非常激動,皇上終于第一次召見他了,雖然還是去請黃道周那個老頑固,但這次他是帶着皇上親自跟他說的口谕去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黃道周如同第一次一樣,想也沒想就拒絕了,還直接将彭程拒之門外,連見也懶得見一下。
彭程怒了,擡腳就要踹門,但踹到一半又生生忍了下來,對着門口大喊。
“黃道周,皇上讓我問你一句話,在你心裏,是東林黨重要還是大明近億百姓重要,若是你覺得東林黨更重要,我立刻回去回告皇上,保證皇上今後絕不在派人來請你重歸朝堂,爲大明百姓做事。”
黃道周聽了彭程的大喊,頓住愣住了,臉色變幻莫測,良久,他深深一歎,親自去打開門口,接下了禮部尚書的任命。
劉宗周和黃道周來到南京城任職後,六部重新有了人主持,朝堂頓時驟于穩定,朱慈烺安心開始整軍備戰,以期盡早練出一支縱橫天下的強軍。
雖然因爲近期抄家抄到了差不多三千萬兩銀子的巨款,如今國庫充裕,不缺錢了,但對于原先計劃好的擴軍計劃,朱慈烺并不想調整。
仍然隻是将應龍軍擴編到三萬人,但卻另外加了四千人的炮營。
應龍軍做爲新軍,在軍制方面,朱慈烺不準備做多少改變,隻把原先的總兵改爲軍長,其餘的參将,千總,百總,旗總,什長等不變。
應龍軍分爲兩個軍,每個軍下轄一萬五千人外加兩千人的炮營,一共是一萬七千人。
紀鋒爲應龍軍第一軍的軍座,周曹爲第二軍的軍座,品階如同原先的總兵一樣都爲正三品。
“軍座?這名号怎麽聽着這麽變扭呢?”紀鋒說道。
“奶奶個胸,老子聽着怎麽就不覺得别扭,要不然老子跟你換一換,老子來當軍座,你去當錦衣衛指揮使!”張魁山咬牙道,心裏羨慕嫉妒恨就不用說了,皇上雖然也把他的錦衣衛恢複到了五千人,并且品階同樣是正三品,但錦衣衛指揮使怎麽能跟上戰場打仗的軍座比。
“滾你丫的,老子才不去帶一群番子,整天做一些打聽隐私的勾當。”紀鋒癟嘴,他腦子被驢踢了才跟張魁山換。
“你---”張魁山指着紀鋒,咬牙切齒。
紀鋒仰頭上天,無比得意,神情中充滿一副老子就是不跟你換,有本事你來咬老子的意味,把張魁山氣得鼻子都歪了。
“周曹,你跟老子換。”張魁山盯向周曹大聲吼道。
周曹被張魁山突然一吼,吓了一大跳,随即尴尬一笑,連忙捂着褲裆說道:“我尿急,先走一步。”說完便瞬間開溜,逃離此地。
張魁山臉一黑,極度憋氣,周曹原先不過是一個普通人,才一兩個月的時間就一躍成爲了應龍軍兩大軍座之一,這本來應該是他的位置啊,張魁山抓狂啊,太不服了。
不行,他一定要找機會跟皇上說道說道,讓皇上另外找一個人當錦衣衛指揮使,放他去帶兵打仗。
當日下午,錦衣衛帶着應龍軍招兵的皇榜到南京城各處張貼。
“當當當!!!!!”錦衣衛敲響鑼鼓,不一會這裏便聚集了一大幫人。
“招兵了,招兵了,皇上的親軍應龍軍招兵了,普通士兵六兩銀子一個月,頓頓有肉。”
“啥?六兩銀子一個月,還頓頓有肉?”有一名流民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他是從山西一路逃難到南京城的,做爲難民,他的生活極其難過,每天吃一頓餓一頓,常常做一天的苦力也賺不到十文錢,如今當個兵竟然有六兩銀子一個月,還保頓頓有肉,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啊,就頓頓有肉這一條,讓他死都值了。
“這位大哥,這是不是真的,不會是騙人的吧。”待遇太好了,簡直讓人不敢置信,不止這個流民,其他人也面露疑慮。
“廢話,你沒看清楚這是什麽嗎?這是皇榜,皇上親自下的聖旨,豈會騙你?”錦衣衛瞪着這個流民,罵道。錦衣衛身爲皇帝的爪牙,任何質疑皇帝的話都是不行的。
“嘿嘿,嘿嘿,這就好,這我就放心了。”得到錦衣衛的保證,所有人都大喜,特别是流民,有的拖家帶口,要養活一家人極其困難,聽聞有六兩銀子的饷銀,哪還不把眼珠子都瞪出來,拼死也要去報名啊。
随即,無數流民奔走相告,蜂擁而往招兵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