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神箭門 第二十一章 龍衛水師
“天下卻有這等寶物!”
天色微明,一艘車船内,徹夜未曾合眼的李寶與張猛在聽完翠蓮所述說的獲救經過之後,兩人都不約而同地蹲下身來擺弄着地上氣瓶、潛水背心,還有蛙鞋,且時不時地發出一兩聲驚歎。
“鄭置使,鄭置使……”
“啊!”李寶的叫聲讓我猛地從窗外收回了目光,過了好一會兒我才反應過來,見是李寶發問,便慌忙回身對着李寶恭敬地行了一個禮。
三千對三萬啊,我在心裏驚歎道,那是一個什麽樣的慨念,以一對十,而且還是大獲全勝!這等事我壓根也沒想到就是眼前這貌不驚人的老頭所做的,但事實卻偏偏就是這樣。
這使我心中自然而然地便對李寶生有了一種尊敬。
其實更重要的是,這老頭還是我未來的嶽父,呵呵,憑着這點,我說什麽也不敢得罪他了。
“鄭置使在看什麽?”李寶還是那副平易近人的模樣,事實上若不知他是誰,任何人都會覺得他就一個老好人,昨晚的我便是被他這副模樣給騙了。
“李大人。
”我小吸了一口氣,将目光重又投向窗外,那裏正整整齊齊地停泊着一眼望不到頭的數百艘戰船,有小而輕捷的“蒙沖”戰艦,有大小适中的“混江龍”,有二十四輪的“和州載”(車船的一種),還有許許多多我也說不出名字,不知道什麽功能的戰船。
各種大小不等地戰船有若一座座房子般地停泊在港口之中。
時不時還有軍士駛着巡邏艦穿插其間,俨然便似一個水上的城市。
“李大人,這便是龍衛水師嗎?”我看着這副誇張的畫面,心中暗想,這老頭不會當真把這麽多的戰船全都交給我吧!
“非也。
”李寶往窗外望了望,爾後輕松地對我笑了笑道:“這些隻是龍衛水師的一部份而已,還有半數的船艦。
此時想必已出海巡視了。
”
“李大人是說……這裏的船艦隻有龍衛水師地一半?”聞言我不由吃驚地問道:“那龍衛水師到底有多少戰艦?”
“正有一千五百餘艘。
”李寶笑了笑道:“其中有三百餘艘爲大小車輪戰船,水軍共五萬餘人。
其中大多都是在船上生活了兩年以上的,他們個個都熟悉水戰不說,其本身便是駕舟能手,鄭置使覺得龍衛水師如何?”
“果然是名不虛傳!”聞言我不由發出了一聲感歎。
“大人當真要将這水師交與鄭言嗎?”随後我又轉身問李寶道,直到此時我還是不敢相信這個事實,當世最強大地水師,突然間便要成了我的了。
“自然是真的。
”李寶呵呵一笑道:“然道鄭置使以爲老夫是那種輕言寡信之人麽?”
“不。
不。
”聞言我頗覺尴尬地說道:“隻是,隻是這龍衛水師卻是大人畢生的心血……”
“畢生的心血又如何?”聽到這裏李寶不由苦笑一聲道說道:“鄭置使知道這支裝備精良的水師且訓練有素的水師有何用處嗎?”
“是保護皇上逃跑!”不待我回答,李寶便凄然一笑道:“老夫經營了大半輩子地水師,其作用隻是待蒙古人打至臨安,然後護着皇上及其妃嫔逃至海上繼續享樂而已。
”
“啊,竟會如此?”聞言我不由一陣默然。
“誰說又不是這樣了!”李寶歎道:“鄭置使知道龍衛水師何以謂之龍衛麽?那便是取自衛龍之意,其實龍衛水師自十餘年前擊潰了金國水軍之後,便再也沒有大戰一場了。
有也隻是對付幾個海賊與一些由民船改裝成而成的金國水軍而已。
老夫也曾多次向皇上請戰。
畢竟水師在長江防線還是大有作爲的,但皇上卻一直以時機未到爲由婉拒,哼……”
說到這裏李寶臉上不由露出了不屑的表情:“任誰都知道,他無非是想留着我等供他逃生之用而已。
若是長此以往,老夫這傾注了無數心血的水師離滅亡之日亦不遠矣!”
“大人何出此言?”聞言我不由驚道。
“國之将亡,焉有水師乎?”李寶道:“鄭置使當知戰船便是建得再大。
又豈能不靠泊?是以蒙軍若是亡宋,那麽龍衛水師便是再強大,其滅亡也隻是時日長短而已!”
聞言我無聲地點了點頭,心中暗驚這李寶還有這等遠見卓識,南宋亡國之前的最後一戰——崖山海戰,便正是被李寶不幸言中了。
崖山之戰若論戰船,南宋戰船是張弘範所領蒙古戰船的數倍;若論地形,崖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且蒙軍也不熟悉航道和潮汐規律;若論戰力。
蒙古軍多是蒙人。
其初次登船嘔暈嚴重,有的連弓矢都拿不起來。
且蒙軍船上地閩浙水手不少,“其心莫不欲南向”,打起仗來都有可能臨陣倒戈。
也就是說大宋在此戰中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但就算是這樣其還是被蒙古打得十餘萬人投海而亡,便是當時的宋帝趙昺也不能例外。
張弘範在海戰之後,更是在靠海的一面山崖之上,刻上了南宋的恥辱和諷刺——“宋張弘範滅宋于此”。
而會發生這壯、悲、痛、恨的結局,其最根本的原因正是如李寶所言:豈有不靠泊之戰船?南宋官兵在打此戰之時,早已斷水十餘日,“兵茹幹糧十餘日,渴甚,下掬海水飲之,海鹹,飲即嘔洩。
”以當時宋兵地這種狀态,其實也用不着蒙軍進攻,他們隻需再困個幾日,宋兵便會自行土崩瓦解了。
“老夫老矣!便是如廉頗之勇,也有飯難下咽之日。
”李寶再歎了一口氣道:“老夫之所以不肯撒手西去,便是不希望在老夫之後,龍衛水師有朝一日會不戰而敗。
是以這些年來老夫一直都在絞盡腦汁地考慮着如何避之,但苦于造化弄人,老夫一直都未找到解決的方法,直到有一天邂逅鄭置使……”